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有丝分裂的物质的变化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8 道试题
1 . 某果蝇精原细胞中8条染色体上的DNA已全部被15N标记,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基因A和 a,现给此精原细胞提供含14N 的原料让其连续进行两次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分裂过程中无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发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有(       
A.若子细胞中均含4条染色体,则一定有一半子细胞含有a基因
B.若子细胞中均含8条染色体,则每个子细胞中均含1个A基因和1个a基因
C.若子细胞中的核DNA均含15N,则每个子细胞均含8条染色体
D.若子细胞中一半的核DNA含15N,则每个子细胞均含8条染色体
2024-05-22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生物(福建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2 . 某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BbXdY(2N=16)。将该动物体内一个精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放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若干次分裂后,分别用与基因B、b、D、d特异性结合的探针B(黄色)、探针b(绿色)、探针D(红色)、探针d(蓝色)处理某一分裂时期的细胞,结果如图1所示,已知该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只发生了一次变异。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细胞处于___________分裂的后期,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该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量。图1细胞中出现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动物一个精原细胞中基因B和b所在染色体片段发生互换,则经探针处理后,不考虑其他变异,产生的配子中只显黄色的比例为___________;若该精原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则产生的子细胞中含32P的细胞所占的比例范围是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细胞分裂过程中p53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在细胞核内调控转录因子的活性,进而抑制细胞恶性增殖。为探究熊胆对皮肤癌细胞中p53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人员分别提取经BB(熊胆粉)处理后的皮肤癌HaCaT、KUMA6细胞株的总蛋白,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离出p53,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
①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推测p53基因属于__________基因。
②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离p53时,p53在电场中的迁移速率主要与_____________有关。由电泳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22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三模生物试题
3 . 黏连蛋白(参与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黏连)是一种糖蛋白,研究发现乙酰转移酶具有促进黏连蛋白与染色体稳定结合的作用。乙酰转移酶能使黏连蛋白SMC3上两个保守的赖氨酸残基乙酰化,从而稳定黏连蛋白与染色体的结合。在某生物体内发现了与乙酰转移酶功能相抗衡的去乙酰化酶,它能将乙酰化的黏连蛋白去乙酰化。非组蛋白是染色质结构中,除组蛋白之外的其他蛋白质成分的统称,其功能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下列关于黏连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黏连蛋白中的蛋白质属于染色体中的非组蛋白
B.去乙酰化有助于黏连蛋白在细胞周期中循环使用
C.黏连蛋白的合成与染色单体的形成同时发生
D.黏连蛋白的乙酰化有助于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体发挥作用
4 .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G2期)和分裂期(M期)。细胞周期蛋白5(CDCA5)可维持细胞从S期到分裂期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粘连。研究发现,在一些种类的癌细胞中,通过人为方式使CDCA5基因表达降低会阻滞G2期细胞进入M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推测CDCA5主要在S期、G2期和前期、中期发挥作用
B.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粘连有助于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
C.推测癌细胞中的CDCA5减少会导致M期的细胞比例升高
D.CDCA5能影响细胞周期调控,可作为癌细胞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2024-05-21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压轴冲刺卷(一)
5 . 若将某雄性生物(2n=8)的一个细胞复制后的DNA双链全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之后转入不含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下列关于该细胞分裂过程中及其子细胞放射性情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减数分裂I后期8条染色体带有放射性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减数分裂Ⅱ后期8条染色体带有放射性
C.若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16条染色体带有放射性,子细胞中8条染色体带有放射性
D.若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8条染色体带有放射性,子细胞中4条染色体带有放射性
2024-05-21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压轴冲刺卷(一)
6 . DNA错配修复蛋白(MMR)可通过在DNA复制新合成链中特异性去除错误掺入的核苷酸,修复发生错位配对的基因,进而抑制异常细胞(如癌细胞)的产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MR基因的突变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B.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不出错误掺入的核苷酸位置
C.DNA错配修复需要解旋酶、限制酶和DNA聚合酶
D.某细胞中某个DNA的一条链错配未被修复,进行3次有丝分裂后,有23个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2024-05-2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试题
7 . 拟显性是指因一个显性基因缺失,使原来不应显现出来的一个隐性等位基因的效应显现出来的现象。染色体桥是两条染色体或染色单体分别发生断裂后,具有着丝粒的残臂相接而形成的双着丝粒染色体。在玉米中,胚乳中的糊粉层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其他形成色素的基因都存在时,基因型为Ccc的糊粉层是有色的。如图表示基因型为Ccc玉米胚乳糊粉层细胞“染色体桥”的形成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④中存在两种染色体结构变异,但染色体数目正常
B.拟显性现象只能发生在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中
C.图中染色体桥是由两条染色单体断裂融合而成
D.④中不同染色体组成的两种细胞能使玉米糊粉层呈花斑性状
2024-05-19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北校三模生物试题
8 . 下图甲是某雄性家鸡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图乙是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注:细胞中仅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细胞②和细胞③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B.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一定发生在图甲中的AB段
C.减数分裂中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图甲的CD段,该段细胞中Z染色体数量为1或2
D.图甲中D到E的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乙图的细胞①对应在图甲的EF段
2024-05-19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9 . 图1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核DNA数的变化,AD表示分裂间期;图2、图3分别表示高等动物甲、高等植物乙有丝分裂某时期的图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BC段和EF段形成的原因分别是染色体数加倍和核DNA数加倍
B.图2细胞的下一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2:1:1
C.图3中结构H为细胞板,与结构H形成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D.动物甲与植物乙有丝分裂过程存在显著差异的是图2和3所示时期
2024-05-18更新 | 2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生物试题
10 . 如图分别表示对几种生物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下列有关假设和推论正确的是(  )

A.若图甲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下一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细胞板
B.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下一时期将发生着丝点的分裂
C.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d组细胞中可能含有染色单体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