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同一山地生长着两类鸭跖草,一类生长在阳光充分的悬崖顶上,一类生长在悬崖底下的树荫里(下图甲)。后来由于山体坡度缓和,它们相互杂交产生杂交种(下图乙)并迅速繁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两类鸭跖草基因库的差异
B.图甲中两类鸭跖草的形态不同只是由于光照不同引起的
C.图乙中的杂交种与亲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D.图示过程说明环境骤变可加快生物进化的进程
2023-12-2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2 . “竞争干扰假说”认为在食物有限的环境中,随着群体的增大,个体会增加取食速度以获得更多的食物;“群体警戒假说”指随着群体增大,群体发现天敌攻击的概率增加导致群体中成员的警戒水平下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常集群活动,主要在我国鄱阳湖越冬,在西伯利亚地区繁殖。相关研究结果如图1、图2所示。

       

(1)白鹤从西伯利亚地区迁徙到我国鄱阳湖地区,体现了种群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迁徙过程中,白鹤主要靠地磁场定位,地磁场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信息。
(2)据图1可知,幼鹤较成鹤花费更多时间觅食,从幼鹤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2可知,集群型白鹤较非集群型白鹤花费更多时间觅食,较少时间警戒,依据“竞争干扰假说”和“群体警戒假说”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
(4)为了提高白鹤的种群密度,可以在鄱阳湖地区退耕还湖,营造更多适合白鹤生存的环境,从而提高白鹤种群的_____________
3 . 南太平洋达夫尼岛在1975~1979年遇到干旱时,岛上的浆果减少,生活在岛上的中地雀只能更多地取食更大、更硬的坚果。研究发现,干旱后中地雀种群喙的平均深度显著变大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雀种群中喙的深度相同,不存在个体差异
B.干旱导致地雀种群的喙朝大而厚的方向变异
C.大而厚的喙是否有利是相对的,取决于环境
D.生物进化的单位并不是研究群落的基本单位
4 . 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分别标记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然后放养于不同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数目,结果如表,请结合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回答问题:

数据

类型项目

工业污染区

非工业区

深色蛾

浅色蛾

深色蛾

浅色蛾

释放数目

154只

164只

472只

496只

再回收率

58%

25%

6%

42%


(1)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不容易被敌害发现,并逐代通过_________得以加强数量越来越多;反之,浅色的桦尺蛾数量则减少,这就是达尔文理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上述事实说明,桦尺蛾的变异方向是______________,而选择是______的。
(3)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____的结果。
A.长期烟熏B.长期捕食这种颜色的食物C.长期自然选择D.人工选择
(4)由于真菌感染而使这片森林中所有树干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多年以后,此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变化结果是图中的______

(5)捕食者在猎杀猎物时,场面比较血腥,这往往会让人认为捕食者很残忍。有的地方曾经为了保护某些食草动物而人为消灭捕食者,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1为某地区中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示意图,图2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过程是由于河流产生_________将原种群分为甲、乙两个种群,经过长期的过程b产生品系1和品系2,过程b的实质是_________,物种1和物种2形成的标志即意味着两个物种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2)图2中在____时间段内种群甲发生了进化,在T时______(是/否1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3)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种群甲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30%和50%,则此时A基因频率为________
6 . 许多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两个种群所发生的变化如下图所示,①~⑥表示不同的变异结果,a~d表示进化的不同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表示地理隔离,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B.b过程只表示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c过程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
D.d环节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
7 . 桦尺蛾的体色有黑色、灰色两种,由B、b基因控制。科研人员为研究环境与桦尺蛾体色的关系,对不同区域桦尺蛾体色表现型频率和基因频率进行分析、统计,绘制图像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黑色桦尺蛾和灰色桦尺蛾可能不存在生殖隔离
B.不同体色桦尺蛾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状况,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据图分析,基因B控制的是黑色性状,基因b控制的是灰色性状
D.只考虑基因B、b,深色工业C区杂合桦尺蛾的基因型频率为0.49
8 . 下图甲、乙、丙代表不同的种群,已知甲和乙原本属于同一物种,都以物种丙作为食物。由于地理隔离,且经过若干年的进化,现在不能确定甲和乙是否还属于同一物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和乙仍然是同一个物种,则甲和乙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差别
B.据图可知,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若甲和乙仍然以丙为食物,则甲和乙之间不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D.若甲和乙所处环境条件区别较大,则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9 . 下图1为某野兔原种群被一条大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图,图2是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一对等位基因(A、a)中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过程为______,b过程的实质是______,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______
(2)由图1可知,物种形成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是不定向的,而________是定向的。
(3)图2中在__________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在T点时________(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4)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甲种群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30%和60%,则此时A基因频率为_______。现假设甲种群所生存的环境发生了一种新的变化,使得生存能力AA=Aa>aa,其中aa个体每年减少10%,而AA和Aa个体每年均增加10%,则下一年时种群中的aa的基因型频率约为__________,该种群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进化。
2021-04-12更新 | 80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题
10 . 图1为某地区中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示意图,图2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由于河流产生___________将原种群分为甲、乙两个种群,经过长期的过程b产生品系1和品系2,过程b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种1和物种2形成的标志c是_______________
(2)图2中在___________时间段内种群甲发生了进化,在T时________(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3)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种群甲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30%和40%,则此时A基因频率为_________。若种群甲生存的环境发生改变,使得aa个体每年减少10%,AA和Aa个体每年均增加10%,则下一年时种群中的a基因频率约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