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 道试题
1 . 桦尺蠖的体色有黑色、灰色两种,由B、b基因控制,科研人员为研究环境与桦尺蠖体色的关系,对不同区域桦尺蠖的体色表现型频率和基因频率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据图分析,基因B控制的是黑色性状,基因b控制的是灰色性状
B.只考虑基因B/b,丙区杂合桦尺蠖的基因型频率为0.49
C.不同体色桦尺蠖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状况,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与浅色工业乙区相比,深色工业丙区的隐性纯合体频率低
2 . 某山地存在两种鸭跖草,品种A生长于悬崖底部,品种B生长于悬崖顶部,两者具有不同的表现型。在山地的某些坡度缓和的区域则存在大量A和B的杂交种C(如图1),图2为品种A在某时间段内H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A 和 B适应性特征的出现,是地理隔离导致的
B.图2中 RT 段 H 的基因频率保持稳定,说明该品种已经进化至遗传平衡,在此之后不会发生进化
C.杂交种C繁殖形成种群,说明鸭跖草A、 B两个种群之间无生殖隔离, 是同一个物种
D.通过对A、B、C三品种进行 DNA水平上测序,寻找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2023-12-11更新 | 172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拔尖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某山地存在鸭跖草,品种A生长于悬崖底部,品种B生长于悬崖顶部,两者具有不同的表型。在山地的某些坡度缓和的区域存在大量A和B的杂交种C且繁殖形成了种群(如图1),图2为品种A在某时间段内H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A和B适应性特征的出现,是自然选择造成的
B.协同进化存在于品种A和品种B之间,以及品种A和品种B与环境之间
C.杂交种C的形成,说明鸭跖草A、B两个种群之间无生殖隔离,是同一个物种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品种A的表型,最终导致H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4 . 果蝇起始种群腹部刚毛数目分布如图1。研究者从果蝇起始种群开始,从每一代种群中选出刚毛数目最少的20%个体进行繁殖,多代选择后形成如图2的少刚毛种群;同时,从每一代种群中选出刚毛数目最多的20%个体进行繁殖,多代选择后形成如图2的多刚毛种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2两个种群中不同个体的刚毛数目平均值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是产生了可遗传变异
B.上述实验过程大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实质是果蝇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据图2实验结果可知,少刚毛种群和多刚毛种群仍属于同一物种
D.本实验结果支持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的生物学观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将教材实验进行改进,设计图I实验方案。首先设置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的肉汤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抗生素浓度越低,液体越浑浊,大肠杆菌量越大,由此确定二种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再将大肠杆菌转接到其中培养。每转接一次为一代,连续培养3代。将每次转接完的大肠杆菌接种到含更高浓度抗生素和TTC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繁殖过程中的代谢产物能使含有无色TTC的培养基显红色)测量并记录培养物抑菌圈的直径,统计结果如图2.请结合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和以下哪些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同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B.高茎豌豆自交,子代出现矮茎
C.白化病
D.猫叫综合征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随着大肠杆菌培养代数的增加,耐药性逐渐______(“增强”或“降低”),依据是_______
(3)根据图2的统计结果可知,抗生素对大肠杆菌有______作用,并且抑菌效果更好的是_____。在阿米卡星组,三代大肠杆菌培养基颜色的深浅顺序是_____(用“>或<或=”符号连接)。
(4)在本实验的培养条件下,耐药菌所产生的变异是________(“有利”或“有害”),你怎样理解变异是有利还是有害的_______
6 . 抗生素X是治疗中重度感染的一种药物,2005—2010年期间抗生素X在某医院住院患者的人均使用量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细菌M对抗生素X的耐药率变化如下图所示。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M种群中所有的抗生素X耐性基因及其等位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B.细菌M耐药性的产生是人工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的
C.增大使用量使抗生素X对病菌抗药性的定向选择作用增强,导致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
D.细菌M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为其对抗生素X耐药率的提高提供原材料
2024-01-2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
7 . 南太平洋达夫尼岛在1975~1979年遇到干旱时,岛上的浆果减少,生活在岛上的中地雀只能更多地取食更大、更硬的坚果。研究发现,干旱后中地雀种群喙的平均深度显著变大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雀种群中喙的深度相同,不存在个体差异
B.干旱导致地雀种群的喙朝大而厚的方向变异
C.大而厚的喙是否有利是相对的,取决于环境
D.生物进化的单位并不是研究群落的基本单位
8 . 在自然界,野生哺乳动物对其他物种的粪便往往表现出回避行为。然而,科学家发现,在冬季气温较低时,野生大熊猫会被新鲜的马粪吸引,表现出嗅闻马粪、在马粪上打滚、用脸颊在马粪上磨蹭、将粪便涂抹在全身等一系列的“滚马粪行为”(如下图所示)。研究发现,新鲜马粪中β-石竹烯(BCP)和石竹烯氧化物(BCPO)等化学物质能抑制大熊猫的皮肤冷觉感受器受体,通过钝化大熊猫对外界寒冷的感应,起到辅助保暖的作用。

(1)大熊猫的滚马粪行为是对冬季寒冷环境的适应,该适应性表型形成的必要条件是______。该适应行为体现出物种与___(填“物种”或“无机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
(2)BCP和BCPO只是钝化了冷空气刺激将兴奋传导至大熊猫的___产生的刺痛感,请写出一个大熊猫在没有马粪的寒冷环境下冷空气刺激产生的反射过程___
(3)大熊猫的食物竹子热量低,冬季保暖对大熊猫是一大挑战。科学家研究发现,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作为捕食者,其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___。大熊猫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子为食: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___
2023-11-22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9 . 不同个体之间可进行遗传物质的流动,称为水平基因转移(HGT)。HGT被认为是细菌耐药性传播的主要驱动因素。可移动遗传元件是耐药基因发生HGT的必要条件,如质粒、整合子等。整合子是一种可移动的DNA片段,主要包括整合酶基因(int)和可变区。可变区可以携带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耐药基因。耐药基因在重组位点(att)之间的可逆性捕获和剪切过程如下图。整合子若定位在细菌拟核DNA,可将携带的耐药基因“纵向”传播给子代;若定位于质粒上,则可实现耐药基因跨物种的“横向”传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从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分析,HGT属于(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
2.下列关于耐药基因水平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整合子所携带的耐药基因种类和数量相同
B.整合子对耐药基因的捕获和剪切促进HGT
C.耐药基因水平转移仅发生在同种生物个体之间
D.经水平转移获得的耐药基因不能纵向传播
3.超级细菌对多种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抗生素对细菌的耐药性进行了选择
B.使用抗生素可提高耐药基因的频率
C.HGT可将不同耐药基因整合到同一细菌中
D.耐药基因的“纵向”传播是产生超级细菌的根本原因
10 . 籼稻和粳稻两个稻种的杂交种具有杂种优势,但常常败育。科研人员通过杂交实验和基因检测发现了籼稻(基因型表示为ii) 与粳稻(基因型表示为jj)之间生殖隔离的遗传因素。
1. 粳稻适于高海拔地区种,而籼稻适于在低海拔湿热地区种。检测发现粳稻中的许多基因不存在于籼稻中,而籼稻中的很多基因也未在粳稻中出现。对于两者的进化,下列观点合理的是_____(多选)
A.粳稻是籼稻祖先
B.粳稻中特有的基因来自生长于高海拔的祖先
C.两者的共同祖先在不同环境中分别进化
D.粳稻在低海拔地区可进化为籼稻
2.显微观察发现籼–粳杂交种产生的花粉中有一半出现异常(败育),且其自交子代中ii和ij比例接近1∶1,由此推测_____(单选)
A.ii纯合子死亡B.i型花粉粒败育
C.ij杂合子部分死亡。D.j型花粉粒败育
3.研究者选择了5个与花粉败育可能有关的候选基因,为确定与籼-粳杂交不育相关的基因,应_____(编号选填并排序)。
①将敲除候选基因的ij自交                 ②分别敲除ij的5个候选基因
③敲除ij的全部候选基因                    ④统计后代的表型比例
研究者发现在部分籼稻的第12号染色体上有一段“毒素–解毒剂系统”(序列),其中DUYAO在二倍体阶段编码毒素,而JIEYAO 仅在单倍体阶段编码解毒剂。研究者推导了该序列从野生水稻祖先中从头形成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字母S和T分别表示氨基酸取代和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

4.据上图 “毒素–解毒剂系统”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了_____(编号选填)
①替换                  ②缺失             ③增添
5.当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位置足够近时,在遗传时也会留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结合已有知识,解释下图所示的精原细胞(示一对同源染色体)产生的花粉有一半不育的原因是:_____

6.研究者将“毒素–解毒剂系统”导入酵母菌以及蚊子的细胞内,发现该系统也能发挥类似的作用,原因包括_____(多选)
A.大多数生物共用一套进传密码B.水稻、酵母菌以及蚊子均是真核生物
C.毒素蛋白可在不同细胞间传递D.水稻和酵母菌均有细胞壁
2023-11-19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