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总、净光合与呼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如图表示大棚蔬菜叶肉细胞的某细胞器中进行的一项生理过程,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表示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图中的③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
(2)当①中的光照突然减弱时,短时间内③中B、C的含量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当①中释放的O2与该蔬菜叶肉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长期相等时,该蔬菜是不能正常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
(3)③中催化CO2固定的酶(Rubisco)是一个双功能酶,CO2浓度高时,倾向于催化五碳化合物和CO2反应;O2浓度高时,倾向于催化五碳化合物和O2反应生成CO2(称为光呼吸)。因而当光呼吸较强时,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会降低,据此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研究发现光呼吸约抵消30%的光合作用产物,在生产实践中常通过适当升高CO2浓度达到增产的目的,请从Rubisco酶促反应的特点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6-03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预测生物学试题
2 . 科研人员通过移动装置甲与装置乙的距离X(是可变值)来探究光照强度对装置乙中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已知液滴能随着距离X的变化而向左或向右移动;当距离X为一定值时,液滴移动到P点,此时单位时间液滴移动的距离为图丙的b点;除光照强度外其他因素都适宜(NaHCO3溶液能提供CO2)。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盛水玻璃柱的作用是_____
(2)当距离X为一定值时,液滴移动到P点,P点代表的含义是______,此时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速率。
(3)若关闭台灯,图乙中的液滴从P点向______移动,单位时间内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______
(4)随着距离X的不断减小,即当图甲移动一定距离后,发现单位时间内液滴移动的距离达到最大,此时在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
2024-05-3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押题卷生物试卷(三)
3 . 为探究何种色膜有利于棉花叶的光合作用,研究人员首先测定了不同遮光环境下的光照强度,然后将长势一致的棉花植株随机均分为A、B、C、D四组,通过不同遮光处理一周后,测得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处理

光照强

度(μmol/m2·s)

叶绿素含

量(mg·g-1

净光合速

率(μmolCO2·m-2·s-1

无遮光处理(A组)

1292.7

40.9

25.4

红色透光膜(B组)

410.3

40.0

10.7

蓝色透光膜(C组)

409.9

39.6

13.2

黄色透光膜(D组)

930.7

42.1

21.2

A.导致四组棉花叶片净光合作用不同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的波长
B.A、B、C、D四组棉花中,D组棉花光合速率最高
C.将处理后的四组棉花同时置于红色透光膜下,叶绿体中生成NADPH最多的是C组
D.雾霾天气下,选择黄色人工光源进行补光比红光和蓝光更适合棉花的生长
2024-05-2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 试题
4 . 氧苯酮是一种不易分解的雌性激素类似物,易溶于有机溶剂,广泛用于洗化用品中,进入环境中容易对生物体造成危害。某团队以某种高等植物为实验材料,对其进行光合放氧/呼吸耗氧测定,来研究氧苯酮对该植物代谢过程的影响。下图为浓度分别为0、5、10、30μmol/L氧苯酮处理该植物不同时间后光合放氧/呼吸耗氧速率测定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会以_________方式被细胞吸收。
(2)从图中数据分析可知,5μmol/L氧苯酮处理植物4小时,相比未用氧苯酮处理,该植物光合作用净光合放氧速率减少值约为________μmol·min-1,此时光合作用利用CO2的速率约为_________μmol·min-1
(3)据图分析氧苯酮对植物代谢的影响是_________
(4)经研究发现氧苯酮会抑制相应代谢过程中电子的传递,使其无法与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生成NADPH,由此可知氧苯酮作用于细胞内的结构是__________。氧苯酮处理植物后,C3还原后的直接产物的量会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植物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科研人员对于旱胁迫如何影响小麦光合速率进行了探究,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其他条件适宜),请据表回下列问题:

气孔导度(mol·m-2·g-1

胞间CO2浓度(μmol·r·mol-1

叶绿素含量(mg·g-1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对照组

0.074

200.78

3.22

10.48

干旱第3天

0.028

121.44

2.66

4.26

干旱第5天

0.003

266.57

1.38

0.11

(1)科研小组常用________提取植物叶肉细胞中的光合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与对照组相比,干旱第5天处理组的叶绿素条带较________(填“宽”或“窄”)。
(2)干旱第5天处理组的小麦叶肉细胞ATP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依据表中相关数据分析,导致干旱第3天和干旱第5天小麦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中,主要无关变量有_________(答出两项即可)。已知叶片中脉两侧内部结构及生理功能基本一致,欲测量小麦叶片的真正光合速率(μmol·m-2·s-1),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
2024-05-15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得分训练(三)生物试卷
6 . 某兴趣小组测得花生种子在萌发前后CO2的吸收速率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花生种子特点,播种时应深播以提高萌发率
B.花生种子萌发并长出幼叶前的干重会一直下降
C.萌发后第4天,花生种子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
D.萌发后第6天,花生的真正光合速率大于15mL·g-1·h-1
2024-05-10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得分训练(三)生物试卷
7 . 生物炭是在低氧环境下,将木材、草、玉米秸秆等有机物通过高温慢速彻底氧化分解获得的,在农业中具有改良土壤、缓释肥料等功能。为探究生物炭和保水剂对园艺植物火鹤花光合色素的合成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科研人员将长势相同的火鹤花均分为12组并进行相关处理,如下表所示;种植3个月后摘取叶片测定光合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实验结果如图
1、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处理
T1T2T3T4T5T6T7T8T9T10T11T12
基质质量(%)生物炭00001010101020202020
保水剂00.20.40.600.20.40.600.20.40.6

(1)生物炭具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盐”);据图分析,在不添加保水剂的情况下,一定量的生物炭能_______(填“促进”、“抑制”或“促进或抑制”)叶绿素的合成。
(2)与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相比,细胞呼吸中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有何不同特点?______(写出1点即可)。
(3)写出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指标: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________(写出1种即可)。
(4)由实验结果可知,生物炭基质质量和保水剂基质质量分别为_________时,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
(5)据图表信息及所学内容分析,适宜保水剂能提高净光合速率的机理可能是____(答出2点即可)。
8 . 为研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科研人员将某植物放在适宜环境中,在不同时刻测定净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4时

6时

8时

10时

11时

12时

光照强度(klx)

0

10

20

50

80

90

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1

-5

0

5

15

20

20

(1)实验条件下,该植物的呼吸速率为________μmolCO2·m-2·s-1。4时,该植物叶肉细胞合成ATP的场所有________。6时,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零,此时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________(填“>”“=”或“<”)呼吸速率。10时,限制该植物净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各答出一点)。
(2)12时,突然将植物移入黑暗环境中,短时间内,该植物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内C3的含量将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下午2时,光照强度达到当天最大值,但净光合速率却有所下降,原因是________
(3)研究人员又在适宜条件下用紫外线对该植物进行照射,随着紫外线照射时间的延长,该植物叶片气孔导度逐渐下降,但胞间CO2浓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除了用于光合作用,光还作为________(填“信号”或“能量”)被植物体中光敏色素捕获,进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9 . 为探究大气中CO2的浓度升高对不同植物的产量是否有影响,研究人员种植了玉米和荷麻两种植物,每种植物均分为三组,分别暴露于350,600或1000ppm不同浓度的CO2的空气中,光照、温度与水分条件完全相同且适宜。45天后,分别测量玉米和苘麻植物的干重(以克为单位),(每种植物均取八棵,烘干后,测叶、茎和根干重,取平均值)结果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350ppmCO2600ppmCO21,000ppmCO2
玉米植株的平均干重(g)918980
苘麻植株的平均干重(g)354854
(1)CO2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参与___阶段。据表中数据分析,___(玉米/茼麻)的CO2饱和点更高。
(2)在CO2浓度为350ppm(相当于大气中CO2浓度)时,两种植物干重差异很大,说明玉米在低浓度CO2时固定CO2的能力更强,推测可能的原因___
(3)该实验中,随着CO2浓度的增大,玉米和茼麻干重的变化趋势分别是___。玉米干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答出一条即可)。
(4)在大田中,苘麻是一种能入侵到玉米地的杂草,可以预测随大气中CO2浓度的逐渐增大,玉米的生长受抑制,原因是:___(答出2点)。
10 . 为了研究温度对番茄植株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植物光合测定装置进行实验(如甲图),在适宜的光照和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测定的CO2的吸收速率与释放速率绘制了乙图(提示:有色液滴移动1cm相当于乙图中纵轴的1个单位)。回答下列问题:

(1)测定番茄植株光合速率时,X应为_______溶液,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还需要设计一个对照组,请在甲图所示装置中进行修改,使其变成对照组,具体的修改措施是______。若要利用甲图装置测定番茄植株的呼吸速率,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2)乙图中虚线表示番茄植株的________(填“净”或“真”)光合速率变化,温度为15℃时,番茄植株的真光合速率为________mg/h。
(3)若在5℃和一定的光照条件下,发现甲图装置的有色液滴在1小时内没有移动,其原因是____;若在适宜的光照和5℃的条件下,有色液滴在1小时内向右移动了1cm,这1cm代表的含义是____
(4)在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在_______℃时,有色液滴向右移动的距离最大。
(5)乙图中a点后虚线下降的原因是_____;b点条件下,每天光照14h,番茄植株_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