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为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取少量含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液,均匀涂在培养基平板上,再放上4片含有青霉素的圆形滤纸片,在无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12h~16h,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如下图),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继续重复培养,连续几代观察抑菌圈的直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变异在使用青霉素后产生
B.实验中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C.实验中抑菌圈越小表明青霉素的抑菌作用越强
D.实验中抑菌圈的直径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而增大
2023-07-3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茶尺蠖是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影响茶叶产量。研究人员比较了甲、乙两地茶尺蠖对E病毒的敏感度,结果如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两地茶尺蠖颜色深浅不同,与自然选择有关
B.由图可知,乙地比甲地的茶尺蠖对E病毒更敏感
C.若两地茶尺杂交后代不可育,说明两者存在生殖隔离
D.若在茶园施加E病毒,茶尺蠖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
3 . 图所示为某地昆虫种1、种2形成的三个进化阶段,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  )
   
注:图示基因为该昆虫的部分基因,且同时含基因A、B或C、D或E、F的个体均在胚胎期死亡。
A.进化过程中产生A、B、C、d、E、F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B.阶段Ⅰ到阶段Ⅱ过程中,昆虫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形成了6个不同的物种
C.阶段Ⅱ到阶段Ⅲ过程中只保留了昆虫种1 和种2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图中所示的基因组成为昆虫种1、种2有共同的祖先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2012·江苏·三模
4 . 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当自然选择分别对隐性基因或显性基因不利时,对应的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就会上升,但其上升的幅度不同,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作用于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
B.甲为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的曲线
C.该种群将因基因频率的改变而形成新的物种
D.生物体内有害的显性基因一般都少于隐性基因
2019-01-30更新 | 162次组卷 | 10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七中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