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生物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通用)
全国 高三 专题练习 2024-05-16 1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稳态与调节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 西瓜受到NaCl胁迫后基因组中部分DNA分子会发生甲基化,且在个体发育中甲基化区域是动态变化的。将携带甲基化和非甲基化耐盐基因的重组质粒分别导入正常培养的西瓜细胞后,发现二者转录水平相同。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DNA甲基化未发生遗传信息的改变
B.DNA甲基化可以影响细胞的分化
C.西瓜细胞中可能存在去甲基化的酶
D.若甲基化发生在启动子部位,则会影响其与核糖体结合
2. 下列有关变异、育种、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等位基因重组
B.环境引起的变异一定是不能遗传的
C.三倍体无籽西瓜的获得体现了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
D.自然条件下如果没有突变,进化就不能发生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3. 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可改变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
B.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重新组合
C.只有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种群没有发生可遗传的变异就不会进化
4. 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少一条的个体被称为单体(2n—1)。玉米(2n=20)的各种单体的配子育性及结实率与二倍体的相同,现发现一株野生型玉米的隐性突变体,为确定其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系列缺少不同染色体的野生型玉米单体,分别与该隐性突变体杂交,留种并单独种植。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单体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未分裂
B.可构建10种野生型玉米单体并测交来确定突变基因的位置
C.玉米单体在减数分裂Ⅰ的过程中,可观察到10对四分体
D.若突变基因位于缺失的染色体上,则杂交子代有2种表型
5. 下列有关变异、进化和适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种群中某种基因型频率大幅升高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
C.环境改变能定向诱导生物发生变异以适应环境
D.生物均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但适应都是相对的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6. 野生型水稻的核基因A内插入长度为654bp(碱基对)的片段形成了基因a,但基因a编码的肽链长度比基因A编码的肽链短,形成的蛋白质直接使突变体出现了类似白叶枯病的表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例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B.突变体发生了基因突变,由于肽链变短,基因a转录时所需核苷酸减少
C.基因a上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导致其编码的肽链变短
D.基因A和基因a在细胞核内完成基因的表达时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7. 胎儿绒毛是胚胎植入子宫后,由滋养层细胞在胚胎表层形成的。胎儿绒毛检查是孕早期产前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以判断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对优生优育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下表是对536例停止发育的胚胎进行绒毛染色体检查的结果。

染色体数目异常(例)

染色体结构异常(例)|

染色体核型正常 (例)

三倍体

三体

单体 (45, X)

缺失

其他

236

35

223

30

8

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三倍体的产生可能是由多精入卵导致的
B.三体或单体的形成可能是亲本减数分裂异常引起的
C.染色体结构异常可能发生在早期胚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
D.236例胚胎未检出染色体异常的原因可能是绒毛细胞已发生分化
8. 果蝇的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果蝇的性染色体有如下异常情况:(无X染色体)在胚胎期死亡、为可孕雄蝇、(无Y染色体)为不育雄蝇。某红眼雄果蝇与一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代出现了一只红眼雄果蝇。究其原因,不可能的是(       
A.亲本雄果蝇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四分体时期,X和Y染色体片段交换
B.亲本雌果蝇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r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C.亲本雄果蝇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性染色体未分离
D.亲本雌果蝇产生了不含性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基因型为的精子结合
9. 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抗性,原因是常染色体上的某基因突变产生抗性基因,导致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家蝇种群来源

敏感性纯合子(%)

抗性杂合子(%)

抗性纯合子(%)

甲地区

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前

78

20

2

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5年后

35

40

25

乙地区

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前

76

20

4

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5年后

50

32

18

A.上述蛋白质上氨基酸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基因中碱基发生增添或缺失
B.乙地区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使用量可能低于甲地区
C.基因频率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个体的基因型
D.未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前,甲地区的果蝇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为22%
单选题-单选 | 容易(0.94)
名校
10. 研究发现,某金鱼种群基因库中有一对与体色有关的等位基因A、a,且A、a的基因频率均为50%,一段时间后,若a的基因频率变为95%,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此时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一定为5%
B.该种群所处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C.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较大改变,一定产生了新物种
D.a的基因频率提高说明环境导致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
2021-03-27更新 | 416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10 生物的进化-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纠错笔记
11. 某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如下图结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注:图中字母表示基因
A.该结构出现于减数分裂Ⅰ前期
B.图中①、②间发生了染色体片段交换
C.该结构由1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
D.最终形成的4个精子基因数量均相等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12. 小黑麦是科学家将二倍体黑麦与异源六倍体普通小麦杂交,并经染色体加倍得到的异源多倍体。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杂交种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正常
B.可用秋水仙素诱导杂交种获得小黑麦
C.图中小黑麦形成的配子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
D.图中小黑麦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