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a表示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协同进化
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2 . 当异体组织器官被移植到体内某些特定部位(如眼、睾丸、脑)后不被排斥而可长期存活,这种现象称为“免疫赦免”,这些部位称“免疫赦免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器官移植需要供者和受者主要HLA完全相同
B.T细胞中免疫赦免基因的程序性表达可能是导致“免疫赦免”产生的原因
C.“免疫赦免”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进化缺陷,不利于人类适应环境
D.利用药物使人体免疫系统变得敏感,使移植器官获得“免疫赦免”
3 . 据英国《每日却报》近日报道,英国科学家根据两块头骨化石碎片鉴别了一个新的小型鳄鱼物种,它与恐龙共同生活在1.26亿年前,其体长仅61厘米,却长着锋利的牙齿。下列叙述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恐龙与小型鳄鱼没有直接的亲缘关系,小型鳄鱼的进化与恐龙没有关联
B.突变为小型鳄鱼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小型鳄鱼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鳄鱼群体
D.自然选择决定了小型鳄鱼的进化方向
2022-03-31更新 | 1536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5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第八次月考生物试卷
4 . 遗传平衡定律所讲的群体是理想群体,但自然界的生物群体中,影响遗传平衡状态的各种因素始终存在且不断地起作用,其结果是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从而引起生物的进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影响遗传平衡状态的因素有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
B.地理隔离导致种群间不进行基因交流,可以保证种群的遗传平衡状态
C.若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则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
D.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突变和自然选择常常共同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驯化是指经过人工栽培和选择,使外来野生植物变成适应本地环境的具有经济效益或观赏价值的本地植物的过程。籽粒多而大的小米就是由籽粒少而小的野生狗尾草循环驯化而来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驯化过程中直接接受选择的是狗尾草的基因型
B.驯化过程中异地环境刺激使狗尾草发生了突变
C.人工选择和培育使狗尾草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驯化的小米引种到新环境后定能表现出籽粒多而大的性状
6 . 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盐生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B.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
C.盐生植物通过调节Na+在细胞中的区域化作用等生理途径,抵消或降低盐分胁迫的作用
D.盐生植物的耐盐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7 . 下列叙述中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的是(       
A.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B.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D.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10-11高二上·河北邯郸·期末
8 . 下面是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2015-05-07更新 | 209次组卷 | 1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联合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