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DNA分子的复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3 道试题
1 . 将果蝇精原细胞(2n =8)的 DNA 分子两条链都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 的培养基中培养,连续进行两次细胞分裂(1次完整的减数分裂或2次有丝分裂)。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 16 条染色单体含15N
B.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 16 条染色体含14N
C.两次分裂结束后含15N 的子细胞可能为 2 个或 3 个或4 个
D.两次分裂结束后所有子细胞的染色体均含有15N
2022-12-09更新 | 4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高三调研考试一生物试题
2 . 外界因素或细胞自身因素均可引起DNA分子断裂。下图是断裂DNA的一种修复模式,其中DNA同源序列是指具有相同或相似核苷酸序列的片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酶a的作用是形成黏性末端,便于侵入同源序列
B.过程②中含同源序列的DNA会发生解旋
C.酶b是DNA聚合酶,以同源序列为模板、侵入单链为引物
D.修复DNA的核苷酸序列可能改变,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3 . DNA的两条链均被32Р标记的卵原细胞(2n=8),在含31P的培养液中进行减数分裂,然后与DNA的两条链均被32P标记的精子受精,得到的受精卵在含31P的培养液中进行一次分裂。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Ⅰ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染色体中含32P的有2条
B.减数分裂Ⅱ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染色体中含32P的有2条
C.受精卵第一次分裂后期,不含32P的染色体一定来自卵细胞
D.受精卵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并含32P的染色体最多有7条
4 . DNA复制时,一条新子链按5′→3′方向进行连续复制,而另1条链也按5′→3′方向合成新链片段一冈崎片段(下图所示)。已知DNA聚合酶不能直接起始DNA新链或冈崎片段的合成,需先借助引物酶以DNA为模板合成RNA引物,DNA聚合酶再在引物的3′一OH上聚合脱氧核苷酸。当DNA整条单链合成完毕或冈崎片段相连后,DNA聚合酶再把RNA引物去掉,换上相应的DNA片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引物酶属于RNA聚合酶,与DNA聚合酶一样能够催化氢键断裂
B.DNA的一条新子链按5′→3′方向进行连续复制时不需要RNA引物
C.DNA聚合酶既能催化磷酸二酯键形成也能催化磷酸二酯键断裂
D.RNA引物合成时与冈崎片段合成时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相同
5 . 将马蛔虫(2N=4)的甲、乙两个精原细胞的细胞核DNA双链用32P标记,接着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在特定的条件下甲细胞进行两次连续的有丝分裂、乙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在第一个细胞周期后,含32P的细胞数为2,且每个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为0~4
B.甲在第二个细胞周期后,含32P的细胞数为2~4,且每个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为0~4
C.乙在减数分裂I后,含32P的细胞数为2,且每个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为0~2
D.乙在减数分裂Ⅱ后,含32P的细胞数为2~4,且每个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为0~2
2022-11-25更新 | 840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1届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6 . 碱基类似物在复制过程中会代替正常碱基掺入到 DNA 分子中,导致复制错误从而诱发突变。5-BU与碱基T结构相似,有酮式(BUk)和烯醇式(BUe)两种异构体,通常情况下 BUk与A 配对形成 BUk=A,而 BUe与G配对形成 BUe=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5-BU处理使突变具有方向性但不提高突变率
B.5-BU处理导致A=T变成G=C至少经过3次复制
C.5-BU处理通过干扰基因的表达导致生物性状改变
D.5-BU处理大肠杆菌使其DNA中碱基对数目改变
7 . 噬菌体φX174的遗传物质是单链环状DNA分子(正链)。感染宿主细胞时,首先合成其互补的负链,形成闭合的双链DNA分子,之后正链发生断裂,产生3'—OH端,再以此为引物,以未断裂的负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使3'—OH端不断延伸。延伸出的长链可切割、环化产生很多拷贝的环化正链,进而与噬菌体的蛋白质颗粒组装产生子代噬菌体。其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噬菌体φX174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量相等
B.以正链为模板合成双链DNA分子时需要解旋酶参与
C.噬菌体φX174的DNA复制方式可称作半保留复制
D.该过程表明可以只以一条链为模板进行DNA的合成
2022-11-11更新 | 469次组卷 | 2卷引用:生物(湖南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8 . 图甲表示小鼠上皮细胞一个细胞周期的4个阶段(M表示分裂期,间期包括G1、S和G2期。G1期主要合成RNA和蛋白质;S期是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终止,合成RNA及蛋白质;分裂期即M期)。图乙表示细胞群体中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量和DNA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甲中所示字母与箭头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______
(2)在M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2的时期是______期。末期不能在细胞中部看到细胞板,从形成两个子细胞的原因上分析是因为______
(3)图乙中细胞数量呈现两个峰值,右侧峰值表示图甲中的______期细胞。
(4)若向小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它期的细胞不受影响。现测得小鼠肠上皮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如下表所示:

分裂时期

分裂间期

分裂期

合计

G1

S

G2

M

时长(h)

3.4

7.9

2.2

1.8

15.3

预计加入过量胸苷约______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
(5)如果将一个小鼠体细胞中的核DNA全部用32P标记,放在不含32P标记的培养液中分裂两次形成的四个子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细胞个数可能有______个。
9 . 核基因P53是细胞的“基因组卫士”。当人体细胞DNA受损时,P53基因被激活,通过下图所示相关途径最终修复或清除受损DNA,从而保持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DNA损伤为DNA双链断裂,则被破坏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修复该断裂DNA需要的酶是DNA连接酶
B.图中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和核糖体,完成过程②需要的原料是4种核糖核苷酸
C.P53基因控制合成的P53蛋白通过过程②合成lncRNA,进而影响过程①,其意义是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P53蛋白,以加快损伤DNA的修复并阻止DNA的复制
D.当DNA分子受损时,P53蛋白既可启动修复酶基因的表达,也能启动P21基因的表达,启动P21基因表达的意义是阻止受损DNA的复制,阻断错误遗传信息的传递
2022·湖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10 . 双脱氧核苷酸测序法(也叫Sanger法)是DNA测序的第一代方法。双脱氧核苷酸在2、3号位碳上都脱氧,而磷酸二酯键的形成需要3号碳上提供羟基,双脱氧核苷酸没有这个羟基,所以一旦DNA子链加入某一个双脱氧核苷酸(如鸟嘌呤双脱氧核苷酸简写ddGTP)则聚合反应终止。在人工合成体系中,有适量的GCGATGACTAG的单链模板、某一种双脱氧核苷酸(ddATP或ddTTP、ddGTP、ddCTP)和四种正常脱氧核苷酸,反应终止时合成出不同长度的子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合成DNA,遵循半保留复制原理
B.一次反应完毕检测不同长度的子链,需要进行电泳或密度梯度离心
C.加入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ddTTP)的反应体系中最多获得3条长短不同的子链
D.测定CGATGACTAG序列中各种碱基数量需要构建四个反应体系
2022-08-30更新 | 83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仿真考试 生物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