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有丝分裂的物质的变化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5 道试题
1 . 下图1中甲、乙为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模式图,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的柱形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动物为雄性,图1的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均分并分别移向两极
B.图2中的a、b可分别表示图1中甲和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
C.若图1中乙细胞基因型为纯合子,则经过减数分裂后只产生1种配子
D.图2中a可表示减数分裂Ⅱ后期,a、b、c中均不可能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2 . 浙江大学研究组发现,高等动物的体细胞在分裂时存在“分配不均”现象:DNA无损伤的染色体移向一个子代细胞甲,而DNA损伤的染色体都被“隔离”到另一个子代细胞乙中,并倾向于发生细胞周期阻滞或细胞死亡。根据该发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年龄较小的动物体细胞中更容易发生“分配不均”现象
B.“分配不均”现象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C.若细胞乙发生死亡,该过程中始终有膜封闭,不会引起炎症
D.染色体“分配不均”可以保证亲子代之间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3 . 某个精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某条染色体发生了连接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着丝点异常横裂而形成“等臂染色体”(如图所示)。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等臂染色体”可形成于该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等臂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与正常染色体联会
C.若该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均异常
D.若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则该细胞产生的配子中有一半出现异常
4 . 在3个培养皿中分别培养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甲、乙、丙三组某种高等植物细胞,每个培养皿中均含有DNA复制所需原料A,短时间培养后(培养时间远小于细胞周期的任一时期)测定每组细胞中游离的A的含量和DNA总量,得到如图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注:表示测定的细胞,DNA总量以乙组细胞的平均值为1个计量单位

A.甲组细胞的核仁已解体、核膜已消失
B.部分细胞丙处于分裂期的前期,正发生联会
C.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部分细胞丙的赤道板
D.用秋水仙素处理乙组细胞,部分会停留在丙组时期
2024-06-0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生物试题
5 . 图I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Ⅱ中细胞类型是依据该动物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关系而划分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某细胞由甲状态变为乙状态
B.甲、乙、丙、丁细胞分别对应图Ⅱ中的a、c、b、d
C.基因重组仅发生在图I中丙细胞所示的时刻
D.图Ⅱ中c只能表示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的乙细胞
2024-05-3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师大附中高考适应月考(八)生物试题
6 . 下图为二倍体动物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的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上图中②代表核DNA分子数,①代表染色体数
B.若该细胞为精原细胞,则b→a→c→d→e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
C.若该细胞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则该细胞此时正处于b阶段
D.若该细胞为连续分裂的体细胞,则c→b→a→c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7 . a、b、c三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模式图,d图表示其分裂过程中3种物质数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a、b、c所示三个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其中a为c的下一个时期
B.图b、c所示两细胞都能发生基因重组,是造成配子的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C.图d中BC段对应图b、c细胞所示时期,该时间段表示减数分裂I时期
D.图d中mRNA含量有两个峰值,分别位于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2024-05-31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考前模拟(一)生物试题
8 . 某兴趣小组观察果蝇(2n=8)细胞分裂时,绘制了细胞分裂图如图1(部分结构),染色体与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对应图2中的DE段,则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B.若图2为有丝分裂,则染色体数目最易观察的时期在CD段,核DNA分子数有16个
C.若图2表示减数分裂,则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的时期在CD段,核DNA 分子数也随之减半
D.图2中 BC段进行核DNA分子的复制,DE 段细胞中可能含有两条 Y 染色体
2024-05-3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压轴冲刺考试(一模)生物试题
9 . 将两条单链均被32P标记的基因A导入不含32P标记的某动物精原细胞中,两个基因A分别插入1号和2号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将该精原细胞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得到4个子细胞,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和染色体变异,检测子细胞中的标记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A的插入一定会导致该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发生变化
B.可能会出现3个子细胞含32P,1个子细胞不含32P的情况
C.若2个子细胞中含有32P,则该精原细胞一定进行了减数分裂
D.若4个子细胞中含32P,则该精原细胞一定进行了有丝分裂
2024-05-30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天一大联考(山东)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10 . 斑马鱼幼鱼表面上皮细胞(SEC)能在DNA不复制的情况下进行分裂,这个过程与皮肤表面张力增大导致Piezol离子通道开放有关(如图),激活Piezo1能显著增加SEC的“无复制分裂”。这种“无复制分裂”得到的子SEC细胞的总体积与母SEC细胞的体积一致,保障生长中幼鱼的体表覆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SEC细胞进行该分裂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姐妹染色单体
B.SEC细胞进行的“无复制分裂”现象不会出现在减数分裂中
C.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母SEC细胞和受精卵采用不同的分裂方式
D.“无复制分裂”产生的全部子SEC细胞均含斑马鱼的全套遗传物质
2024-05-2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杨村一中2023-2024高三第一次热身练生物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