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某山地存在两种鸭跖草,品种A生长于悬崖底部,品种B生长于悬崖顶部,两者具有不同的表现型。在山地的某些坡度缓和的区域则存在大量A和B的杂交种C(如图1),图2为品种A在某时间段内H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A 和 B适应性特征的出现,是地理隔离导致的
B.图2中 RT 段 H 的基因频率保持稳定,说明该品种已经进化至遗传平衡,在此之后不会发生进化
C.杂交种C繁殖形成种群,说明鸭跖草A、 B两个种群之间无生殖隔离, 是同一个物种
D.通过对A、B、C三品种进行 DNA水平上测序,寻找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2023-12-11更新 | 172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拔尖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果蝇起始种群腹部刚毛数目分布如图1。研究者从果蝇起始种群开始,从每一代种群中选出刚毛数目最少的20%个体进行繁殖,多代选择后形成如图2的少刚毛种群;同时,从每一代种群中选出刚毛数目最多的20%个体进行繁殖,多代选择后形成如图2的多刚毛种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2两个种群中不同个体的刚毛数目平均值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是产生了可遗传变异
B.上述实验过程大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实质是果蝇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据图2实验结果可知,少刚毛种群和多刚毛种群仍属于同一物种
D.本实验结果支持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的生物学观点
3 . 甲虫幼虫期以农作物叶为食,破坏力极强,后来使用某种杀虫剂进行防治,开始使用时,对甲虫防治效果显著,但随着继续使用,甲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下图是甲虫在使用杀虫剂之后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虫抗药性的增强体现了变异的定向性特点
B.一个甲虫个体中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C.抗药性基因的出现是环境导致的,不能遗传给下一代
D.据图分析,在使用杀虫剂之前害虫已具有一定的抗药性
4 . 某地某种蟹的体色有三种:浅体色、中间体色和深体色,研究发现体色与其产生的色素化合物有关,该种蟹的体色与基因的关系如图所示。蟹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体色由位于某常染色体上的一组等位基因Ts、Tz、Tq决定,其显隐性关系是Ts>Tz>Tq,还与另一对等位基因B、b有关,B对b完全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蟹的基因通过________,从而控制蟹的体色。
(2)已知B、b与Ts、Tz、Tq独立遗传,若B、b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那么中间色蟹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现已确认B、b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为了进一步确定B、b基因的位置,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一只中间色蟹与一只浅色蟹杂交,得到的F1中浅色蟹个体数量:中间色蟹个体数量=1:1,而且F1中雌性个体数量是雄性个体数量的两倍。那么B、b基因应该位于________________(填“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蟹基因型为DdEeXRY,其中基因D与基因E位于同一条2号染色体上,该蟹体内某次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为DeXR。不考虑其他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那么产生该生殖细胞的次级精母细胞后期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发现3种体色的蟹个体数量不成比例,具体结果如图。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蟹有三种体色,________与环境色泽接近,这样的个体不容易被________发现,生存、繁殖机会增多,个体数量增多。
2023-08-22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沙坪坝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红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等抗菌药物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其抗菌机制如下表1。研究人员统计了2019年初新冠病毒爆发以来,红霉素在某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使用情况如下表2。
表1不同抗菌药物的抗菌机制
抗菌药物抗菌机制
红霉素与核糖体结合,抑制肽链的延伸
环丙沙星抑制细菌DNA的复制
利福平抑制细菌RNA聚合酶的活性
表2某医院不同年份红霉素使用情况
年份2019202020212022
住院患者红霉素的人均使用量/g0.0510.780.900.12
化脓性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1.62.146.618.9
(1)研究人员发现添加环丙沙星后细菌DNA无法解旋,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了___酶的作用,而红霉素是抑制细菌的___过程。
(2)大肠杆菌在表1三种相同浓度抗菌药物的作用下会形成抑菌圈(如下图),由图可知___抑制大肠杆菌繁殖的能力最强。
       
(3)由表2可知,化脓性链球菌耐药率的变化与红霉素的使用量之间___(填“有”“无”)关联,依据是___
(4)请从现代生物进化论的角度解释表2耐药率变化的原因___
(5)我国卫生部门规定,当某抗菌药物的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时,医院应及时通报。请分析这一规定的合理性___
6 . 在种群扩散过程中,常会出现少数个体迁移到其他生境中建立新种群的现象,相较于原种群,新种群的基因组成受这些个体的影响很大,此现象被称为奠基者效应。图所示为一个种群迁移的实例。下列相关叙述,最不合理的是(       
A.图中新种群发生的进化与自然选择无关
B.新种群与原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差异
C.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可能低于原种群
D.奠基者效应可能造成大陆周围环境相似的岛屿上同一物种的基因库差异变大
7 . 如图①为某地区中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图,图②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错误的是(       
A.图①中a表示原种群分成的种群甲和种群乙,该过程为地理隔离;b为自然选择
B.新物种形成必须经过c生殖隔离
C.从图②中可以判断出T点时形成了新物种
D.若基因 A和a 位于X染色体上,某时间点统计甲种群中 XAXA个体占42%、XAXa个体 占6%、XaXa个体占2%,XAY个体占45%、XaY个体占5%,则该种群a基因频率为10%
2023-01-12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线上期末生物试题
8 . 蜜蜂是一种传粉昆虫,靠采集花蜜为生,其周身具有绒毛,便于黏附花粉,这是长期进化的结果。研究发现,蜜蜂的每个种群中都存在白细胞激肽受体基因,该基因与蜜蜂对糖的敏感度有关。为了研究受体基因在蜜蜂适应环境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将X基因转入蜜蜂体内,该基因的转录产物能与受体基因mRNA结合,从而干扰mRNA的翻译。检测不同处理下蜜蜂对蔗糖发生反应的最低浓度的差异,结果如下图所示。

完成下列各题∶
(1)该实验中,实验组转入X基因,对照组1不做处理,对照组2转入了编码无关mRNA的基因,转入无关基因目的是_____
(2)对糖敏感的蜜蜂倾向于采集花粉为食,反之则倾向于采蜜为食。温带地区植物开花呈现明显季节性,而热带地区常年开花,花粉充足。据此推测,温带蜜蜂种群受体基因相对表达量比热带地区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
(3)在一个蜂群中,少数幼蜂以蜂王浆为食发育成蜂王,大多数幼蜂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发育成工蜂。研究表明,敲除掉幼蜂体内的一种DNMT3基因(表达产物为DNA甲基化转移酶),幼蜂将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效果。

①蜂王浆可能会使蜜蜂细胞中DNMT3基因的表达水平_____
②甲基化后干扰了RNA聚合酶的识别和结合,从而影响_____过程。
(4)工蜂和虫媒花所表现出来的相互适应的性状是_____的结果。
9 . 下列四组图是关于生物进化方面的证据。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四种地雀喙的差异是由于不同食物的刺激所致的不同变异
B.图乙中昆虫的两类翅形的形成是对环境的主动适应
C.图丙是两种体色的桦尺蠖,它们的性状分化证实了物种形成的机制
D.图丁中捕食关系对两者都是有益的,食性广的捕食者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10 . 某地蝽蟓的喙长而锋利,可刺穿无患子科植物的坚硬果皮,获得食物,如图1所示。1920年引入新种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其果皮较薄,蝽蟓也喜食,如图2所示。调查发现,当地蝽蟓喙的长度变化如图3所示。请回答问题:

(1)蝽蟓的长喙与短喙为一对相对性状。分析图3可知,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60年间,该地区决定蝽蟓_____的基因频率增加,这是_____的结果。
(2)蝽蟓取食果实,对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子的传播非常重要,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群数量会_____。无患子科植物果实的果皮也存在变异,果皮较_____的植株更容易延续后代。
(3)进化过程中,当地无患子科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和蝽蟓均得以生存繁衍,这是物种间_____的结果。
2022-03-04更新 | 585次组卷 | 24卷引用:重庆市城口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