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油蚕(2N=58,性别决定为ZW型)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控制黄色,a控制白色,当B存在时会抑制A的作用,从而使蚕表现为白色,b无此作用。油蚕上有无斑点由另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将一雌性油蚕与白色雄性油蚕杂交,F1为白色无斑点雄性和白色有斑点雌性,F1自由交配得到F2,F2雌雄性个体中表现型及比例均为黄色无斑点:黄色有斑点:白色无斑点:白色有斑点=3:3:13:13。
(1)若要对油蚕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_____条染色体DNA序列。A/a、B/b、D/d三对等位基因_____(填“位于”或“不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述材料,亲代雌性油蚕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从F2中随机选择两只白色异性油蚕杂交,有一种杂交组合子代表现型比例为白色无斑点雄性:黄色无斑点雄性:白色无斑点雌性:白色有斑点雌性:黄色无斑点雌性:黄色有斑点雌性=26:6:13:13:3:3,这样的杂交组合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3)用雌性有斑点油蚕与某纯合无斑点但经过诱变的雄性油蚕杂交,F1出现了雄性有斑点油蚕,请设计一个杂交实验判断该雄性有斑点油蚕的出现是由雄性亲本的精子基因突变还是相应基因缺失(染色体依然存在)导致的(已知D、d基因同时缺失会使受精卵致死)。
①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测结果及结论:
Ⅰ.若子代雄性无斑点油蚕:雌性有斑点油蚕=1:1,则是亲本雄性精子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的;
Ⅱ.若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亲本雄性精子发生基因缺失导致的。
2 . 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如图所示,基因B和b分别控制红色和白色性状。若缺失部分染色体的花粉50%不育,则该植株自交,其后代的性状表现是(       
A.红色∶白色=5∶1B.红色∶白色=4∶1
C.红色∶白色=3∶1D.红色∶白色=2∶1
3 .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从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并应用于疟疾治疗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知野生型青蒿为二倍体,茎秆中白色(Y)对紫色(y)为显性,叶片中稀裂叶(R)对分裂叶(r)为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分析回答问题:
(1)通过一定的处理让野生型青蒿成为三倍体植株,该三倍体青蒿_______(填“可育”或“高度不育”),这种三倍体青蒿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变异属于____________(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
(2)用X射线照射分裂叶青蒿以后,r基因中一小段碱基序列发生变化,使分裂叶转变为稀裂叶,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______________
(3)现用白秆分裂叶植株与紫秆稀裂叶植株杂交,F1均表现为白秆稀裂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染色体变异可导致R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整体缺失,同源染色体中一条染色体缺失的植株可以存活,两条都缺失的植株不能存活.现有基因型为YyOR的植株(“O”代表该染色体缺失,下同)与基因型为yyOr的植株杂交,子一代中y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 子一代存活植株中紫秆稀裂叶的比例是____________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家蚕中,基因S(黑缟斑)、s(无斑)位于2号染色体上,基因Y(黄血)和y(白血)也位于2号染色体上,假定两对等位基因间完全连锁无互换。用X射线处理蚕卵后,发生了图中所示的变异,具有该类型变异的一对家蚕交配产生的子代中,黑缟斑白血:无斑白血为2: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缺失杂合体和缺失纯合体的存活率相同
B.具有乙图基因的家蚕表现为黑缟斑、白血
C.具有甲图基因的家蚕交配产生的后代有三种基因型
D.X射线照射后发生的变异为染色体缺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①~④表小二倍体生物出现的不同类型变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交叉互换
B.②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C.③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
D.变异后的④个体为三倍体
6 . 玉米籽粒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

(1)该黄色籽粒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_
(2)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实验结果为F1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3)以植株A为父本(T在异常染色体上),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分析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父本,母本)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分离。
(4)若(3)中得到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________
7 . 科学家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推测,最终从细胞学角度理清了配子的产生方式及过程,请分析回答问题。

(1)1883年,贝尔登观察到马蝈虫的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为4条,而卵细胞与精子中的染色体数则都为2条。根据细胞中遗传物质含量,推测______________
(2)1901年,Monlgomery观察到某物种有14条染色体,减数分裂中全部染色体都会出现两两配对现象。他推溯配对应该发生在父本与母本染色体之间,而不是父(母)本染色体自身配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就是现在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
(3)1913年,Carother发现笨蝗细胞中有一对常染色体大小不等,而雄蝗虫的性染色体(X染色体)仅一条,减数分裂时这条X染色体只能待在一极。Carother统计了300多个后期的细胞,发现X染色体与那对大小相异的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比例接近______________,这说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后随机移向某一极,非同源染色体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在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偶尔会出现不对称交换(如图),推测这种交换会造成______________变异。
2022-01-1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8 . 1960年,美国费城宾州大学病理系科学家发现很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第22号染色体比正常人的要短一小段,而9号染色体比正常人的要长一小段。实验证明这些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肿瘤细胞确实是从发生染色体变异的单个细胞生长而来。1973年,科学家研究发现,这些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22号染色体和9号染色体发生了片段断裂和重接,如下图。

(1)这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该变异若发生在______________细胞中,则更有可能遗传给后代。
(2)9号染色体在ABL基因处断裂,22号染色体在BCR基因处断裂。重接之后,22号染色体上形成了一个融合基因BCR­ABL, BCR­ABL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酶的催化下,BCR­ABL基因转录形成mRNA,BCR­ABL基因的mRNA在____________翻译形成一个蛋白质P210,蛋白质P210能增强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引起细胞的不受抑制的生长,最终导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
(3)科学家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找到了2­苯胺基嘧啶(药品名格列卫)。它可以与蛋白质P210上的活性位置结合,____________其活性,从而治疗BCR­ABL基因所引起的癌症,这也开创了靶向治疗癌症的先河。
(4)从优生优育角度考虑,可对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史的家族中的胎儿进行__________检测,以确认体内是否有BCR­ABL基因。
(5)我国约有20%~25%的人患有各种遗传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9 . 蜜蜂是一类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嗅觉在它们的生存和繁衍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知蜂王(可育)和工蜂(不育)均为雌蜂(2n=32),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雄蜂 (n=16)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研究发现,在嗅觉正常的蜂群中出现了部分无嗅觉的蜜蜂,现针对蜜蜂的嗅觉进行一系列遗传学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只无嗅觉蜂王与一只嗅觉正常雄蜂交配,其后代F1中雌蜂均嗅觉正常,雄蜂均无 嗅觉。无嗅觉蜂王最可能为___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在相对性状中,_____(填 “嗅觉正常”或“无嗅觉”)是显性性状,判断的依据是_____
(2)用F1中的蜂王和雄蜂交配,F2中出现了两种新的表现型,即传统气味型(嗅觉系统只能 识别传统的气味分子,而不能识别非典型气味分子)和非典型气味型(嗅觉系统只能识别非典型 气味分子,而不能识别传统的气味分子),已知嗅觉正常型蜜蜂均能识别传统和非典型两类气味 分子。杂交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分析可知,蜜蜂嗅觉的相关性状至少由_____ 对等位基因控制。
②若F2雌雄蜜蜂中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则说明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关系是_____,其中,F2中嗅觉正常型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种。
(3)研究发现,蜜蜂体内气味受体分为传统气味受体(由R1基因控制合成)和非典型气味受体(由R2基因控制合成)。已知,雄蜂个体中上述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相应片段缺失则会致死,雌蜂个体中上述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应片段均缺失才会致死。用紫外线照射F1中嗅觉正常 的蜂王,其后代只出现传统气味型和无嗅觉型,请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①F1蜂王的卵 原细胞中含有_____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②_____。请采用两种较为简便的方法确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方法一: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
10 . 将基因a中插入基因b时,可造成插入的基因a不能表达,从而起到消除原有基因a的作用。图1、图2为来自不同细菌的DNA片段,图3为一小段核苷酸片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中基因对应的两条链,在细胞分裂时各自移向细胞两极
B.图2中的基因3插入图1的②位置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C.图3片段插入图1的位置①后,基因1变成了它的等位基因,这属于基因突变
D.图3片段插入图1的位置②,可引起DNA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