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光反应、暗(碳)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9 道试题
1 . 科学家通过实验观察到,正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片突然停止光照后,短时间内会释放出大量的CO2,这一现象被称为“CO2的猝发”。图示为最适温度条件下某植物叶片停止光照前CO2吸收速率和停止光照后CO2释放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吸收CO2或释放CO2速率是指单位面积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CO2的量,单位为μmol·m-2·s-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适当提高温度,则图形A的面积变大
B.光照条件下该植物产生CO2的途径不只有细胞呼吸
C.突然遮光,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会下降
D.该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固定CO2的速率为10μmol·m-2·s-1
2 . 下图是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示意图,其中序号①-⑥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A-G表示相关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过程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___________上,其中胡萝卜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_光。
(2)物质A表示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物质C表示___________,过程③称为_________
(3)若突然降低环境中的CO2浓度,其他条件适宜,短时间叶绿体内B的含量变化为___________
(4)图中D表示___________,E表示___________,④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除过程①外,图中能产生ATP的生理过程还有__________。(填序号)。
(5)该植物在正午时分会出现“光合午休”(光合作用明显减弱的现象),该现象的出现直接原因是图中过程__________(填序号)减弱,请提出一种措施来缓解大棚农作物“光合午休”。__________
2024-02-0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3 . 下列有关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没有ATP的合成
B.无氧呼吸将葡萄糖中大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
C.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能进行呼吸作用
D.光反应阶段的能量转化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2024-02-0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4 . 下列过程中不会发生“ATPADP+Pi+能量”这一变化的是(       
A.色素吸收光能
B.光合作用中C3被还原
C.轮藻细胞主动吸收K+
D.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
2024-02-0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5 . 科学家用非转基因水稻和转Z基因水稻为实验材料,分别喷施蒸馏水、一定浓度的寡霉素和一定浓度的NaHSO3,24h后进行8h的干旱胁迫处理,测得胁迫前后水稻光合速率如下表所示。已知寡霉素抑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ATP合酶的活性。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光合速率(umolCO2•m-2•s-1

胁迫前

胁迫后

非转基因水稻

1组

喷施蒸馏水

16.31

5.93

2组

喷施一定浓度的寡霉素

11.27

4.51

3组

喷施一定浓度的NaHSO3

18.29

9.43

转Z基因水稻

4组

喷施蒸馏水

18.37

12.14

5组

喷施一定浓度的寡霉素

16.03

10.98

6组

喷施一定浓度的NaHSO3

20.34

16.81

(1)ATP合酶能催化合成ATP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寡霉素在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主要作用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实际测得的光合速率是净光合速率,若要获得水稻的总光合速率,还需要__________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喷施NaHSO3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吸收的NaHSO3中的S元素可用于合成___________等(至少答出1种)生物大分子。
(4)研究发现,一种名为Steptomyces-d-m的土壤放线菌能产生大量的寡霉素,推测___________(填“非转基因”或“转Z基因”)水稻更能适应富含Steptomyces-d-m的土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2-03更新 | 116次组卷 | 6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理综生物试题
6 . 下图1是光合作用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相关的物质。图2表示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过程中的D→B反应过程被称作____________,其中物质C和NADPH是由____________阶段提供的,该阶段发生的能量转化形式是____________
(2)该植物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为图2中的b时能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若长期在此光照强度下,该植物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
(3)分析图2可知,高CO2浓度且光照强度为d的条件下,限制该植物叶肉细胞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可能是_________(答出1点)。若光照强度突然由c上升至d(其他条件不变),则在短时间内,图1中B代表的物质的含量会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判断依据是______
7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相同数量的玉米和小麦幼苗分别放在相同的密闭透明容器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及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定时检测容器中的CO2浓度,得到下图所示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参与卡尔文循环的场所是____,为这一阶段提供能量的物质是____
(2)容器中CO2的变化量表示研究时间内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小麦幼苗还是玉米幼苗,容器中的CO2浓度在一段时间后都不再变化,原因是____
(3)根据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方式不同,可将植物分为C3植物和C4植物,小麦和玉米分别属于C3植物和C4植物。已知干旱可以导致气孔开度减小,从以上实验结果推测,____(填“C3植物”或“C4植物”)更适合用于荒漠化治理,判断依据是____
2024-01-3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8 . 小麦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对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研究,可以指导小麦农业生产。下图表示小麦叶肉细胞中发生的部分生化反应,图中字母A、B表示过程;数字①②③④表示物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字母A、B表示的过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突然降低或停止二氧化碳供应,短时间内C3和C5含量的变化情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填“上升”或“下降”)
(4)若图中I过程由于某种原因减慢,Ⅱ过程将会_________(填“减慢”、“不变”或“加快”),原因是:__________
2024-01-3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根据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CO2的固定途径不同可以分C3、C4、和CAM三种类型。玉米、甘蔗等属于C4植物,其PEP羧化酶与CO2有强亲和力,可以将环境中低浓度的CO2固定下来,集中到维管束鞘细胞,其过程如图1所示。而景天科等CAM植物(芦荟、仙人掌)固定CO2的方式比较特殊,其过程如图2所示;图3表示不同地区A、B、C三类植物在晴朗夏季的光合作用日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显微镜下观察玉米叶片结构时发现,叶肉细胞包围在维管束鞘细胞四周,形成花环状结构。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完整的叶绿体,推测其可能缺少____(填“基粒”或“基质”)结构。CAM植物叶肉细胞液泡的pH夜晚比白天要____(填“高”或“低”)。由图1可知,C4植物与CAM植物固定CO2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____。(从时间、空间角度答题)
(2)C4植物和CAM植物分别对应图3中的________类植物(用字母A、B、C表示)。
(3)在上午10点时,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图3中植物A细胞中C3含量的变化是____,原因可能是____,B细胞中C3含量的变化是____
2024-01-29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理综生物试题
10 . 花生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和油料作物,小麦套种花生是实现黄淮海地区粮油均衡增产的主要种植方式。为探明花生从荫蔽环境转入自然光照下的光抑制及光保护机制,为小麦套种花生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采用两种不同透光率的遮阴网模拟50%(S50)和85%(S85)两种遮光条件,以自然光为对照(C),从花生出苗开始遮阴,40天后解除遮阴并开始进行数据测定,部分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遮阴棚高1.5m,东、南、西三面遮阴网距地面30cm,北面完全敞开,以利通风透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
(2)40天后突然解除遮阴,叶绿体中NADPH/NADP+、ATP/ADP的值会_________,请据图1、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除遮阴后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可能机理_________
(3)长期生长在弱光下的植物叶片具有阴生叶的特点,遮阴解除当天突然暴露于强光下后,叶片发生的光抑制或光破坏严重。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其光合器官形成了一系列抵御强光破坏的光保护机制,如叶片和叶绿体运动相关的避光机制、非光化学淬灭机制(NPQ)、PSII损伤修复、活性氧自由基清除系统、光呼吸途径等。非光化学淬灭机制(NPQ)能将植物吸收的多余光能以热能形式散失,这种光保护机制与类囊体蛋白PsbS含量、叶黄素循环密切相关,如图3所示。叶黄素循环是几种叶黄素在不同条件下的相互转化,溶液中缺镁_________(会/不会)影响叶黄素的合成,叶黄素循环发生在_________(填场所)上。

(4)据图1可知,解除遮阴5天后S50和S85组净光合速率开始上升,分别在遮阴解除后第10和20天恢复至对照水平,据图4、5结果分析其原因_________
2024-01-28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