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传粉昆虫访问一朵花后,飞向另一朵花,当其接近花冠口后随即飞离,被视为访花偏好。研究者对毛地黄鼠尾草传粉者访花偏好进行了观测,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传粉者对冠口宽的偏好差异株内大于株间
B.不同类型的花需产生定向突变以适应传粉者
C.传粉者访花偏好可能与传粉者记忆能力有关
D.花结构的多样性是自然选择后不断积累的结果
2024-01-29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题
2 . 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被誉为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属中国一级保护动物,该物种已在地球上生存2500万年,图是的骨骼照片,经过长期的进化,产生了适应水中生活的各种特征,下列有关进化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长江江豚的绪、猫的前肢和人的上肢骨骼比较,可以作为生物具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B.长江中所有江豚个体所含有的控制继形状的基因,叫做江豚的基因库
C.长江中所有江豚之间可以自由交配产生可育后代,所以它们是一个物种
D.江豚进化过程中,其他物种和环境会因为江豚的进化而进化
2024-01-16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六校高三联合考试生物试题(二)
3 . 内蒙古草原是欧亚大陆草原的一部分,生活着种类丰富的动植物,也是重要的牧区。图9为内蒙古草原某区域的几种常见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1)如图所示食物网中的鹰和蛇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__。(编号选填)
①负相互作用②正相互作用③捕食④种间竞争⑤寄生⑥共生
(2)假设该生态系统中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均为10%;鹰的能量来源50%为田鼠、40%为兔、10%为蛇。那么鹰获得100kJ的能量,至少需要______kJ的植物。
(3)若由于疾病,该生态系统中兔的数量锐减,进而引发其他生物的数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动。但一段时间后,各生物的数量又维持相对稳定,这表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抵抗力/恢复力)稳定性。
(4)随着季节更替,草原上兔的毛色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下列有关该现象的分析中,合理的是______。
A.这是兔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B.这是自然选择导致的适应现象
C.这有利于兔躲避鹰的捕猎D.这是由食物的颜色变化引起的

布氏田鼠是内蒙古草原的啮齿动物之一,为研究放牧对布氏田鼠种群数量的影响,收集到了以下资料。
资料1:布氏田鼠为半穴居生物,白天出洞采食、活动,喜栖息低矮、稀疏的草地。
资料2:绵羊采食能降低植株高度和覆盖度,行走、踩踏会破坏啮齿动物的洞穴。
资料3:布氏田鼠和绵羊采食植物的种类及比例(见表)。

植物种

6月/%

7月/%

8月/%

9月/%

布氏田鼠

绵羊

布氏田鼠

绵羊

布氏田鼠

绵羊

布氏田鼠

绵羊

羊草

62.55

68.12

58.7

62.11

9.78

33.96

28.29

26.42

克氏针茅

24.45

17.26

18.46

3.47

70.84

5.3

61.58

47.83

糙隐子草

12.25

10.89

18.15

21.15

12.86

41.5

1.93

18.4

苔草

0.56

1.19

3.55

3.13

4.85

10.49

5.45

5.96

紫花苜蓿


0.83


0.81

0.23


0.19

1.11

皱叶糙苏



1.14


1.27


0.44


阿氏旋花


1.71


0.48




0.28

蒙古猪毛菜




8.85





栉叶蒿






8.75



狗尾巴草

0.19








栉叶蒿





0.17


1.48


刺藜







0.64



(5)请根据题干信息、结合已学内容,分析放牧绵羊对布氏田鼠种群数量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在自然界,野生哺乳动物对其他物种的粪便往往表现出回避行为。然而,科学家发现,在冬季气温较低时,野生大熊猫会被新鲜的马粪吸引,表现出嗅闻马粪、在马粪上打滚、用脸颊在马粪上磨蹭、将粪便涂抹在全身等一系列的“滚马粪行为”(如下图所示)。研究发现,新鲜马粪中β-石竹烯(BCP)和石竹烯氧化物(BCPO)等化学物质能抑制大熊猫的皮肤冷觉感受器受体,通过钝化大熊猫对外界寒冷的感应,起到辅助保暖的作用。

(1)大熊猫的滚马粪行为是对冬季寒冷环境的适应,该适应性表型形成的必要条件是______。该适应行为体现出物种与___(填“物种”或“无机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
(2)BCP和BCPO只是钝化了冷空气刺激将兴奋传导至大熊猫的___产生的刺痛感,请写出一个大熊猫在没有马粪的寒冷环境下冷空气刺激产生的反射过程___
(3)大熊猫的食物竹子热量低,冬季保暖对大熊猫是一大挑战。科学家研究发现,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作为捕食者,其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___。大熊猫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子为食: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___
2023-11-22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籼稻和粳稻两个稻种的杂交种具有杂种优势,但常常败育。科研人员通过杂交实验和基因检测发现了籼稻(基因型表示为ii) 与粳稻(基因型表示为jj)之间生殖隔离的遗传因素。
1. 粳稻适于高海拔地区种,而籼稻适于在低海拔湿热地区种。检测发现粳稻中的许多基因不存在于籼稻中,而籼稻中的很多基因也未在粳稻中出现。对于两者的进化,下列观点合理的是_____(多选)
A.粳稻是籼稻祖先
B.粳稻中特有的基因来自生长于高海拔的祖先
C.两者的共同祖先在不同环境中分别进化
D.粳稻在低海拔地区可进化为籼稻
2.显微观察发现籼–粳杂交种产生的花粉中有一半出现异常(败育),且其自交子代中ii和ij比例接近1∶1,由此推测_____(单选)
A.ii纯合子死亡B.i型花粉粒败育
C.ij杂合子部分死亡。D.j型花粉粒败育
3.研究者选择了5个与花粉败育可能有关的候选基因,为确定与籼-粳杂交不育相关的基因,应_____(编号选填并排序)。
①将敲除候选基因的ij自交                 ②分别敲除ij的5个候选基因
③敲除ij的全部候选基因                    ④统计后代的表型比例
研究者发现在部分籼稻的第12号染色体上有一段“毒素–解毒剂系统”(序列),其中DUYAO在二倍体阶段编码毒素,而JIEYAO 仅在单倍体阶段编码解毒剂。研究者推导了该序列从野生水稻祖先中从头形成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字母S和T分别表示氨基酸取代和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

4.据上图 “毒素–解毒剂系统”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了_____(编号选填)
①替换                  ②缺失             ③增添
5.当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位置足够近时,在遗传时也会留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结合已有知识,解释下图所示的精原细胞(示一对同源染色体)产生的花粉有一半不育的原因是:_____

6.研究者将“毒素–解毒剂系统”导入酵母菌以及蚊子的细胞内,发现该系统也能发挥类似的作用,原因包括_____(多选)
A.大多数生物共用一套进传密码B.水稻、酵母菌以及蚊子均是真核生物
C.毒素蛋白可在不同细胞间传递D.水稻和酵母菌均有细胞壁
2023-11-19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中生物试题
6 . 附读以下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细胞》发表最新科研成果:让细菌变成像植物一样的自养生物
据报道,科研人员创造了一种全断的大肠杆菌,这种大肠杆菌以二氧化碳为碳源,是自养生物。
自然界中的大肠杆菌没有同化二氧化碳的酶,因此研究人员根据固碳假单胞菌的基因序列,将碳固定和还原所需要的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导入大肠杆菌。除此,还定向突变了大肠杆菌参与异养代谢的三个酶的基因。在培养基中加入木糖,通过严格控制培养基中的木糖含量,确保大肠杆菌氧化木糖释放的能量恰能维持细胞增殖。科研人员在培养基中加入丰富的甲酸钠和通入10%的二氧化碳。甲酸钠被氧化成二氧化碳的过程中会释放能量,此能量不会被大肠杆菌利用去完成生命活动(如主动运输、DNA复制等),但此能量能参与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大肠杆菌也不会用甲酸钠去合成自身物质。经过200天的培养,科研人员鉴定到了能够完全依靠二氧化碳合成自身物质的大肠杆菌,并且利用同位素标记证实了分离出的细菌是真正的自养细菌,而不是利用甲酸钠。其验证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图所示。科研人员将这种自养大肠杆菌进行基因组测序,发现了11个突变位点,其中有一些位点位于功能未知的基因上。文章的作者说,这个发现进利用大肠杆菌把废物转化为燃料,食品迈出的第一步。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改善现有的有机物产生机制,为解决农业生产、粮食问题提供了思路。

(1)经过200天的培养后,科研人员为获得自养的大肠杆菌单菌落,用_____法将菌液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此培养基中_____(“添加”或“不添加”)木糖,从功能上看,属于_____培养基。
(2)下列关于文本信息的理解,正确的_____(多选):
A.野生型大肠杆菌的同化类型是异养型,本文筛选出的大肠杆菌可以进行化能自养
B.对于野生型大肠杆菌而言,第二段中描述的培养基是以木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C.加入有限木糖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量有限的选择压力,导致细菌变异出自养途径
D.在有机物含量有限的环境中,产生自养变异的菌相比异养菌在竞争中占优势
E.科研人员可以研究11个位点中的未知基因,进步了解自养过程的分子机制

(3)科研者从图1结果中得出了“分离出的细菌是真正的自养细菌”的结论,依据是_____
(4)请依据文中信息,比较实验中采用的条件与自然界条件,判断这种自养大肠杆菌是否一定能在自然条件下顺利实现自养,并说出理山(至少答出2点):_____
2023-12-03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十一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教学诊断生物试题
7 . 现尝试利用喷施灭蚊剂M和细菌感染两种方法控制某地区蚊子的数量,实验过程中统计了其中某种蚊的成虫(成蚊)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B点时,该成蚊种群内发生了抗灭蚊剂M的变异
B.由图可以看出,细菌控蚊更加有利于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C.DE段成蚊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物与生物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发生了协同进化
D.喷施灭蚊剂,可在短期内快速降低成蚊数量
8 . 生物的某些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可以通过坐标曲线的方式形象地表达出来。对下列四个曲线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可用来表示玉米种子从萌发到发育成幼苗过程中的鲜重变化
B.若图乙中纵坐标表示血液中氧气含量,则部位②可代表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
C.图丙表示3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Y曲线可表示脂肪
D.由图丁可知,当用药量达到一定程度后,随着用药时间增加,害虫群体中拥有抗药性的个体数量增多
9 . 某地某种蟹的体色有三种:浅体色、中间体色和深体色,研究发现体色与其产生的色素化合物有关,该种蟹的体色与基因的关系如图所示。蟹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体色由位于某常染色体上的一组等位基因Ts、Tz、Tq决定,其显隐性关系是Ts>Tz>Tq,还与另一对等位基因B、b有关,B对b完全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蟹的基因通过________,从而控制蟹的体色。
(2)已知B、b与Ts、Tz、Tq独立遗传,若B、b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那么中间色蟹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现已确认B、b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为了进一步确定B、b基因的位置,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一只中间色蟹与一只浅色蟹杂交,得到的F1中浅色蟹个体数量:中间色蟹个体数量=1:1,而且F1中雌性个体数量是雄性个体数量的两倍。那么B、b基因应该位于________________(填“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蟹基因型为DdEeXRY,其中基因D与基因E位于同一条2号染色体上,该蟹体内某次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为DeXR。不考虑其他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那么产生该生殖细胞的次级精母细胞后期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发现3种体色的蟹个体数量不成比例,具体结果如图。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蟹有三种体色,________与环境色泽接近,这样的个体不容易被________发现,生存、繁殖机会增多,个体数量增多。
2023-08-22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沙坪坝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如图甲是结肠上皮细胞发生癌变转化为癌细胞的过程示意图,图乙是结肠癌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相关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机体细胞内K-ras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从基因角度分析图1,说明细胞癌变是____________。形成癌细胞后,癌细胞易转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2)某化学药物能够抑制DNA复制,则该化学药物作用的时期是在长期的肿瘤研究与临床治疗中发现,恶性肿瘤组织中并非将每一个癌细胞移植到免疫缺陷的裸鼠体内,都能形成肿瘤,化学药物治疗恶性肿瘤是有效的方法,但总有少量癌细胞依然存活,说明____________
(3)癌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途径是____________;若图乙中“数量”的含义是“核DNA/染色体”,则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CD段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_____个。
2023-06-07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第二次月考理综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