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0 道试题
1 . 传粉昆虫访问一朵花后,飞向另一朵花,当其接近花冠口后随即飞离,被视为访花偏好。研究者对毛地黄鼠尾草传粉者访花偏好进行了观测,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传粉者对冠口宽的偏好差异株内大于株间
B.不同类型的花需产生定向突变以适应传粉者
C.传粉者访花偏好可能与传粉者记忆能力有关
D.花结构的多样性是自然选择后不断积累的结果
2024-01-29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题
2 . 果蝇起始种群腹部刚毛数目分布如图1。研究者从果蝇起始种群开始,从每一代种群中选出刚毛数目最少的20%个体进行繁殖,多代选择后形成如图2的少刚毛种群;同时,从每一代种群中选出刚毛数目最多的20%个体进行繁殖,多代选择后形成如图2的多刚毛种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2两个种群中不同个体的刚毛数目平均值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是产生了可遗传变异
B.上述实验过程大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实质是果蝇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据图2实验结果可知,少刚毛种群和多刚毛种群仍属于同一物种
D.本实验结果支持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的生物学观点
3 .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将教材实验进行改进,设计图I实验方案。首先设置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的肉汤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抗生素浓度越低,液体越浑浊,大肠杆菌量越大,由此确定二种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再将大肠杆菌转接到其中培养。每转接一次为一代,连续培养3代。将每次转接完的大肠杆菌接种到含更高浓度抗生素和TTC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繁殖过程中的代谢产物能使含有无色TTC的培养基显红色)测量并记录培养物抑菌圈的直径,统计结果如图2.请结合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和以下哪些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同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B.高茎豌豆自交,子代出现矮茎
C.白化病
D.猫叫综合征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随着大肠杆菌培养代数的增加,耐药性逐渐______(“增强”或“降低”),依据是_______
(3)根据图2的统计结果可知,抗生素对大肠杆菌有______作用,并且抑菌效果更好的是_____。在阿米卡星组,三代大肠杆菌培养基颜色的深浅顺序是_____(用“>或<或=”符号连接)。
(4)在本实验的培养条件下,耐药菌所产生的变异是________(“有利”或“有害”),你怎样理解变异是有利还是有害的_______
4 . 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被誉为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属中国一级保护动物,该物种已在地球上生存2500万年,图是的骨骼照片,经过长期的进化,产生了适应水中生活的各种特征,下列有关进化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长江江豚的绪、猫的前肢和人的上肢骨骼比较,可以作为生物具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B.长江中所有江豚个体所含有的控制继形状的基因,叫做江豚的基因库
C.长江中所有江豚之间可以自由交配产生可育后代,所以它们是一个物种
D.江豚进化过程中,其他物种和环境会因为江豚的进化而进化
2024-01-16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六校高三联合考试生物试题(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是某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害虫群体中原来都是非抗药性个体
B.农药的使用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害虫群体的抗药性与农药的使用无关
D.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6 . 一种名叫“中地雀”的鸟主要以吃种子为生,它用喙把种子咬啐。生态学家曾对某个岛上中地雀种群的进化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种子的数量(种子多度)会随着植物的枯萎和死亡而猛然下降。剩下的种子通常是最硬的,很难咬碎,在种子产量高的时期,中地雀都不去吃它,然而在种子匮乏时,中地雀没有了选择余地,只能尝试着把坚硬的种子咬碎。中地雀的数量从1975年的大约1400只减少到了1977年的大约200只。据图分析,引起这段时间中地雀种群数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___
(2)种子的平均硬度随着干旱程度和软种子的消耗而增加,喙较大的中地雀因具有较大的咬力能咬碎更大的种子,因而能更好地生存下去,这是中地雀和为其提供食物的植物___的结果。在1976和1978年间,存活的中地雀喙的平均大小___(填“增加”“降低”或“不变”),推测该类中地雀后代数量比例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从自然选择和进化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
(3)假定控制中地雀喙大小的基因用R、r表示,R控制大喙,r控制小喙,从种群遗传水平分析,在1976~1978年间,中地雀种群中R、r基因频率发生的变化分别是___
(4)研究表明,到1983年气候极湿润时,小种子的产量丰富,而喙较小的中地雀取食小种子的效率更高,能更好地生存,产生的后代也比喙较大的中地雀多。由此推测,这种条件下,中地雀种群的喙平均大小的变化趋势是___,由此说明生物的适应性是由___决定的。
7 .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针对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与问题开展系列探究实践活动,以下是该小组进行的两个实验。
【实验一】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其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实验二】在实验室里以清水(A组)、缓冲液(B组)和某动物血浆(C组)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角度分析,实验一中杀虫剂处理一段时间后群体中个体数逐渐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由遗传与变异的角度分析,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最终能达到理想效果,即消灭螺旋蝇,但所需时间较长,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中螺旋蝇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翅黑斑两种。研究得知,黄翅黑斑(A)对橙黄色黑斑(a)是显性,且亲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30%)、Aa(60%)、aa(10%)。若它们随机交配,则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A、B、C三组在进行实验前均要测定pH,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实验二结果进行分析:①在加入HCl或NaOH一定含量范围内,血浆的性质类似于_____________(填“清水”或“缓冲液”),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缓冲液维持溶液pH稳定的能力___________(填“强于”或“弱于”)血浆,但加入HCl或NaOH的含量超过一定范围后,B组和C组的溶液pH均出现波动,这表明血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2-15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某昆虫的翅可按长度分为残翅、中翅和长翅,且残翅昆虫不能飞行,翅越长运动能力越强。图1表示某地区该种昆虫的翅长与个体数量的关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有两个较小的此种昆虫的种群分别迁入了甲、乙两个岛屿,其中甲岛屿食物匮乏,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更容易获得食物,乙岛屿经常有大风浪,能飞行的昆虫容易被吹入大海淹死,我们能从这一事实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图2中画出昆虫在甲岛屿繁殖数代以后翅长与个体数量的柱状图_________
(3)若干年后,甲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A与乙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B再次相遇,但它们已不能进行相互交配,说明两种群的_________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它们之间形成了_________,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4)现有1000只该种昆虫迁入丙岛屿,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550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300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150只,如果不考虑自然选择作用和突变,昆虫个体间进行自由交配,且每只昆虫的繁殖能力相同,则繁殖3代以后,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_
9 .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将教材实验进行改进。设计图1实验方案。首先设置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的肉汤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抗生素浓度越低,液体越浑浊,大肠杆菌量越大,由此确定两种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再将大肠杆菌转接到其中培养。每转接一次为一代,连续培养3代。将每次转接完的大肠杆菌接种到含更高浓度抗生素和TTC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繁殖过程中的代谢产物能使含有无色TTC的培养基显红色)测量并记录培养物抑菌圈的直径,统计结果如图2。请结合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耐药性的出现源于基因突变发生在使用抗生素____(“前”或“后”),抗生素的____导致了耐药菌比例逐渐升高。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____。随着大肠杆菌培养代数的增加,培养基颜色____
(3)图2的结果显示____的抑菌效果更稳定,判断的依据是____
10 . 附读以下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细胞》发表最新科研成果:让细菌变成像植物一样的自养生物
据报道,科研人员创造了一种全断的大肠杆菌,这种大肠杆菌以二氧化碳为碳源,是自养生物。
自然界中的大肠杆菌没有同化二氧化碳的酶,因此研究人员根据固碳假单胞菌的基因序列,将碳固定和还原所需要的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导入大肠杆菌。除此,还定向突变了大肠杆菌参与异养代谢的三个酶的基因。在培养基中加入木糖,通过严格控制培养基中的木糖含量,确保大肠杆菌氧化木糖释放的能量恰能维持细胞增殖。科研人员在培养基中加入丰富的甲酸钠和通入10%的二氧化碳。甲酸钠被氧化成二氧化碳的过程中会释放能量,此能量不会被大肠杆菌利用去完成生命活动(如主动运输、DNA复制等),但此能量能参与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大肠杆菌也不会用甲酸钠去合成自身物质。经过200天的培养,科研人员鉴定到了能够完全依靠二氧化碳合成自身物质的大肠杆菌,并且利用同位素标记证实了分离出的细菌是真正的自养细菌,而不是利用甲酸钠。其验证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图所示。科研人员将这种自养大肠杆菌进行基因组测序,发现了11个突变位点,其中有一些位点位于功能未知的基因上。文章的作者说,这个发现进利用大肠杆菌把废物转化为燃料,食品迈出的第一步。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改善现有的有机物产生机制,为解决农业生产、粮食问题提供了思路。

(1)经过200天的培养后,科研人员为获得自养的大肠杆菌单菌落,用_____法将菌液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此培养基中_____(“添加”或“不添加”)木糖,从功能上看,属于_____培养基。
(2)下列关于文本信息的理解,正确的_____(多选):
A.野生型大肠杆菌的同化类型是异养型,本文筛选出的大肠杆菌可以进行化能自养
B.对于野生型大肠杆菌而言,第二段中描述的培养基是以木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C.加入有限木糖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量有限的选择压力,导致细菌变异出自养途径
D.在有机物含量有限的环境中,产生自养变异的菌相比异养菌在竞争中占优势
E.科研人员可以研究11个位点中的未知基因,进步了解自养过程的分子机制

(3)科研者从图1结果中得出了“分离出的细菌是真正的自养细菌”的结论,依据是_____
(4)请依据文中信息,比较实验中采用的条件与自然界条件,判断这种自养大肠杆菌是否一定能在自然条件下顺利实现自养,并说出理山(至少答出2点):_____
2023-12-03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十一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教学诊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