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3 道试题
1 . 某种小鼠毛的黄色和黑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纯合黄色小鼠(AA)与纯合黑色小鼠(aa)杂交,F1毛色呈现出介于黄、黑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类型。下列有关研究和解释合理的是(       
A.需对F1小鼠进行基因测序,若不同颜色小鼠的碱基序列出现差异,说明毛色改变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需分析F1小鼠的培养环境是否相同,若所有小鼠均处于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则可以排除环境因素的影响
C.若F1小鼠的基因型均为Aa,可继续分析A基因的表达情况,包括转录、翻译水平的变化等
D.若小鼠毛色改变是A基因甲基化后表达被抑制的结果,则颜色越深的小鼠A基因甲基化程度越高
2023-02-04更新 | 19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乳腺癌是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哺乳期女性的乳腺细胞能够分泌乳汁与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B.研究乳腺癌细胞凋亡时相关蛋白的激活、表达及调控机制有利于治疗乳腺癌
C.乳腺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产生原癌基因后,细胞生长和分裂失控从而导致癌变
D.乳腺细胞癌变后,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细胞周期变短,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2023-02-04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大豆是雌雄同花植物,科学家从大豆种群中分离得到一株雄性不育单基因突变体甲,为确定其遗传机制,进行了以下实验:
(1)雄性不育突变体甲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基因的碱基对发生了__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_
(2)让野生型大豆与该雄性不育突变体甲进行杂交,F1均为雄性可育,F1自交得F2,其中雄性可育∶雄性不育=3∶1,说明雄性不育属于___________(填显性性状或隐性性状),该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基因的分离定律或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已知大豆M基因的隐性突变也会导致雄性不育(雄性不育突变体乙),科学家为确定两种突变体是否属于同一突变基因,做了以下实验:将雄性不育突变体乙与野生大豆杂交得到F1,再将F1与雄性不育突变体甲进行杂交,得到F2
①若F2___________,则说明二者属于相同基因发生的突变。
②若F2___________,则说明二者属于不同基因发生的突变。
(4)经实验证明,两种突变系是属于不同基因发生的突变,为进一步研究这两对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科研人员将上述F2进行自交得F3
①若子代___________,则说明二者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___________则说明二者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
4 . 纸片扩散法是药敏试验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取少量大肠杆菌的培养液,均匀涂在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再放上4片含有链霉素(抗生素的一种)的圆形滤纸,然后在无菌适宜条件培养12~16h,滤纸片周围出现抑制大肠杆菌生长的环圈(简称抑菌圈,见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中的培养基需冷却至50℃左右时再倒平板,该操作需要在酒精灯旁完成
B.图2中所示培养基的放置方式,能防止水分过快蒸发和冷凝水珠冲散菌落
C.图3培养皿上大肠杆菌的接种方式为涂布平板法,Ⅳ号纸片上抗生素浓度最高
D.图3所示的抑菌圈内出现大肠杆菌菌落的原因是链霉素使其发生了基因突变
5 . 研究发现,膀胱癌细胞表面的PD—L1能和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从而使其无法识别癌细胞,导致癌细胞免疫逃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移植器官细胞表面有HLA而避免被免疫细胞攻击
B.机体通过体液免疫反应清除体内癌变的细胞
C.注射抗PD—L1抗体能促进免疫系统清除癌细胞
D.若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减少,则机体易发生过敏反应
2023-01-24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十三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质检考试(三) 生物试题
6 . 某小孩因维生素B2代谢紊乱导致造血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异常,被确诊为全世界仅有的两例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经检测,该患者的基因SLC52A2发生了突变,导致维生素B2代谢紊乱,患者在坚持服用维生素B2四个月后造血功能和神经系统逐渐恢复正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患者需要终身服用维生素B2以防止该贫血病症复发
B.该病的治愈说明维生素B2可以修复SLC52A2突变基因
C.该病的出现可说明人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
D.检测基因SLC52A2利用了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7 . 研究表明某些肿瘤细胞中MDR基因高度表达后,会使这些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抗性增强。MDR(多耐药基因1)表达产物是P-糖蛋白(P-gp),该蛋白有ATP依赖性跨膜转运活性,可将药物转运至细胞外,使细胞获得耐药性。而P-gp转运蛋白低水平表达的癌细胞内,某些化疗药物的浓度明显升高结合上述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gp转运蛋白转运物质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B.P-gp转运蛋白可将各种化疗药物转运出癌细胞
C.化疗药物可提高P-gp转运蛋白基因高度表达的癌细胞比例
D.提高癌细胞P-gp转运蛋白的活性为癌症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2023-01-19更新 | 126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北省中原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模拟生物试题
8 . 骨髓癌是骨髓中细胞恶性增生引起的癌症,药物硼替佐米可抑制癌变的骨髓细胞中某蛋白酶的功能,促进凋亡相关蛋白质的作用,进而引起癌细胞死亡。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骨髓中细胞的恶性增生与细胞中的基因发生突变有关
B.药物硼替佐米引起的癌细胞死亡与细胞内基因功能无关
C.骨髓细胞癌变后,细胞黏着性下降,糖蛋白减少
D.骨髓细胞癌变后能够无限增殖,细胞代谢增强
9 . 重叠基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噬菌体174的遗传物质是一种特殊的单链环状DNA.下图表示该噬菌体部分DNA的碱基排列顺序。(图中的数字表示对应氨基酸的编号)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噬菌体φ174中的DNA是环状,因此比大肠杆菌的DNA结构更稳定
B.基因的重叠性增大了遗传信息储存的容量,基因E的起始密码子为ATG
C.基因E内部插入一个脱氧核苷酸会导致基因D、E和J均发生基因突变
D.基因D和基因E的重叠部分指导合成的肽链中对应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10 . 某地昆虫种1、种2是由同一原种进化而来的,其间还曾出现过甲、乙、丙、丁、戊和己地的几种类型,如图所示(图中只给出了昆虫的一部分基因),已知同时含基因A、B或C、D或E、F的个体均在胚胎期死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过程为昆虫种1、种2有共同的祖先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B.阶段I进化为阶段Ⅱ的过程中产生A、B、C、D、E、F体现了突变的不定向性
C.阶段Ⅱ中,丙地昆虫与丁地昆虫、丙地昆虫与己的昆虫之间都为两个不同物种
D.阶段Ⅲ中,昆虫种1和昆虫种2因存在生殖隔离而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2022-12-16更新 | 30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