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有丝分裂的物质的变化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8 道试题
1 . 科研人员欲将百脉根(2n=12,可合成单宁)的细胞和紫花苜蓿(2n=32)的细胞进行融合、培养,以获得可合成单宁的紫花苜蓿新品种。若只考虑细胞的两两融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的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最多可以含有88条染色体
B.促进两种细胞融合通常在低渗溶液中采用PEG融合法诱导
C.该过程在有光照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基中无需添加有机物成分
D.紫花苜蓿新品种可合成单宁,说明百脉根和紫花苜蓿不存在生殖隔离
2 .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正确分离需要细胞内的监控机制来保证,其中纺锤体组装检验点SAC(该机制的重要蛋白质)的检查机制是保证染色体正确分离的重要机制之一、SAC监控纺锤体微管与着丝粒之间的连接,当所有染色体与来自两极的纺锤丝都正确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时,SAC消失,从而解除对细胞由分裂中期进入后期的抑制,其作用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整个分裂过程中SAC会一直保持活性
B.抑制纺锤体形成的药物有可能对肿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C.SAC功能异常的细胞有丝分裂时可能提前进入分裂后期
D.SAC消失前的有丝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数目的比值为1:2
3 . 人(2n=46)的性原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产生更多的性原细胞,也可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下图中的a~e表示人的性原细胞进行分裂时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的过程,细胞的变化依次为:c→d→e→c
B.减数分裂的过程,细胞的变化依次为:c→d→c→b→a
C.a、b中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d、e中一定含同源染色体
D.核基因的转录可发生在c中,c不一定发生核基因的转录
2024-04-2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试卷-高中生物
4 . 油菜物种I(2n=20)与Ⅱ(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一个油菜新品系Ⅲ(注:I的染色体和Ⅱ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
(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分裂细胞中____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
(2)观察油菜新品系Ⅲ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在显微镜下这些细胞的特点____,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____条染色体。
(3)某油菜品种经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以下实验:

组别

亲代

F1表型

F1自交所得F2的表型及比例

实验一

甲×乙

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

实验二

乙×丙

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

①由实验一得出,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____
②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____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____,F2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
③若进一步验证A/a和R/r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请选择表格中的个体进行实验,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____
预期结果:____
2024-04-23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考模拟(三)理科综合试题-高中生物
5 . 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相比,减数分裂不同的是(       
A.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
B.前期染色质缩短成为染色体
C.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D.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6 . 人(2n=46)的性原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产生更多的性原细胞,也可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下图中的a~e表示人的性原细胞进行分裂时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的过程,细胞的变化依次为:c→d→e→c
B.减数分裂的过程,细胞的变化依次为:c→d→c→b→a
C.a、b中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d、e中一定含同源染色体
D.核基因的转录可发生在c中,c不一定发生核基因的转录
7 . 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甲、乙、丙、丁为该动物精巢中四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其染色体组数和核DNA数如下图(不考虑突变和互换)。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中一定无同源染色体,无等位基因A、a或B、b
B.乙中一定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相等
C.丙中一定有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存在四分体
D.丁一定在进行有丝分裂,细胞内有4条性染色体
2024-04-20更新 | 2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高三三模生物试卷
8 . 如下图所示,液泡化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细胞中形成细胞质丝,细胞核从细胞的边缘通过细胞质丝移动到细胞中央。在正常核分裂的同时,成膜粒(主要由细胞骨架构成)出现在某些细胞质丝中,后扩展形成成膜体,之后,来自高尔基体等的囊泡在细胞中部融合形成细胞板,并逐步形成新的细胞壁,进而完成细胞质分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中细胞质丝的出现和消失可能具有周期性
B.成膜体可能以轨道的形式介导了囊泡到达细胞中部
C.该实例体现了细胞骨架与细胞分裂密切相关
D.植物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也能发生图中所示的过程
9 . 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周期中的几个时期(用①②③表示),每个时期内绘有相应的流式细胞仪(根据细胞中核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测定细胞群体中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和核DNA相对含量)分析图谱。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横坐标表示核DNA量:纵坐标表示细胞数量;阴影表示处于该阶段的细胞数量)
A.DNA复制发生在①阶段
B.用显微镜对染色体计数最好在②阶段的细胞中进行选择
C.着丝粒分裂发生在①阶段
D.③阶段的细胞可能是刚刚进入分裂间期的细胞
10 . 科研人员为了验证药物N有利于淋巴细胞转化成吞噬细胞,进行了相关实验。观察发现,未被药物N处理(对照组)的淋巴细胞均呈球形,而经药物N处理(实验组)的淋巴细胞部分呈扁平状,溶酶体增多。检测两组的“核DNA含量增加的细胞比例”和“吞噬细菌效率”两项指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推测合理的是(       

A.失去药物N的作用,细胞会从扁平状恢复成球形
B.培养液中核DNA数量增加的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C.实验组吞噬细菌效率较高与细胞中溶酶体增多有关
D.药物N既有利于细胞的增殖,也有利于细胞的分化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