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4 道试题
1 . 端粒学说认为细胞衰老是由于每次细胞分裂都会导致端粒被截短,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内侧正常基因会受到损伤,最终导致细胞活动异常,停止分裂。而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构成,能够修复端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中最多可以有92个端粒
B.端粒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其中含有与细胞衰老有关的基因
C.端粒缩短,可能导致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细胞核体积减小
D.细胞癌变后,端粒酶的活性会大大提高
2 . 某种植物的株高有高株、矮株和超矮株三种表型,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H/h控制,当基因D和基因H同时存在且纯合时才表现为高株。植株群体中高株个体和超矮株个体的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但矮株个体的自交后代总是发生性状分离。某农业基地选择两株纯合的超矮株个体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________,F2矮株个体中纯合子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
(2)F2中某矮株植株自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高株:矮株:超矮株=1:2:1,据此推测,该矮株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让高株个体进行测交,产生的子代中出现了超矮株植株。
①与高株个体测交的植株表型是______________
②研究人员对该现象提出了两种假说。假说一:存在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T/t的影响,当t基因纯合时,该植物的株高受抑制,使其表现为超矮株。假说二:亲代产生配子时基因D或基因H发生隐性突变。为探究两种假说,最好让该超矮株植株与图中F2(不考虑突变)中表型为______________的植株进行一次杂交实验,请写出预期的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
3 . 中国是传统的水稻种植大国,有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在培育水稻优良品种的过程中,发现某野生型水稻叶片绿色由基因C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突变型1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突变为C1所致,基因C1纯合幼苗期致死,推测突变型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该基因突变为_____________(填“显性突变”或“隐性突变”)。
(2)突变型1连续自交2代,F2成年植株中黄色叶植株占_____________
(3)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C1第727位碱基对发生改变(见图),该突变导致第位氨基酸突变为(填氨基酸的名称),从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解释突变体叶片变黄的机理 。(部分密码子及对应氨基酸:GAG谷氨酸;AGA精氨酸;GAC天冬氨酸;ACA苏氨酸;CAG谷氨酰胺)

   
4 . 近日,日本政府将含有氚、碳-14、碘-131、铯-137等多种放射性同位素的核污染水排入大海,引发了全球公众的担忧。下列对核污染水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分析正确的是(  )
A.放射性物质会影响海洋生物体的生长和繁殖,可能会降低生物多样性
B.人取食被污染海域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放射性物质就会越多
C.放射性物质会提高细胞基因突变的频率,增加人体患癌症的风险
D.核污染水只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对陆地生态系统没有影响
5 . 甲~丁表示细胞中不同的变异类型,甲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变异类型会引起染色体上基因种类的变化
B.甲~丁的变异类型都可能出现在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分裂过程中
C.图中所示的变异类型中甲、乙、丁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检验
D.图乙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片段的缺失
6 . 如图甲是某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模式图,①~⑥是细胞发生变异后的染色体组成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⑥细胞中均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B.①②③的变异方式分别为基因重组、易位、倒位
C.①~⑥都能引起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D.甲→⑤过程可通过单倍体育种迅速实现
7 .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下,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血红蛋白、激素、尿素、CO2
B.静脉注射后,药物经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进入组织细胞
C.组织水肿和镰状细胞贫血都是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
D.小肠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肠液和组织液
8 . 为了育好“中国种”,科研人员在杂交育种领域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水稻是一种自花传粉植物,科研人员在种植的白色籽粒水稻中发现了两株突变体,突变体甲植株上结红色籽粒,突变体乙植株上结黑色籽粒,科研人员对此展开了研究,如表所示。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F1性状及比例

①甲自交

红色籽粒∶白色籽粒=3∶1

②乙自交

黑色籽粒∶白色籽粒=3∶1

③甲×乙

紫色籽粒∶红色籽粒∶黑色籽粒∶白色籽粒=1∶1∶1∶1

(1)根据实验①和②可以判断甲、乙植株都发生了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且隐性性状为_____
(2)上述杂交实验③的结果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红色籽粒和黑色籽粒是由不同基因突变导致的,理由是_____
(3)科研人员通过进一步实验,证实了红色籽粒和黑色籽粒是由不同基因突变导致的。请从上述实验中选择实验材料,只进行一次最简便的遗传实验来探究控制水稻籽粒颜色的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方案:_____
预期的结果及结论:若子代水稻_____,则控制水稻籽粒颜色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子代水稻_____,则控制水稻籽粒颜色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9 . 部分西红柿因J基因功能缺失而导致的“无果茎接缝”性状,其表现为茎与果实的连接处光滑牢固,不易落果,从而提高了番茄的产量。纯合突变体甲为“无果茎接缝”性状,但由于花序产生大量分枝,导致产量不高。将甲与野生型番茄杂交,F1为野生型,F1与突变体甲回交,获得的F2的性状数据见下表,此过程中无突变和致死现象。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性状

野生型

无果茎接缝且分枝不增加

有果茎接缝且分枝增加

突变体甲

数量

903

97

101

899

A.“无果茎接缝”和“花序分枝增加”为隐性性状
B.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C.题中F1与突变体甲回交,获得F2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
D.控制“花序分枝数量”的基因与控制“有无果茎接缝”的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023-10-03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10 . 肿瘤细胞为了适应缺氧和营养物质匮乏的微环境,实现快速增长、改变自身能量代谢方式的行为称为代谢重编程。肿瘤代谢重编程最显著的特征为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肿瘤细胞位于细胞质中的糖酵解仍旺盛,消耗大量的葡萄糖,即有氧糖酵解。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为___________,其主要场所是在___________
(2)肿瘤主要是一种能量代谢疾病,很可能与___________受损有关。在肿瘤代谢重编程的过程中,位于线粒体内膜的ATP合酶减少ATP的合成,影响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___阶段,促进肿瘤的发生。
(3)ATP合酶具有合成和水解ATP的双重活性,受到其生理抑制因子ATP合酶抑制因子(IF1)的调节,IF1是细胞核编码的蛋白质,其合成场所为___________
(4)缺氧是90%实体瘤广泛存在的一种特征,通过模拟缺氧环境,在骨肉瘤细胞中敲除了IF1,发现ATP水平有较大提高,利于肿瘤的存活和增殖。据此推断,IF1的生理作用可能为___________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