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某红树林中生活着五种鹭类,这些鹭类主要以小型鱼虾和昆虫为食,其中白鹭(白天觅食)、池鹭、绿鹭、生背鹭、夜鹭(夜间觅食)分别在红树林中央筑巢、红树林边缘筑巢、红树林西南区筑巢、红树林东北区筑巢、红树林中央筑巢。研究人员调查了这五种鹭类筑巢区域的植被平均高度和鹭巢的平均高度,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这五种鹭类的筑巢情况,可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白鹭和夜鹭的觅食时间段不同,这与两者之间的协同进化有关
C.白鹭和夜鹭筑巢区域完全重叠、食性相同,两者竞争较激烈
D.生态系统中鹭类能加快物质循环,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2024-05-0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铜鼓中学等学校2024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生物试卷
2 . 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滥用抗生素是引起细菌耐药性增强的重要原因。一定时间内抗生素X在某医院住院患者的人均使用量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细菌M对抗生素X的耐药率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菌M的耐药性形成可能是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B.抗生素X的人均使用量增大提高了细菌M对抗生素X的耐药率
C.细菌M对抗生素X的适应离不开自身的遗传和变异
D.在抗生素X的选择作用下,细菌M进化成了新的物种
3 . “竞争干扰假说”认为在食物有限的环境中,随着群体的增大,个体会增加取食速度以获得更多的食物;“群体警戒假说”指随着群体增大,群体发现天敌攻击的概率增加导致群体中成员的警戒水平下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常集群活动,主要在我国鄱阳湖越冬,在西伯利亚地区繁殖。相关研究结果如图1、图2所示。

       

(1)白鹤从西伯利亚地区迁徙到我国鄱阳湖地区,体现了种群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迁徙过程中,白鹤主要靠地磁场定位,地磁场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信息。
(2)据图1可知,幼鹤较成鹤花费更多时间觅食,从幼鹤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2可知,集群型白鹤较非集群型白鹤花费更多时间觅食,较少时间警戒,依据“竞争干扰假说”和“群体警戒假说”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
(4)为了提高白鹤的种群密度,可以在鄱阳湖地区退耕还湖,营造更多适合白鹤生存的环境,从而提高白鹤种群的_____________
4 . 如下图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物种甲的部分个体从a地区分别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了两个新物种乙、丙(乙、丙两种群数量较大,雌雄比例相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甲、丙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C.可遗传变异决定乙、丙两种群的进化方向
D.新物种乙、丙的基因库存在明显的差异
2023-07-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调查和科学发现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名称或调查内容

过程、方法或结论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洗去浮色

B

调查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绘制家族系谱图进行分析

C

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同位素标记法、假说—演绎法

D

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抑菌圈越小,说明细菌对抗生素抗性越强

A.AB.BC.CD.D
6 . 如图表示某地区的地雀的进化、发展的过程,图中的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回答下列问题。
   
(1)地雀A和地雀C属于不同的物种,两者存在_____,阶段II时期的地雀A和地雀B属于_____(填“同一”或“不同的”)种群,原因是______
(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新物种的形成一般都经过______三个环节。
(3)阶段I地雀A的基因型频率为GG占20%,Gg占40%,gg占40%,阶段II地雀A的基因型频率为GG占30%,Gg占20%,gg占50%,阶段II时G的基因频率为______,根据上述信息分析,从阶段I到阶段II,地雀A______(填“发生了”或“未发生”)进化,作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2023-07-0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九江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7 . 有A和B两个物种,A物种主要以a为食, B物种主要以b为食,它们又共同以c为食。自然选择对以c为食的个体有更大的压力,因而两个物种中以c为食的个体数会逐渐减少,最终使得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变化,两个物种都生存了下来, 这种现象称为生态位分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种A、B存在种间竞争,种间竞争可导致生态位分化
B.生态位的重叠程度越大,物种间的竞争程度越强
C.物种A和B的生态位就是指它们各自的捕食对象、捕食环境
D.生态位分化是自然选择和生物对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2023-07-25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8 . 自然选择有三种类型,①稳定选择:把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淘汰,保留中间类型;②分裂选择:把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按照不同方向保留,淘汰中间个体;③单向选择:在种群中保存趋于某一极端变异个体,淘汰另一极端变异个体。三种自然选择类型建模分别对应图1~3。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若①与进化起点最相似,则进化过程中生存环境最稳定的可能是①
B.②中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可能形成两个物种
C.三种自然选择类型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③中种群发生的不定向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9 . 某时期,在一条大河的南岸的大块农田中发生某种甲虫的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农田里喷洒某种杀虫剂R,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期内这种甲虫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 ______
(2)如果A到D都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 ______
(3)若在这条大河的北岸也发现了与南岸的甲虫外形很相似的甲虫种群,将两岸甲虫放在一起饲养,发现这两个种群的甲虫可以交配并产生小甲虫,但小甲虫不育,这说明两个种群之间存在 ______
(4)大河南岸的马铃薯地和玉米地里分别都有这种甲虫种群,经检测发现它们的基因型共有5种,这反应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______ 多样性。
2022-06-1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复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13-14高一下·四川成都·期末
10 . 某时期,在一条大河的南岸的大块农田中发生某种甲虫的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农田里喷洒某种杀虫剂R,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杀虫剂。下图为在此时期内这种甲虫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甲虫种群密度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这种耐药性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通过一代代的积累,使甲虫种群的耐药性增强了,在这个过程中,杀虫剂对甲虫起__________作用,这是通过杀虫剂与甲虫之间的____实现的,杀虫剂对甲虫所起作用的实质就是定向地改变害虫种群中的________,向更易产生耐药性的方向进化。
(3)如果A到D都为杀虫剂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杀虫剂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______
(4)若在这条大河的北岸也发现了与南岸的甲虫外形很相似的甲虫种群,将两岸甲虫放在一起饲养,发现这两个种群的甲虫可以交配并产生小甲虫,但小甲虫不育,这说明两个种群之间存在________
(5)大河南岸的马铃薯地和玉米地里分别都有这种甲虫种群,经检测发现它们的基因型共有5种,这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多样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