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育种工作者用草莓中的哈尼品种(8M=56)和森林品种(2N=14,某对染色体上有抗虫基因 EE)杂交,其子代 WBT 与亲本回交,只能得到植株 H1、H2、H3。据图分析错误的有(  )
   
A.WBT产生的可育花粉与体细胞相比染色体数目减少
B.WBT为五倍体,由于联会紊乱而难以形成可育的配子
C.由F2代可知,WBT产生的含有E基因的花粉都能存活
D.多次杂交得到的植株可为草莓品质改良和进化提供原材料
2023-12-27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高中生物竞赛试题
2 . 人工将某细菌接种在青霉素浓度0.1单位/cm3的培养基里,将存活的细菌接种到逐渐提高浓度的培养基中,可得到生长在青霉素浓度250单位/cm3的品系,图1和图2分别表示在青霉素浓度0.1单位/cm3和250单位/cm3的培养基里的接种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青霉素诱导细菌发生了基因突变
B.本实验中有利变异积累起来了
C.培养基中的细菌发生了适应性进化
D.本实验模拟了自然选择的过程
11-12高一下·江西·期末
3 . 夏初。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右图。据图回答:

⑴ 磷元素进入浮游植物细胞后,以_____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在细胞内,磷元素通过参与_____反应(写反应式),保持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
⑵ 分析发现,P1、P2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差别非常明显,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_____的结果。
⑶ 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P1采样点低,下列有关其原因分析,不可能的是_____
A.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B.水体溶解氧较高
C.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D.水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

⑷ 请用箭头补充完成该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的流向图 _____
2016-11-26更新 | 24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培优训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