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果蝇3号染色体可发生不同位置的片段颠倒(倒位)。调查某山脉不同海拔地区野生果蝇种群中三种不同倒位变异(ST、AR、CH)个体所占的比例,结果如下表。研究者推测温度是导致该结果的重要因素。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ST

AR

CH

低海拔

53%

32%

15%

中海拔

30%

48%

22%

高海拔

5%

71%

24%

A.倒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果蝇无影响
B.据表可知AR变异更适应高海拔环境
C.不同温度饲养该地果蝇可检验此推测
D.变异类型分布情况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 . 达尔文发现彗星兰长着细长的花距,其底部储存着花蜜。他推测,肯定存在与这种兰花结构相适应的昆虫,靠细长的口器获取花距底部的花蜜,同时为兰花传粉。大约50年后,研究人员发现了这样的蛾类昆虫——长喙天蛾。回答下列问题。
(1)彗星兰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转变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在实现__________________功能时植物的重要作用。
(2)长喙天蛾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该成分除了能帮助植物进行传粉和种子传播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的作用。
(3)彗星兰花距越长,长喙天蛾在获取花蜜时挤压和摩擦花冠越用力,身体会沾上更多花粉,传粉效率更高。自然界中,彗星兰向花距更长的方向进化,长喙天蛾向口器更长的方向进化,说明协同进化可以发生在____________之间。长喙天蛾种群中细长口器相关基因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原因是________
(4)若长喙天蛾灭绝,则与之协同进化的彗星兰也可能随之灭绝。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促进协同进化,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价值。
2024-04-04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下学期“三诊一模”教学质量检测(二模)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3 . 科学家根据化石复原了九尾狐甲鱼,九尾狐甲鱼长约10厘米,身体除了有甲壳和典型的下歪尾外,尾鳍还具有9个手指状的分叉,形成一排羽状的鳍,像9条尾巴,使其能够成为一个灵活的“游泳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九尾狐甲鱼发生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九尾狐甲鱼进化过程中发生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C.控制尾鳍形状的基因构成了九尾狐甲鱼种群的基因库
D.九尾狐甲鱼羽状尾鳍的形成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4 .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明确提出,地球上的当今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进化来的,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经灭绝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但是不能推测其行为特点
B.达尔文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是绝对的,这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生物发生进化就会形成不同的物种
2024-01-29更新 | 17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复习统一检测—理综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种植物生活在新疆荒漠地区,研究人员对其净光合作用及“午休”现象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在晴朗的白天测得该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图一)以及胞间CO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关系的曲线(图二)。请结合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认为“午休”现象发生时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有两个:
原因一:午后温度较高,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使叶片降温。同时,植物体也会__________叶片气孔导度来避免过度失水对细胞造成的损伤。这一变化会引起叶肉细胞间的__________,最终导致植物光合速率降低;
原因二:午后温度过高,导致叶肉细胞自身羧化酶(固定CO2的酶)活性降低,从而降低了光合速率。
(2)结合图二相关信息推测,该植物在10:00~14:00时间段内出现“午休”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填“原因一”或“原因二”),依据是__________
(3)由图一可知,在16:00~20:00时间段内,净光合速率一直处于下降状态,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
(4)荒漠地区的植物在极端高温低湿的情况下能够适当调整蒸腾以达到降低叶温,而又不对光合作用形成严重影响的目的,表现出对荒漠地区特殊环境的强适应能力,这是长期__________的结果。
6 . 亚洲象、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三个不同物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等方面的证据支持它们有共同祖先的结论
B.非洲草原象与非洲森林象的生境不同,自然选择的方向也不同
C.在自然条件下,亚洲象、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D.亚洲象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不定向的
7 . 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可改变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
B.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重新组合
C.只有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种群没有发生可遗传的变异就不会进化
8 . 为防治草地鼠害,科研人员研究了某高原地区不同季节高原鼢鼠种群数量与环境因素的关联度(种群数量与环境因素关联度越高,二者同步变化程度越高),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与秋季相比,春季降水量的变化对高原鼢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更显著
B.高原鼢鼠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C.秋季,与禾本科植物相比杂类草数量增加引发鼠害的可能性更大
D.春季和秋季,对高原鼢鼠种群数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平均温度
2023-03-17更新 | 2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云南省昆明市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9 . 钳嘴鹳是迁徙鸟类,研究者对迁徙至云南沾益海峰湿地的钳嘴鹳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钳嘴鹳主要以浅水和沼泽中的鱼虾、河蚌、贝类等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物,大面积的浅水沼泽及人类干扰活动是影响其在迁徙途中觅食生境选择的重要因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湿地的斑块化、活动范围的减少等会导致钳嘴鹳种群的迁徙
B.钳嘴鹳的长喙闭合时像一把钳子,这种特殊的嘴型为适应捕食发生的变异
C.同一环境条件下钳嘴鹳不同个体性状各异,这是遗传多样性的体现
D.研究钳嘴鹳的生态位,要研究它的栖息条件、食物、天敌等内容
10 . 加拉帕戈斯群岛是由火山爆发形成的,岛屿上生活着13种地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岛上发生的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
B.不同岛屿环境不同,使地雀产生了不同方向的变异
C.各岛屿上的地雀祖先因地理隔离形成不同的种群
D.若两只地雀相互杂交可以产生后代,则这两只地雀属于同一物种
2022-03-22更新 | 3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云南省一模理综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