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光反应、暗(碳)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9 道试题
1 . 光呼吸是植物依赖光能吸收O2并释放CO2的过程,会损耗25%~30%的光合产物,在干旱、高温等逆境胁迫下,光合产物损耗可达50%。Rubisco能催化C5与O2结合而发生光呼吸,也能催化C5与CO2结合,这两种反应的比例取决于O2和CO2的相对含量。光呼吸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基质中的能催化CO2的固定
B.叶肉细胞中CO2/O2的值降低时,有利于植物积累有机物
C.夏季午间植物光反应速率高、气孔导度低,易发生光呼吸
D.抑制光呼吸对提高作物光合效率与作物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2 . 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给脉鼠供应18O2,其呼出气体中会含有C18O2
B.给小麦供应14CO214C不会出现在线粒体中
C.用含有35S标记的普通培养基来培养噬菌体,可获得35S标记的噬菌体
D.设法让洋葱根尖吸收含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只能在分生区细胞中检测到放射性
2023-11-03更新 | 2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训练理综生物试题
3 . 下图表示叶肉细胞中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中氧元素的转移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H2O O2H2OCO2C3(CH2O)
A.在生物膜上进行的过程有①③⑤
B.过程②③可相互提供物质
C.过程②⑤所需NADH全部来源于①
D.ATP生成的过程有①②④
2023-10-2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在光照条件下,光反应阶段产生ATP和[H]的比例约是4:3,而暗反应消耗ATP和[H]的比例约是3:2。叶绿体中的[H]可通过特定的跨膜穿梭系统进入细胞质基质,最终进入线粒体参与细胞呼吸过程。线粒体中的ATP和[H]也能通过特定的跨膜穿梭系统进入细胞质基质,最终进入叶绿体参与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来自______。在暗反应阶段,______(填生理过程)会消耗ATP和[H]。
(2)在光照条件下,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ATP相对缺乏,而[H]相对充足。叶绿体可能通过______(填途径)来改变ATP和[H]的比例。
(3)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线粒体中的脱氢酶能脱去NADH和NADPH中的[H]并释放电子,电子最终传递给O2。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驱动H+从线粒体基质运输到线粒体内外膜间的空隙中,随后H+经ATP合酶运回线粒体基质并催化ATP合成,该过程的产物还有______。DNP+可使H+不经过ATP合酶进入线粒体基质。用DNP+处理后,线粒体内的ATP生成量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
5 . 农谚是劳动人民农业生产智慧的结晶和经验的总结,其中蕴含着很多生物学原理。下列关于农谚的分析错误的是(       
A.“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指适当提高昼夜温差,有利于有机物积累,增加产量
B.“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指不同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合理灌溉有助于增加产量
C.“不稀不稠,一(zhà,约15cm)出头”指通过合理密植可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产量
D.“锅底无柴难烧饭,田里无粪难增产”指农家肥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和利用,减少生产成本和污染
6 . 为探究蓖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均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蔗糖、葡萄糖的含量和干重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分析,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水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转化为_________作为胚生长和呼吸消耗的能源物质。
(2)据图乙可知,蓖麻种子萌发初期时干重增加,导致萌发种子干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第7天至第10天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变化趋势是________
(3)向萌发第7天的种子匀浆中滴加适量碘液,匀浆变蓝,说明有__________的形成。幼叶伸展开后,可以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说明蓖麻是一种_________型生物。
2023-10-1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阶段性检测生物试题
7 .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干旱胁迫会降低小麦的生长速度和生物量积累,造成减产。为了研究ALA(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逆境肋迫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对ALA组小麦幼苗叶片喷施100mg/L的ALA溶液;在PEG(被广泛应用于诱导植物体内水分亏缺,进而观察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组的小麦幼苗培养液中加入20%的PEG,进行缺水迫胁处理;5天后分别取幼苗的第二片叶测定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叶肉细胞中,水的光解发生在_______,光解产物的去路是_____
(2)根据图1实验结果分析,干旱胁迫会导致______,从而影响净光合速率。ALA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是______,其机理可能是增大叶绿素含量,促进光能的吸收、转化和利用,进而提高光反应速率,或者________
(3)PSⅡ是一种光合作用单位,逆境胁迫易造成PSⅡ反应中心损伤,PSⅡ反应中心最易受破坏的靶位是D1蛋白。D1蛋白参与PSⅡ反应中心的修复,psbA是编码D1蛋白的基因。研究人员检测了不同实验组叶片中psb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如图2所示。若施加外源ALA有利于通过增加D1蛋白含量提高小麦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某同学认为实验还需要检测叶片D1蛋白的含量,理由是______
2023-10-12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总第四次)生物试题
8 . 研究者在充足的CO2和30℃条件下测定马铃薯和红薯的相关生理指标,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光照强度为6klx时,两种植物固定CO2的量相等
B.当光照强度为9klx时,马铃薯根细胞在叶绿体类囊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合成ATP
C.该实验条件下,若光照强度为9klx,一天接受光照8小时,马铃薯能正常生长
D.将实验温度改成25℃,若所得红薯的曲线中A点向右上方移动,则说明其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低于30℃
9 .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由两个光反应系统即光系统I(PSI)和光系统Ⅱ(PSⅡ)相互配合来完成。如图所示,两个光系统之间由细胞色素b6(Cyt·b6)-f(Cyt-f)和铁硫蛋白(Fe-SR)组成的复合体连接。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PSI和PSⅡ位于___________上,其中P700是一个吸收远红光的特殊______________分子,最大吸收峰在700纳米处。
(2)LHCⅡ等受光激发后将接受的光能传到PSⅡ反应中心P680,并在该处发生光化学反应,同时激发出e-,接受e-的最初受体是_____________,再传给靠近基质一侧的结合态质体醌(QA),从而推动PSⅡ的最初电子传递。P680失去e-后,变成强氧化剂,它与位于膜内侧的电子传递体M争夺电子而引起水的分解,直接产物为___________
(3)P700受光激发后,把e-传给A0,经A1、X等,再把e-交给位于膜外侧的Fd与FNR,最后由FNR使NADP+被还原,该过程还要消耗基质中的H+,并形成____________留在基质中,用于暗反应中____________过程。
(4)PSI辅助复合物中含叶绿体中基因编码的D1蛋白,其能促进光反应。为增强小麦应对高温胁迫的能力,科研人员将控制合成D1蛋白的基因转入小麦染色体DNA上得到M品系,科研人员检测了野生型和M品系小麦在不同温度条件下D1蛋白的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图可知,常温下M品系小麦细胞中D1蛋白含量__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野生型,结合图示推测,高温胁迫下M品系小麦产量明显高于野生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10 . 2021年9月24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了一篇文章,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马延和团队,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从CO2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经核磁共振等检测显示,该实验室人工合成淀粉的分子与天然淀粉分子的结构组成一致,该研究成果使“喝西北风”活着成为可能。下图是一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示意图,图中甲、乙表示物质,模块3中的反应过程与叶绿体基质内糖类的合成过程相同。
   
(1)该系统中模块1和模块2执行的功能相当于光合作用的___阶段,其中模块2中转化的能量主要贮存于___中,模块3中的乙是___(物质)。
(2)在晴朗的夏季中午,很多植物会出现“午休”现象,植物的光合速率会下降。如何用此装置模拟植物的“午休”现象?___。此时,装置中的___(选填“甲”或“乙”)含量在短时间内会增加。
(3)如果降低模块1中的光照强度(其它条件保持不变),模块3中糖类的产量会___(选填“增加”、“降低”、“不变”),原因___
(4)在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相等的情况下,该系统糖类的积累量___(选填“高于”、“低于”、“等于”)植物。
2023-09-2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三重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9月联考生物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