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总、净光合与呼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叶绿体内大约有95%的蛋白质是由核基因控制合成的,以前体蛋白的形式与叶绿体膜上受体作用再经过TOC-TIC蛋白复合体转运至叶绿体中,其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TOC-TIC将核基因控制的前体蛋白转运进叶绿体示意图
(1)前体蛋白进入叶绿体的方式属于        。(单选)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
(2)前体蛋白进入叶绿体的过程体现了叶绿体内膜具有的特点或功能有____(编号选填)
①一定的流动性                 ②控制物质进出                         ③参与信息交流
(3)光合色素分布在______(填图中字母)上,其作用是________
(4)下列①~⑤是图1中相应结构或物质,其中以磷脂和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结构是_____;核糖核酸分布于_______;碳反应发生于________。(编号选填)
①核膜       ②细胞质       ③叶绿体基质        ④前体蛋白        ⑤TOC-TIC复合体
(5)转运肽基质加工酶(SPP)将前体蛋白加工成成熟蛋白的过程中可能改变了前体蛋白的         
A.氨基酸数目B.空间结构C.氨基酸序列D.肽键结构
(6)参与叶绿体蛋白合成和转运的细胞器有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核糖体     ②内质网       ③高尔基体     ④溶酶体       ⑤线粒体     ⑥中心体
研究表明,高温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是破坏了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PSII反应中心,而叶绿体D1蛋白是构成PSII的基本框架。为研究高温胁迫对PSII系统的破坏及其与叶绿体D1蛋白间的关系,研究人员选取了两个品种的水稻,检测高温胁迫下水稻旗叶的净光合速率,其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不同温度处理下净光合速率的动态变化
水稻开花后第15天旗叶的叶绿素浓度、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见表:

品种

温度处理

叶绿素浓度

净光合速率Pn

气孔导度 G5

胞间CO2浓度

品种1

常温NT

21.14±0.88

14.46±1.71

0.68±0.23

566.10±16.08

高温HT

18.02±1.72

10.59±1.98

0.40±0.21

579.25±17.91

差值

3.12**

3.87**

0.28

-13.15

品种2

常温NT

24.62±1.80

13.75±1.42

0.57±0.18

573.72±21.36

高温HT

17.98±1.65

10.84±0.91

0.32±0.11

624.16±13.35

差值

6.64**

2.91**

0.25*

-50.44**

表 不同温度处理对水稻开花后第15天旗叶光合作用的影响*和**表示同一品种的不同温度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7)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和已有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胁迫会影响水稻旗叶对光的吸收
B.高温对水稻品种1的净光合速率影响更大
C.高温对气孔导度的影响没有其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明显
D.高温会影响叶绿体中酶的重复利用
(8)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和已有知识,高温胁迫下水稻的净光合速率______(增大/不变/减小),请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
2 . 野生型棉花品种Z16中转入BT抗虫基因后获得转基因抗虫棉品种Z30,后者的棉铃(果实)不容易遭受虫害。左图是棉花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示意图。右图是某农科所测定的Z16和Z30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μmol m-2s-1)。


(1)就野生型棉花品种Z16而言,当光照强度在400~600 μmol m-2s-1时,左图过程中产生的化合物①的去路是_______
(2)左图中化合物④是_若突然停止光照,其含量变化是_______。(用“升高”、“不变” 或“下降”表示)
(3)在棉花植株体内,图B过程中生成的糖类可以       
A.运输至果实储存B.在光反应中参与ATP合成
C.转化为淀粉储存D.为根茎细胞分裂分化供能
(4)据右图比较Z16和Z30在光照强度为0~ 100 μmol m-2s-1时的净光合速率,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合理的是       
A.光照强度不足B.光合色素含量过低
C.环境温度过低D.二氧化碳供给量不足
(5)研究人员进一步测定Z16和Z30的相关生理指标如图(RuBP羧化酶是暗反的关键酶之一)。结合图分析,在光照强度达到200μmol m-2s-1;1后Z16与Z30净光合作用速率出现差异的原因_______
3 . 近年,高温、干旱等气候事件多发,引起了农作物的减产。研究人员利用油菜研究了高温(40℃)和干旱(实验过程不浇水,土壤含水量逐渐由50%降低至15%左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图3是光合作用过程简图,字母表示物质,数字表示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图4、图5是部分研究结果(气孔导度指气孔的开放程度)。

(1)图1中的字母A表示_____,阶段①表示_____
(2)实验中测定净光合速率最常测量的是图1中的物质_____(填图1中字母)。
(3)电子传递指高能电子传递到辅酶Ⅱ的过程,此高能电子是_____在光下活化并释放的。
(4)据图2和图3的信息分析,干旱主要影响油菜光合作用的_____(填图1中数字)阶段,高温主要影响油菜光合作用的_____(填图1中数字)阶段。
(5)据图3,干旱与高温处理6天后,随即恢复正常环境3天,则干旱影响后的净光合速率相对高温影响后的净光合速率变化,前者较快恢复并上升,其原因是_____
(6)根据本题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多选)。
A.与高温相比,干旱处理后油菜光合能力的恢复力较强
B.干旱处理,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基本呈正相关
C.高温处理,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基本呈正相关
D.高温处理,油菜的净光合速率持续下降,且难以恢复
2022-04-28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交通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4 . 黄毛草莓酸甜可口,深受大众喜爱。左图为黄毛草莓叶肉细胞中相关反应过程。科研人员利用野外采集到的二倍体黄毛草莓种子,添加秋水仙素获得四倍体黄毛草莓,并在相同自然环境下对比分析了两者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如右图、表所示(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时间

胞间CO2浓度Ci(umol/mol)

气孔导度Gs[mol/(m2·s)]

13:00

368

0.055

17:00

293

0.041


二倍体黄毛草莓叶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
(1)左图所示过程称为__________循环,过程③为_______
(2)7:00时,草莓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场所有___。(多选)
A.细胞质基质B.线粒体
C.类囊体膜D.叶绿体基质

现有实验表明胞间CO2浓度与周围空气CO2浓度、气孔导度、叶肉导度(CO2从气孔传输到反应场所的阻力的倒数)、叶肉细胞的光合反应速率等有关。
(3)据表草莓在13:00“午休”时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都比17:00的高,说明“午休”现象的发生________(是/不是)气孔导度因素限制造成,推测“午休”时胞间CO2浓度较高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此及图14推测在其他影响因素相同情况下四倍体草莓在13:00时胞间CO2浓度______(大于/小于/等于)368umol/mol。
(4)科研人员还发现,四倍体黄毛草莓呼吸消耗更大,据此及右图结果推测下表中

叶片

A

B

叶色

++

+++

叶厚度

0.46mm

0.70mm


注:“+”越多颜色越深
哪种叶片(A/B)更可能为四倍体草莓的叶片,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4-1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上海市二模试题汇编植物生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一项探究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互关系的复杂生物学实验中,科研人员利用精密仪器对两种不同类型的植物——拟南芥和玉米,在特定光照强度和温度条件下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连续监测。实验数据记录了每日清晨至黄昏的氧气释放速率(OER)、二氧化碳吸收速率(CAR)以及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这些数据被整理成如下表格:表1-拟南芥实验数据,表2-玉米实验数据。研究人员旨在揭示两者光合与呼吸特性差异及其环境适应性机制。请根据所给数据完成以下题目。
表1:拟南芥实验数据

时间段(小时)

OER(μmol/m²s)

CAR(μmol/m²s)

叶绿素含量(mg/gFW)

6

1.23

0.98

3.56

12

2.54

1.87

4.21

18

1.90

1.35

3.85

表2:玉米实验数据

时间段(小时)

OER(μmol/m²s)

CAR(μmol/m²s)

叶绿素含量(mg/gFW)

6

1.56

1.10

4.10

12

3.01

2.21

5.02

18

2.30

1.65

4.56

(1)计算拟南芥在实验周期内平均每天的总光合速率(OER-CAR)________
(2)下列关于实验结果的陈述哪些是正确的(       
A.拟南芥的OER峰值出现在正午时分
B.玉米的叶绿素含量在实验过程中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C.在所有时间段中,玉米的OER始终高于拟南芥
D.实验期间,两种植物的气孔导度在清晨时达到最低
(3)结合表1与表2数据,分析两种植物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上的主要差异,并推测可能的原因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一种改善这两种植物光合效率或减少呼吸损耗的可行策略________
(5)结合理论知识,探讨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效率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表格数据说明这种关系在拟南芥和玉米中的表现是否一致________
6 . 为了筛选耐旱植物,某科研小组以1年生栀子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轻度和重度的干旱胁迫处理进行盆栽试验,测定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下栀子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参数,以判断栀子幼苗的耐旱程度,具体参数如下图所示(CK为对照,D1为轻度胁迫,D2为重度胁迫),请据图分析回答:表1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处理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
CK1.020.451.47
D11.170.471.64
D21.750.762.51


(1)为了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需要先对叶绿素进行提取。提取时需要加入___________以溶解色素,为了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可以加入___________。由表1可知,干旱胁迫下,栀子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___________,因此在用纸层析法对光合色素进行分离时,从上到下第___________条带有明显变化。
(2)叶片净光合速率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由图1可知,干旱胁迫下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且重度胁迫比轻度胁迫下降更多,推测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_从而导致CO2供应不足,进而导致还原出的____________含量下降,有机物合成减少。
(3)干旱胁迫基本不影响栀子幼苗叶片的呼吸速率,据图1分析,D1组的光饱和点大约为___________lx,此时叶片的总光合速率为___________μmol·m-2s-1(填整数)。此时增大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这主要是受光合作用过程___________反应的限制。
2021-11-18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实验探究4:细胞的代谢之四大实验综合练-2021-2022学年上海市高一生物沪科版(2020)期末总复习(必修一)
7 . 南美蟛蜞菊是一种外来植物。在入侵地,主要通过在茎上长出不定根的方式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南美蟛蜞菊光合作用基本过程如图1。

(1)图1中,E所表示的物质和反应Ⅱ的场所分别是
A.NADPH和细胞质基质B.NADPH和叶绿体基质
C.ATP和细胞质基质D.ATP和叶绿体基质
(2)类囊体腔中积累H+的生理意义是
A.为水的光解提供能量
B.形成膜内外两侧的H+浓度差
C.为 ATP合成提供能量
D.防止叶绿体色素被破坏
(3)根据题意,南美蟛蜞菊在入侵地主要繁殖方式为
A.出芽生殖B.孢子生殖C.营养繁殖D.有性生殖
(4)为比较外来植物的生物入侵能力,研究三种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裂叶牵牛和五爪金龙的光合作用特征。三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即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减去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速率)日变化如图2、气孔导度(即气孔开放程度)日变化如图3、呼吸速率日变化如图4。

研究三种植物净光合速率时,实际测定的是____吸收量或____释放量。
(5)据图2分析,净光合速率最高的植物是____。根据本研究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种植物净光合速率最高的原因:____
(6)根据题意,本研究的结论是:____
2022-09-1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控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