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0 道试题
1 . 下图表示某研究所利用某种新型抗生素对一种致病菌多次用药实验的效果,下列解释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由图中波动的曲线可知,该病菌一直存在抗药性变异
B.抗生素淘汰了不具有抗药性的病菌个体
C.该病菌产生抗药性变异是为了适应存在抗生素的环境
D.具有抗药性变异的病菌个体能够大量繁殖
2 . 某植物对除草剂的抗性(R)对敏感(r)为显性,如图表示甲、乙两个地区在T1T2T2>T1)时间点,测得的RR、Rr和rr的基因型频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T2甲地区基因型频率变化较大,T2时刻产生了新的物种
B.T2时刻,乙地区该植物种群中R基因的频率约为20%
C.突变率不同是导致甲、乙地区基因型频率不同的主要原因
D.据图可知,甲地区该植物向抗除草剂方向进化,乙地区则相反
3 . 一些小型啮齿类动物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增强消化的机制,如食粪行为。为研究食粪行为对獭兔肠道菌群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科研人员将若干獭兔平均分组进行实验,CP组:佩戴禁食粪圈;CA组:佩戴项圈(不影响食粪); CON组:不做处理。
(1)图1结果表明食粪可以使獭兔体重增加,CA组与CON组獭兔体重对比表明________

(2)图2为雌性獭兔肠道菌群在不同日龄时的组成比例,结果表明食粪使獭兔肠道中拟杆菌比例明显下降,________比例明显上升。推测獭兔通过食粪调节肠道菌群,进而调节生长发育。

(3)獭兔养殖时,食粪行为不仅可以调节獭兔肠道菌群,从能量利用的角度考虑该行为还可以___________
(4)畜牧业中为了抑制致病微生物预防疾病,抗生素被广泛添加到饲料中,可能会导致的隐患有____(答出一种即可)。为了减少抗生素使用,发展粪便菌群移植技术(即将健康个体粪便菌移植到同种或异种生物体内)非常必要,该技术利用________(种间关系)抑制致病微生物。
2023-02-05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3-2023学年高三1月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4 . 白纹伊蚊是登革病毒的传播媒介之一、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杀虫剂后,白纹伊蚊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当种群数量达到c时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从a下降到b的最可能原因是繁殖率下降
B.种群数量从b恢复到c的最可能原因是白纹伊蚊身体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
C.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后,该种群很可能再度下降至与b接近的种群数量
D.白纹伊蚊中的抗药性基因在使用杀虫剂之前就已存在
5 .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并回答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材料一     人们对沉积岩中发现的已灭绝的剑尾动物化石开展研究,测量了每个个体背甲的长与宽之比并用S表示。下面甲图中P曲线,表示1.5亿年前时该动物S值的分布情况;下面乙图a、b、c曲线,表示1亿年前、分属三个不同地区的、三个不同剑尾动物的群体化石S值的分布情况。
   
材料二     华北某地区的棉花种植面积中90%是转基因抗虫棉,目前一些地方抗虫棉的抗性正在逐渐减弱,棉铃虫虫害发生的程度也在逐年加重。调查发现,棉铃虫的种群中对抗虫棉敏感的个体(GG)逐渐减少,对抗虫棉产生抗性的个体(gg)逐渐增多。
(1)根据材料一,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_____证据;拉马克认为适应的形成是由于_____,达尔文认为适应是_____的结果。
(2)根据材料一中S值的变化情况,在1亿年前的三个不同地区中,环境最可能保持不变的是_____(填图中曲线字母),最可能出现新种的是_____(填图中曲线字母);S值的变化实质反映了_____的变化。
(3)根据材料二,抗虫棉的种植对于棉铃虫的生存起到了_____作用。如果第一代棉铃虫(在小麦麦田中生长)种群中Gg、gg的个体比例分别为4%和1%,将自由交配后产生的第二代幼虫都集中在抗虫棉田中,则第二代成虫种群中g的基因频率理论上应为_____
(4)根据材料二,实际生产中,人们往往在种植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农作物,供棉铃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_____
(5)综合材料一、二,适应具有_____的特点,_____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6 . 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离子通道蛋白TRPV1能被高温(≥40℃)激活,然后迅速发生热失活。图a为小鼠TRPV1(mV1)在热激活和热失活时的结构变化示意图。
(1)当感受器的TRPV1被热激活后,离子通道打开,阳离子内流从而产生__________信号。该类信号(由TRPV1等多种热传感器产生的)传递至__________,使生物体产生热痛的感觉,并通过一系列的调节过程来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持续高温条件下,mV1发生热失活,据图分析热失活的实质是__________

(2)我国科研团队发现,原始的哺乳动物鸭嘴兽的TRPV1(pV1)能被热激活,但不会发生热失活(图b)。研究人员利用最新技术将mV1的N端或C端嫁接给pV1,并检测不同TRPV1结构的功能,实验方案及结果见表。据表推测,很可能在进化过程中小鼠TRPV1的___________端发生结构变化导致热失活。热失活机制最终保留下来,并存在于大多数哺乳动物中,这是__________作用的结果。
TRPV1结构热激活热失活
mV1++
pV1+-
pV1+C端+-
pV1+N端+-
pV1+C端+N端++
注:“+”代表具有该功能,“-”代表该功能缺失
(3)为探究TRPV1热失活的生物学意义,科研人员以pV1替代了mV1得到转基因小鼠(pV1小鼠),以mV1小鼠作对照,加热地面金属板(≥40℃)刺激鼠爪,实验结果如下:
①长时间热板刺激在pV1鼠爪引起明显的烫伤,经检测发现,鼠爪组织中炎症因子增加。但长时间热板刺激对mV1小鼠无显著影响。
②敲除pV1小鼠中的pV1基因并重复实验,鼠爪烫伤的症状得到缓解,炎症因子无显著增加。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热失活可能通过__________来减少高温刺激造成的伤害,__________的哺乳动物更能适应炎热环境。随着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鸭嘴兽的环境容纳量最有可能会__________
7 . 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下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研究得知,某种群的螺旋组蝇的翅色有黄翅黑斑(A)和橙黄黑斑(a)两种,其基因型及比例是AA(20%)、Aa(68%)、aa(12%),则a的基因频率为___。若一年后,该种群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18%)、Aa(62%)、aa(20%),请推测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是,否),理由是___
(2)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中杀虫剂处理后群体中的个体数逐渐上升的原因______
(3)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是通过降低___来降低种群密度的,但所需时间较长,从生物变异特点的视角分析,其原因是___
(4)近年发现该种群出现了突变的白翅螺旋蛆蝇,如果专家预测该种群的白翅基因频率将增大,你认为专家的理由是___
2023-01-14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1月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22-23高三上·北京·阶段练习
8 . 学习以下材料,完成(1)~(4)题。
在果蝇体内重现帝王蝶毒素抗性的演化路径
帝王蝶是少数具有毒性的蝴蝶,它的毒性来自于食物马利筋。马利筋会分泌“强心甾”,专门与动物细胞内的钠钾泵结合,量大可致命。但是帝王蝶的幼虫却视若无睹,照吃不误。这还不算,帝王蝶的幼虫还能将马利筋分泌的毒素“强心甾”储存在自己的身体里。
研究者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发现能够抵抗强心甾的昆虫的钠钾泵基因均有突变,且为多次独立演化。所有突变中,111、119 和122 这三个位点上的突变频率最高。通过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者构建了含有这三个位点突变的转基因果蝇。检测发现,当单独引入111 突变时抗性略有增加,单独引入119突变时抗性基本不变,引入111+119 双突变比引入111单突变的抗性要强,122单突变使抗毒性大幅增强,111+119+122这三个突变同时存在时,抗毒能力最强,增加了约1000倍,和帝王蝶的抗毒水平持平,俨然成了“帝王蝇”。
研究者还对转基因果蝇进行了 “癫痫-瘫痪” 测试,将果蝇置于瓶内剧烈晃动,并记录其恢复站立所需时间,用以反映神经系统应对突发机械刺激的能力。野生型果蝇会在震动后立即重新站起,但122突变的果蝇90秒后才能重新站立,111突变的果蝇花费约50秒,而119突变的果蝇和野生型并无二致。111+119双突变和111+119+122三突变的果蝇组内差异较大,但平均值接近正常野生型果蝇。
研究者同时检测了纯合果蝇与杂合果蝇,结果显示在杂合果蝇中,突变钠钾泵和正常钠钾泵在表达量上并无差异;突变钠钾泵的抗性显著增加,纯合的抗性高于杂合;“癫痫-瘫痪” 测试中纯合却比杂合需要更漫长的恢复时间。
在此之前,演化学家通常将目光集中在现存的生物当中,但这项“真的重现了演化历史”的研究使人们知道可以通过基因编辑对突变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一步一步复原最有可能的演化轨迹。
(1)研究发现,能够抵抗强心甾的昆虫的钠钾泵基因均有突变,且为多个位点的独立演化,使得钠钾泵的功能出现了差异,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点。请结合文中信息,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分析,帝王蝶的幼虫对马利筋存在抗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
(2)基因与性状并不都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请结合文中材料,写出支持“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多个性状”的证据______________
(3)结合实验结果并联系生物的演化历程,研究者推测这三个位点基因突变的顺序可能是 。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
A. 119单突变不会使帝王蝶的适应性增强
B. 122单突变的帝王蝶的适应性强于111和119双突变的帝王蝶
C. 119突变会抵消111单突变带来的对马利筋抗性的影响
D. 122突变会增强111和119双突变对于强心甾和机械刺激的抵抗能力
(4)研究者又测定了帝王蝶的群体中不同基因组成个体所占的比例,结果如下图所示。请结合上述信息, 从进化与适应的角度简要解释帝王蝶的群体中杂合子比例高于任何一种纯合子比例的现象_____
2023-01-04更新 | 21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预科部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考试生物试题
9 . U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多肽,由76个氨基酸组成。不同物种的Ub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一致。如果某个“不适用蛋白质”(即靶蛋白)被贴上Ub这个标签,就会被运送到细胞内的蛋白酶体处被水解掉,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蛋白酶体中水解Ub—靶蛋白需消耗75个水分子
B.Ub在过程①中的作用是识别靶蛋白并使其水解
C.Ub结构异常的生物个体在自然选择中容易被淘汰
D.在小肠和蛋白酶体中水解蛋白质所需的条件相同
2023-01-03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10 . 芨芨草是内蒙古草地广泛分布的一种高大草本,其中栖息在芨芨草上的伯劳鸟主要以布氏田鼠为食,布氏田鼠不采食芨芨草。科研人员研究伯劳鸟、布氏田鼠对芨芨草盖度(反映繁茂程度)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芨芨草、伯劳鸟和布氏田鼠构成了生物群落
B.在有伯劳鸟区域,布氏田鼠会显著降低芨芨草的盖度
C.布氏田鼠通过破坏芨芨草,降低被伯劳鸟捕食的机率
D.芨芨草、伯劳鸟与布氏田鼠之间通过自然选择协同进化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