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土壤盐渍化是目前制约农业生产的全球性问题,我国科学家用普通小麦(2N=42)与耐盐偃麦草(2N=70)体细胞杂交获得耐盐新品种“山融3号”,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序号代表过程或结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山融3号”与普通小麦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为不同物种
B.通常在低渗溶液中采用PEG融合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由愈伤组织到②适当提高培养基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比例有利于促进芽的形成
D.土壤盐渍化可能是导致偃麦草出现耐盐性的根本原因
2024-04-04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某山地存在鸭跖草,品种A生长于悬崖底部,品种B生长于悬崖顶部,两者具有不同的表型。在山地的某些坡度缓和的区域存在大量A和B的杂交种C且繁殖形成了种群(如图1),图2为品种A在某时间段内H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A和B适应性特征的出现,是自然选择造成的
B.协同进化存在于品种A和品种B之间,以及品种A和品种B与环境之间
C.杂交种C的形成,说明鸭跖草A、B两个种群之间无生殖隔离,是同一个物种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品种A的表型,最终导致H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3 . 图1表示黑小麦(2n)与白小麦(2n)的杂交实验结果,图2表示以图1中F2黑小麦为材料,利用染色体消失法诱导单倍体技术获得纯合小麦的技术流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中F黑小麦中纯合子的概率是1/9
B.图2中的黑小麦和玉米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C.图2所示流程中单倍体苗可通过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
D.图2单倍体胚发育成单倍体苗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2023-03-03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八所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生物试题
4 . 为培育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无籽柑橘,研究者设计如下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过程常利用的酶是____________。②过程常用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化学法包括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杂种细胞再生细胞壁与__________(填细胞器)有关。
(2)③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阶段。在培养过程中,除必需的温度、光照和氧气等外界条件外,成功的另一个关键是操作过程必须保证__________
(3)图中所示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
(4)图中的三倍体柑橘__________(“是”或“不是”)为新物种,理由是___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并回答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材料一     人们对沉积岩中发现的已灭绝的剑尾动物化石开展研究,测量了每个个体背甲的长与宽之比并用S表示。下面甲图中P曲线,表示1.5亿年前时该动物S值的分布情况;下面乙图a、b、c曲线,表示1亿年前、分属三个不同地区的、三个不同剑尾动物的群体化石S值的分布情况。
   
材料二     华北某地区的棉花种植面积中90%是转基因抗虫棉,目前一些地方抗虫棉的抗性正在逐渐减弱,棉铃虫虫害发生的程度也在逐年加重。调查发现,棉铃虫的种群中对抗虫棉敏感的个体(GG)逐渐减少,对抗虫棉产生抗性的个体(gg)逐渐增多。
(1)根据材料一,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_____证据;拉马克认为适应的形成是由于_____,达尔文认为适应是_____的结果。
(2)根据材料一中S值的变化情况,在1亿年前的三个不同地区中,环境最可能保持不变的是_____(填图中曲线字母),最可能出现新种的是_____(填图中曲线字母);S值的变化实质反映了_____的变化。
(3)根据材料二,抗虫棉的种植对于棉铃虫的生存起到了_____作用。如果第一代棉铃虫(在小麦麦田中生长)种群中Gg、gg的个体比例分别为4%和1%,将自由交配后产生的第二代幼虫都集中在抗虫棉田中,则第二代成虫种群中g的基因频率理论上应为_____
(4)根据材料二,实际生产中,人们往往在种植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农作物,供棉铃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_____
(5)综合材料一、二,适应具有_____的特点,_____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6 . 中医治疗疾病多用复方,三白草和鱼腥草是同科不同属的两种常见药用植物,二者因疗效相近且具有叠加效应常被用作“药对”,在我国全年可采收两次。研究者欲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复方的配伍(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提前到个体生长或生产过程,并实现有效成分的工厂化生产,具体操作如下图。

(1)植物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建立在植物细胞培养的基础上。植物细胞培养是指在_____条件下对单个植物细胞或细胞团进行培养使其增殖的技术。
(2)过程①是利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获取原生质体,过程②除了可利用化学诱导剂PEG透导融合外,还可以采用的化学法有_____等。融合成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细胞融合完成后,融合体系中有_____ 种融合细胞。
(3)过程③诱导愈伤组织期间一般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光照。
(4)若三白草细胞内含2N=26条染色体,鱼腥草细胞内含4N=48条染色体,则图示培育的杂种原生质体的细胞内含______条染色体;由此杂种原生质体继续培养得到的杂种植株_______(是/不是)新物种。
【规律提炼】如何计算体细胞杂交时,杂种植株的染色体数目?__________________
2023-03-26更新 | 43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3月学业能力调研生物试题
7 . 如图为“番茄一马铃薯”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利用番茄、马铃薯细胞培育杂种植株的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2种),与过程③密切相关的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为________,过程④是________过程。
(2)已知番茄、马铃薯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则“番茄一马铃薯”属于________倍体植株。
(3)若运用传统有性杂交(即用番茄、马铃薯杂交)不能得到可育的杂种植株,为什么?________
(4)柴油树种子含有的柴油是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物,可用植物组织培养来实现柴油的工业化生产。若利用此技术,将柴油树细胞培养至_______(填字母编号)阶段即可。
2023-03-25更新 | 25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城关中学、杨村第四中学、黄花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
8 . 普通小麦为六倍体,两性花,自花传粉。小麦糯性对非糯性为隐性。我国科学家用两种非糯性小麦(关东和白火麦)培育稳定遗传的糯性小麦,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小麦与玉米不是同一物种,自然条件下这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存在着______
(2)单倍体小麦体细胞中有______个染色体组。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后,产生六倍体小麦,这种变异属于______
(3)单倍体胚培养天后,科研人员将秋水仙素添加到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后,统计单倍体胚的萌发率和染色体加倍率,结果如图。据图可知,秋水仙素可______(促进/抑制)胚的萌发;就染色体加倍而言,浓度为______的秋水仙素效果最好。
2022-10-0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津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9 . 如图是对一块棉铃虫成灾的区域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处理(b之前用杀虫剂甲处理,b之后用杀虫剂乙处理)的实验结果曲线图:

(1)从实验结果看,棉铃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因为杀虫剂对害虫起到了______作用。在此过程中,能生存下来的个体本身就存在着________(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变异类型,即抗药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都是_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棉铃虫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________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2)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棉铃虫密度变化过程中,棉铃虫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B.b年后换用杀虫剂乙效果与继续使用杀虫剂甲效果相同
C.使用杀虫剂后,药物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而使棉铃虫种群数量减少
D.使用杀虫剂后,棉铃虫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一定形成新物种
(3)据图分析,若要增强杀虫剂的杀虫效果,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对付棉铃虫,除使用杀虫剂外,还有更好的办法,请举一例_________
2023-01-07更新 | 184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普通小麦为六倍体,两性花,自花传粉。小麦糯性对非糯性为隐性。我国科学家用两种非糯性麦培育稳定遗传的糯性小麦,过程如下图。请回答:

(1)小麦与玉米在自然条件下不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因为它们之间存在________
(2)人工杂交时,需要在开花前去除小麦花内未成熟的________并套袋,3~5天后授以玉米的花粉。
(3)单倍体小麦体细胞中一般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
(4)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后,产生六倍体小麦,其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倍体胚培养7天后,科研人员将秋水仙素添加到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后,统计单倍体胚的萌发率和染色体加倍率,结果如图。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可________胚的萌发;就染色体加倍而言,浓度为________mg·dL1的秋水仙素效果最好。

(6)在对植物b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________(填“是”或“否”)发生了进化。
2022-04-08更新 | 59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二中高三线上测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