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题型09 规范答题类-冲刺2024年高考生物热点题型押题专项训练
全国 高三 专题练习 2024-05-26 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分子与细胞、生物技术与工程、遗传与进化、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实验与探究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 下列关于家庭制作果酒(实验Ⅰ)、果醋(实验Ⅱ)和泡菜(实验Ⅲ)三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需要对发酵器具和原材料进行灭菌
B.都需在发酵前期通气,发酵后期密闭
C.实验Ⅰ和Ⅲ以葡萄糖为原料,实验Ⅱ只能以酒精为原料
D.实验Ⅱ和Ⅲ的主要菌种为原核生物,实验Ⅰ的主要菌种为真核生物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2. 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细胞有适度生长
B.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化,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
C.分裂后期所有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量加倍
D.分裂末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逐渐形成赤道板
3. 将萝卜切成长度、宽度和厚度相同的细条,测定其长度并记录,再将其分成a、b、c、d、e五组,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各组萝卜条的长度,实验前与实验后的长度比值为:组1.4,组1.2,组1.0,组0.8,组0.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组萝卜条实验前与实验后的长度比值大于1,所以表现为吸水
B.组萝卜条实验后吸水达到平衡时,细胞液浓度一定等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
C.萝卜条失水过程中,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且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变强
D.组萝卜条实验前与实验后的长度比值等于1,浸泡期间水分子不进出细胞
4. 羊肉泡馍作为陕西地区的传统美食,它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是富含营养,具备多种保健功效的食物。羊肉中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胡萝卜素及维生素等,馍中富含淀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羊肉中磷是微量元素,它对细胞和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B.煮熟的羊肉中的蛋白质已经变性,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C.羊肉泡馍中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D.等质量的淀粉和脂肪被彻底氧化分解,淀粉耗氧少,产生能量少
5. 某雌雄同株二倍体植物的抗软腐病与易感软腐病由基因R/r控制,花瓣的斑点与非斑点由基因Y/y控制。为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特点,进行如下表所示的杂交实验。下列与实验结果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组别亲本杂交组合F1表型及数量
抗病非斑点抗病斑点易感病非斑点易感病斑点
1抗病非斑点×易感病非斑点71024000
2抗病非斑点×易感病斑点132129127140
3抗病斑点×易感病非斑点72879077
4抗病非斑点×易感病斑点18301720
A.第1组实验结果说明花瓣的斑点与非斑点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B.第2、3组实验都能验证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第4组杂交组合的亲本基因型为RrYY×rryy
D.第1组F1中的抗病非斑点植株自交后代有四种表型,比例为15:5:3:1
6. 下图中的m和n为一对同源染色体,A~E为染色体片段,联会时形成了如图所示的染色体桥,该染色体桥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随机断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m和n上的染色体片段相同,蕴含的遗传信息也相同
B.m和n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常会形成环状结构
C.染色体桥形成前,端粒酶会水解两条染色单体的端粒
D.染色体桥断裂后,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将会出现异常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7. 将水稻中的籼稻和粳稻进行杂交, F1代花粉母细胞形成成熟花粉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已知ORF2基因编码的毒蛋白对全部花粉的发育有毒害作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水稻中的籼稻和粳稻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ORF2与ORF3 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若要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应采集成熟花药作为观察材料
D.推测ORF3 基因可能在花粉发育过程中编码解毒蛋白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8. 中心法则及其补充内容描述了遗传信息流动的方向,在不同生物或细胞中,遗传信息流动方向有一定差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是(  )
A.不同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可能编码出相同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
B.以DNA作为模板可以合成DNA,以RNA作为模板也可以合成DNA
C.HIV病毒体内含有逆转录酶,是由T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合成
D.核酸是信息的载体,蛋白质是信息表达的产物,ATP为信息流动供能
9. 图1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 K跨膜运输过程,甲、乙为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图2 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1中 K通过载体蛋白甲由 M侧被运至 N 侧形成胞内外的浓度差
B.图1中 K通过通道蛋白乙由 N侧被运至 M侧参与静息电位的形成
C.图2中的①~③段的电位变化主要由 Na内流造成
D.图2中的⑤代表静息电位重新恢复,此时对应图1中 K浓度 M 侧高于 N侧
10.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时可用无水乙醇作为溶剂
B.去除棉花的顶芽或抑制顶芽生长素运输可促进侧芽生长
C.将静置的酵母菌培养液振荡均匀后,吸取少量培养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D.将培养基分装于培养皿中后再灭菌,可明显降低培养基被污染的概率
11. 下列关于农业生产措施或作物生理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去掉顶芽后,侧芽萌动、加快生长,与生长素浓度变化有关
B.“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里的“气”指的是乙烯
C.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即可产生淀粉酶
D.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西瓜雌蕊,可获得三倍体无子西瓜
12. 心房钠尿肽(ANP)是由心房肌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肽类激素,具有降低血压功能,它也能使集合管细胞膜上钠通道关闭,减少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还能够抑制醛固酮(固醇类盐皮质激素,可促进肾脏吸钠排钾)的合成和分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NP的合成该激素的过程中一定有水的产生
B.在钠平衡的调节过程中,ANP和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作用相互“抗衡”
C.ANP、醛固酮分别与不同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作用后会被灭活
D.醛固酮含量升高会造成Na+、水积聚在体内,细胞外液增多而导致组织水肿
13. 为探究香菇草、石菖蒲对富营养化池塘污水中总氮质量浓度的净化效果,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4组实验:香菇草单独种植组(T1)、石菖蒲单独种植组(T2)香菇草和石菖蒲混合种植组(T3)、不栽植物的水样组(CK)。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香菇草、石菖蒲等能净化水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选择合适的植物净化污水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和自生原理
C.CK组的总氮质量浓度降低与污水中的微生物的净化作用等有关
D.香菇草和石菖蒲混种组的生物多样性最高,对氮的净化能力最强
14. 生态位分为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基础生态位是一种理论上的生态位,指在没有竞争压力的情况下生物所能占据的最大生态位,实际生态位是物种实际占据的生态位。下图是某区域甲、乙、丙三种生物捕食活动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同生物的基础生态位部分重叠,一定存在种间竞争
B.乙、 丙之间可能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C.甲、 乙、 丙不同时间活动频率不同是进化的结果
D.研究生态位,通常还要研究栖息地、食物、天敌、种间关系等
15. DDT 是一种不易被分解的有机械类杀虫剂,是最常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研究人员对某海域及三类生物体内的 DDT 含量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海水中的 DDT平均含量均低于图中三类生物体内的
B.图中鱼类可能处于该海域食物链的较高营养级
C.该实验结果说明生物体对 DDT 具有富集作用
D.生物富集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都是全球性的
16. 生态学家对某地云杉林中四种林莺的生态需求进行了研究,四种林莺主要觅食位于树皮和树叶上的植食性昆虫。如表为四种林莺在某种云杉上的觅食部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种类

觅食对象所在部位

栗颊林莺

树顶新生针叶区、嫩芽区

黑喉绿林莺

中上部新生针叶区、嫩芽区、较老针叶区

栗胸林莺

老针叶区、无地衣区、有地衣覆盖的中层枝条区

黄腰白喉林莺

无地衣区、有地衣覆盖的较低树干与中层枝条区

A.云杉林中的云杉高低不同,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黄腰白喉林莺取食范围较广,说明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C.各种林莺取食的差异有利于降低竞争程度,更充分利用资源
D.该地云杉林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
2024-03-26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猜题卷(八)
17. 由于大熊猫栖息地碎片化,大熊猫的生存受到很大威胁,大熊猫国家公园实施了包括土地岭廊道、泥巴山廊道、黄土梁廊道在内的6条大熊猫鹿道建设,促进打通13个大熊猫局域种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大熊猫廊道建设打通大熊猫局域种群使某些基因频率改变
B.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面积增大可提高环境容纳量
C.栖息地碎片化造成近亲繁殖可能降低适应能力
D.大熊猫廊道建设增加了熊猫的种群个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