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所示的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在DNA、RNA和蛋白质之间的流动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人体细胞中,可发生a、b、c、d、e所有过程
B.a、d过程所需的原料相同,b、e过程所需的原料不同
C.b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催化,而d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催化
D.真核细胞中c过程的发生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2 . 学习下面材料,回答(1)~(4)题。
聚糖——第三类生物信息分子
随着蛋白质和核酸中更多的奥秘被人类知晓,聚糖的重要性也浮出水面,成为了生物医学研究的“甜蜜之点”。聚糖一般由相同或不同型的单糖聚合而成,可独立存在,也可与蛋白质等共价结合成更复杂的复合物,被认为是继核酸和蛋白质之后的第三类生物信息分子,在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蛋白折叠、细胞间通讯、免疫识别等。
在糖复合物中糖基化的位,点和数目不同、糖基之间糖苷键的连接有多种方式、且每个糖基又有异构体,这些特点使糖链的结构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其结构的多样性使其携带的信息量超过蛋白质与核酸携带信息量的总和。尽管聚糖在生理和疾病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与蛋白质和核酸不同,聚糖不是经模板复制,而是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内由糖基转移酶和糖苷酶催化合成的,除了受酶基因表达的调控外,还受酶活性的影响,即在同种分子的同一糖基化位,点的糖链结构也有差异。因此,一个基因一种产物的关系不适用于聚糖,而是多基因——多蛋白——多聚糖关系。不能采用类似于PCR的策略获得均一聚糖产物,且聚糖结构的测定和化学合成远比核酸和蛋白质要困难,所以各国科学家都在致力于开发解析“糖”密码的技术。
聚糖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研究表明传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神经变性型疾病均与聚糖密切相关。近年来,新的糖基化方法和先进合成策略不断涌现,对聚糖的功能以及与疾病相关机理的基础研究越来越深入。继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后,糖组学必将极大地促进生命科学的研究发展,成为全面揭示生命活动本质所不可缺少的内容。
(1)糖是细胞内的主要_____物质,由_____元素构成,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除此以外,文中表明聚糖作为信息分子调节各种生命活动,体现其_____的功能。
(2)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解释聚糖适于作生物信息分子的原因。_____
(3)请结合本文内容,在“中心法则”基础上补充“聚糖”,并添加必要的连线和注释,展示你对细胞内信息传递的理解。_____
(4)对文中聚糖和糖组学的理解,正确的是_____。
A.细胞内只有核酸、蛋白质和聚糖三类生物信息分子
B.细胞表面的聚糖能够辨别进出细胞的物质和信息
C.研究聚糖的结构与功能是破解生命信息的途径之一
D.糖组学领域的科学研究进展依赖于新技术的开发
E.目前的研究热点是糖组学,可不关注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
2022-05-22更新 | 46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3 . 白叶枯细菌可导致水稻籽粒重量降低、减产,研究水稻的抗白叶枯病基因及其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1)水稻A品系感病,B品系抗病,两者只有极少数基因存在差异,研究者将从A品种中获得的基因D连接到Ti质粒中,用_____法将D基因转入到B品系中。检测发现有30株转入成功的突变体,表型均为感病。将其中的4个突变株自交,向其子一代接种_____,检测感病情况并统计,结果如下表。
突变株1的子一代突变株2的子一代突变株3的子一代突变株4的子一代
总数14194015
感病株数11132812
抗病株数36123

据表中结果可知,_____是显性性状,根据4个突变株的_____可以推测控制该性状的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为研究D/d基因与水稻抗病的关系,研究者通过序列对比,在B品系中发现了与D基因序列非常相似的基因d,两基因在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均存在差异。
①D基因编码区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造成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由丙氨酸(密码子为GCU、GCC、GCA、GCG)变为苏氨酸(密码子为ACU、ACC、ACA、ACG)。据此可以推测B品系产生抗病性的原因可能是_____
②科研人员使用RNA干扰技术减少D、d基因的翻译。使用RNA干扰后,A品系植株表型由感病变为抗病,B品系植株抗病性进一步增强。由此可知,D/d基因与抗病性的关系为_____
(3)为进一步确定白叶枯细菌和D/d基因表达调控的关系,科研人员对A、B两品系分别接种白叶枯细菌,然后提取它们的_____,经逆转录合成cDNA片段。以cDNA片段为模板,分别用D、d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结果见下图所示。对照组除未接种病菌外其他处理与实验组相同。由图可知白叶枯细菌_____

(4)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请你提出一种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思路。_____
2022-04-25更新 | 2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北京市密云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4 . 学习下列材料,回答(1)-(3)问题。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发现丙肝病毒(HCV)的哈维·阿尔特(Harvey   J。Alter)、迈克尔·霍顿(Michael   Houghton)和查尔斯·赖斯(Charles   M。Rice)。三位获奖者揭示了慢性肝炎其余病例的病因,并使得血液检查成为可能,新的药物也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HCV是一种具有包膜的RNA病毒,其基因组可编码至少3种结构蛋白和7种非结构蛋白。其中编码E1、E2包膜蛋白的基因具有高度变异性,使HCV容易逃脱机体的免疫防御而难以被清除。非结构蛋白NS3和NS4A可形成蛋白酶复合物,对HCV复制过程中的多聚蛋白进行加工;NS5A参与病毒的复制和组装,NS5B则是一种RNA聚合酶。编码这几种非结构蛋白的基因序列在HCV中相对稳定。
HCV与肝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在细胞内进行R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组装成新的病毒后释放,会对肝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HCV感染人体后通常会按下图所示过程逐步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2030年要全面消灭病毒性肝炎,新发慢性乙肝和丙肝减少90%,乙肝和丙肝死亡率降至65%,慢性乙肝和丙肝治疗覆盖80%的患者。由于HCV感染者在慢性肝炎期几乎无症状,很容易造成感染的进一步扩散。迄今为止,HCV感染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且没有用于预防的特异性疫苗。如何防止HCV传播及持续感染并最终消灭HCV是世界各国科学家面临的共同研究课题。
(1)HCV增殖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是_____(请用文字和箭头方式表示)。NS5B发挥作用过程与人体细胞中的RNA聚合酶相比,不同之处是_____
(2)人体被HCV感染后,可通过体液免疫阻止HCV在内环境中散播,该过程起主要作用的免疫活性物质_____(至少填两种),该过程属于人体的第_____道防线。当HCV感染进入慢性期后,尽早检测确诊是防治的关键。受检者体内的_____(填两种)为诊断的依据。若受检者血清中持续检测不到_____,则可以认为患者已经痊愈。
(3)系列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开创了全球丙肝治疗的新时代,使丙肝治愈率达到95-99%。DAAs属于病毒蛋白抑制剂,其作用靶点包括非结构蛋白NS3、NS4A、NS5A、NS5B等。研究发现,包膜蛋白E1不适合作药物靶点,可能的原因是_____
2022-04-24更新 | 35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北京市密云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20年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授予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三位科学家。HC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图表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过程(①②③④表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CV的+RNA中含有碱基T,不含碱基U
B.①过程可以合成HCV结构蛋白和逆转录酶
C.④代表负反馈调节,不利于HCV大量繁殖
D.①~④体现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6 . 丙肝病毒(HCV)是一种正链RNA病毒,其RNA可以直接作为模板进行翻译,整个病毒体呈球形,在核衣壳外包含有衍生于宿主细胞的脂双层膜,上含有病毒基因组编码的糖蛋白。在宿主细胞中,HCV可以完成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CV和HIV的遗传物质都是RNAB.HCV入侵或感染宿主细胞通过胞吞作用
C.HCV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完成蛋白质的合成D.HCV衣壳蛋白的氨基酸来源于宿主细胞
7 .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基因与环境的“共舞”
生物体的细胞中有一本生命之书——基因组。人的生命源于一个受精卵,初始的全能或多能细胞中的DNA,在转录因子的协同作用下被激活或抑制,让细胞走向不同的“命运”,最终在细胞中表达“一套特定组合”的基因。
生命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亿万年的进化让生命之书中蕴藏了应对环境变化的强大潜力。细胞中基因的表达始于染色质的解螺旋,各种转录因子结合到DNA上,启动表达。研究发现,这些过程中都存在着调控,这种调控不改变DNA序列,但会对基因进行修饰,从而引起基因表达的变化及表型改变,并且有的改变是可遗传的,即表观遗传。例如DNA上结合一个甲基基团(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构象的改变,从而改变基因表达。表观遗传提供了基因何时、何处、合成何种RNA及蛋白的指令,从而更精确地控制着基因表达。
表观遗传是个体适应外界环境的机制,在环境变化时,生物可以通过重编程消除原有的表观遗传标记,产生适应新环境的表观遗传标记,这样既适应了环境变化,也避免了DNA反复突变造成的染色体不稳定与遗传信息紊乱。
表观遗传与人的发育和疾病密不可分。胚胎发育早期,建立与子宫内环境相适应的表观遗传修饰是胚胎发育过程的核心任务。母体的饮食、供氧、感染、吸烟等与后代的高血压、II型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表观遗传改变增加了患有特定疾病的风险,但人体可在相当程度上忍受这些改变而不发病,经历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持续压力,表观修饰的弹性被耗尽,细胞或者组织再也无法正常行使功能,从而产生疾病。
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现代分子遗传学则认为基因型决定生物个体的表型。然而,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表明,遗传并不是那么简单,表观遗传对遗传观的冲击,也使进化观的讨论更加复杂。
生命本质上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基因与环境的“共舞”,才会奏响生命与环境相适应、协同进化的美妙“乐章”。
(1)全能或多能细胞走向不同“命运”的过程可以称为________________,依据本文,这一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遗传学家提出中心法则,概括了自然界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请在方框内绘出已概括的中心法则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属于表观遗传,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4)人们用“病来如山倒”形容疾病的发生比较突然。请结合文中内容,用30字内的一句话,作为反驳这种观点的内容:__________
2021-05-13更新 | 26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首都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选考)试题
8 . 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1970年他又重申了中心法则的重要性并完善了中心法则(如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过程都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
B.①~⑤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②和⑤过程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可以同时进行
D.①②⑤过程所需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9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推测cntnap2基因与ADHD相关,研究人员尝试通过降低斑马鱼中该基因的表达建立ADHD动物模型。
(1)cntnap2基因主要在_________中进行转录时,_________酶与基因中的启动子结合催化形成RNA前体。随后RNA前体中内含子对应部分被切掉,外显子对应部分拼接起来,形成成熟mRNA。
(2)为降低cntnap2基因的表达,研究人员将吗啉反义寡核苷酸导入斑马鱼的受精卵中,吗啉反义寡核苷酸是一种RNA剪接抑制剂,针对它的具体作用,科研人员提出以下假说:
假说1:导致RNA前体上内含子1的对应序列不能被剪切下去
假说2:导致RNA前体上内含子1和外显子2的对应序列同时被剪切下去

为了验证上述假说,分别从受精后3天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斑马鱼的脑中提取________,逆转录形成cDNA。若假说1成立,使用上图所示引物2和引物4进行PCR后电泳的结果为________(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A.实验组有目的条带             B.实验组无目的条带       
C.对照组有目的条带             D.对照组无目的条带
若要证明假说2成立,还需要选择上图所示引物_________进行PCR。
(3)用上述方法获得的实验组斑马鱼的运动距离和速度都大于对照组。科研人员向实验组斑马鱼的培养液中加入托莫西汀(一种常用于治疗ADHD的临床药物),若_________则证明利用吗啉反义寡核苷酸获得了ADHD斑马鱼模型。
2021-01-24更新 | 653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10 .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下列有关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遗传物质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复制
B.以病毒的核酸为模板进行转录进而合成HIV的核糖体
C.HIV的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经脱水缩合形成的
D.HIV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可以表示为
2021-01-23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丰台区2020-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