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和群落综合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红树林是常见的湿地生态系统,某研究小组对某岛屿的红树林海岸带进行了生态修复。回答下列问题:
(1)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在净化海水水质、抵御风浪、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价值。
(2)针对红树林植被的减少,选择当地优良的乡土红树为主要恢复树种,再引进外地适应性良好的红树树种,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原理;针对鸟类种类的减少,在红树林区域内营建大量滩涂、浅水塘,重建岛屿,目的是为鸟类提供____
(3)科研人员为筛选适合镉(Cd)污染修复的植物,以 Cd 污染的土壤为培养基质,通过温室盆栽实验,比较籽粒苋、龙葵、商陆这 3 种植物对土壤的修复性能。相关检测结果如表所示:

植物名称

Cd含量/(mg·kg-1

转运系数

地下部分

地上部分

籽粒苋

46.60

22.59

0.48

龙葵

16.61

41.39

2.49

商陆

7.87

9.12

1.16

注:转运系数是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金属含量与地下部分的金属含量的比值。
分析以上结果,Cd 污染修复效果最好的植物是____,判断依据是____。根据研究结果可知,若要采用及时收割地上部分并无害化处理的方法以达到修复目的,则应选择____作为最佳植物,主要原因是____
2 . 调查研究是生态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对于种群和群落的调查常采用不同的方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____;取样方法常采用____和等距取样法。
(2)用样方法调查某草原不同样方面积内草本植物的丰富度,结果如下表:
样方边长/m0.10.20.40.80.91.01.11.2
物种数356911131313
据表分析,调查某草原草本植物的丰富度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____m2
(3)某地草原因过度放牧等导致土地盐碱化严重,通过当地人不断地种植耐旱、抗风沙能力强的沙棘等,当地生态环境得以逐步恢复;下图表示恢复过程中,该地群落类型的演替及其植物种类的变化情况。演替过程中,____植物的丰富度不断增加;改造过程中,该盐碱地上的演替速度较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与草丛相比,常绿阔叶林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原因是常绿阔叶林具有更复杂的____结构。
2023-12-29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下图为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孤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A~C3组生物对应的示意图。A____,B____,C____
(2)出现图②现象的原因是____
(3)若3种种间关系中曲线b代表的生物死亡,对曲线a代表的生物有利的是____
(4)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___
(5)曲线a或b的变化属于____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曲线a和b代表的生物之间关系的变化a属于____(填“种群”或“群落”)水平。
2023-12-29更新 | 30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图1、图2分别为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示意简图。请据图回答:

(1)图1森林中,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_____现象,森林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__________等特征。
(3)由于人类的过度砍伐以及气候干旱,使得我国北方某地草原逐渐沙漠化,从该过程中能看到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
(4)采取标记重捕法调查草原上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在2 hm²的范围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标记后原地释放。一段时间后,再在原范围内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有标记的个体数为12只。则该草原鼠的种群密度是_____。鼠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第一次捕获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低于普通个体,则调查所得的结果会_____(填“偏大”、“不受影响”或“偏小”)。
(5)分析图2,在1~5年间该种群数量_____(填“增大”、“减小”、“基本不变”)。第 10~20 年间种群的出生率_____(填 “<”、“=”、“>”)死亡率。第 20~30年,种群的年龄组成是_____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茭白田套养小龙虾(即克氏原螯虾)是青浦练塘一种全新的生态种养模式,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1)茭白叶上有昆虫栖息,根系处有小龙虾和水生生物生活,这种分布体现的群落结构主要为____
小龙虾以田间的杂草、昆虫、水藻、福寿螺等为主要食物,其粪便可为茭白生长提供有机肥料。小龙虾在觅食的同时还可为茭白田松土、搅活水体,更好地促进茭白的生长。
(2)假设小龙虾的食物由30%植物(杂草及水藻)、30%螺和40%昆虫组成,其中昆虫和螺主要以茭白为食,若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5%-20%,则小龙虾增加6kJ的能量,理论上至少需要消耗茭白的能量为____kJ。
(3)小龙虾苗投放到茭白田后,其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
A.当种群数量处于K2时,小龙虾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b点后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投放了饵料
C.在捕捞时应控制小龙虾种群数量保持在K2/2左右
D.小龙虾和福寿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4)长绿飞虱是影响茭白生长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采食茭白绿色的叶片,据此分析此信息属于____。(编号选填)
①物理信息   ②化学信息   ③行为信息
(5)为减轻长绿飞虱对茭白的危害,常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W诱杀长绿飞虱雄性个体以控制其种群数量,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该防治方法的原理是____
兴趣小组探究了茭白田套养小龙虾对茭白产量、茭白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水中不同动物种类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如表所示。

处理

茭白产量(kg/hm2

土壤有机质含量(%)

浮游动物种类

底栖动物种类

茭白-小龙虾共作模式

4080

2.92

33

7

茭白单作模式

3400

2.76

30

6


(6)结合表2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
A.茭白-小龙虾共作模式提高了茭白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B.“有机质→底栖动物→小龙虾”能够实现完整的碳循环
C.采用茭白-小龙虾共作模式,其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D.底栖动物减少、水藻与杂草数量增多,小龙虾的数量可能增多

(7)茭白-小龙虾共作模式不仅实现了茭白、虾共赢,还能调节当地气候、维持土壤肥力,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为____。(编号选填)
①直接价值   ②间接价值   ③潜在价值
(8)将荒地变农田,洼地变虾塘,下列各群落演替与该演替类型不同的是____。
A.草原放牧后的演替
B.海底火山喷发后的演替
C.森林砍伐后的演替
D.村庄荒废后的演替
6 . “退耕还林”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措施之一,下图是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退耕年限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目变化的调查结果,请分析作答:
   
(1)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退耕还林”是一种效果非常良好的生态保护措施,但是在自然环境不改变的条件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却很难建立起林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弃耕地恢复为阔叶林的过程中,调查栎树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法,调查发现栎树在该地区乔木中占有优势,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的研究范畴。
(4)“退耕还林”之后该林地多了很多动物,该林地中,动物对植物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5)木质林产品(HWP)是指从森林中采伐的,用于生产诸如家具等的木质材料,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碳库。HWP在达到使用寿命后,对于不能再回收利用的部分建议采用填埋处理,该过程除了产生CO2外,还能产生CH4,对CH4进行收集和利用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原理。
2023-07-02更新 | 33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期末生物试题
7 . 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农业模式,能显著改善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提高浮游植物多样性,促进小龙虾的养殖。某科研小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稻虾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

处理环境参数

无机肥

有机肥

有机-无机复合肥

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

1.95

2.29

2.58

浮游植物生物量(mg/L)

11.03

2.7

7.68

水体溶解氧(mg/L)

10.60±1.08

5.27±0.75

6.73±0.21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___,其中水稻、龙虾、浮游植物等各自生活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利用特定的资源,占据着相对稳定的___,这有利于___。稻田中的植物吸引昆虫前来觅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的功能。
(2)在有机-无机复合肥处理的稻田中,浮游植物群落在养殖初期以绿藻、隐藻和硅藻为优势种,养殖中期转变为以绿藻、蓝藻和隐藻为优势种,到养殖末期又回到养殖初期时的优势种状态。该现象说明人类活动与群落演替之间的关系是___。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形式有___
(3)实验结果表明,仅施用有机肥组的水体溶解氧显著低于仅施用无机肥组,分析原因是___。据表分析,为提高浮游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应对稻田施加___肥。
(4)螟虫是一种水稻害虫,在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中,小龙虾捕食浮游动植物、害虫、虫卵、有机碎屑、动植物尸体等,使螟虫数量下降,小龙虾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___。除此之外,虾农还利用性引诱剂诱杀螟虫雄性个体调整___,降低出生率,使种群___减小,种群密度下降。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防治螟虫的实践意义是___
2023-03-13更新 | 5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题
8 .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5)题。
蚜虫的适应策略:蚜虫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昆虫。春季蚜虫从受精卵开始发育,迁飞到取食宿主上度过夏季,其间行孤雌生殖,经卵胎生产生大量幼蚜;秋季蚜虫迁飞回产卵宿主,行有性生殖,以受精卵越冬。蚜虫周围生活着很多生物,体内还有布氏菌等多种微生物,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蚜虫以植物为食。植物通过筛管将以糖类为主的光合产物不断运至根、茎等器官。组成筛管的筛管细胞之间通过筛板上的筛孔互通。筛管受损会引起筛管汁液中Ca2+浓度升高,导致筛管中P蛋白从结晶态变为非结晶态而堵塞筛孔,以阻止营养物质外泄。蚜虫取食时,将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寻找到筛管,持续吸食筛管汁液,但刺吸的损伤并不引起筛孔堵塞。体外实验表明,筛管P蛋白在Ca2+浓度低时呈现结晶态,Ca2+浓度提高后P蛋白溶解,加入蚜虫唾液后P蛋白重新结晶。蚜虫仅以筛管汁液为食,其体内的布氏菌从蚜虫获取全部营养元素。筛管汁液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所含氮元素极少。这些氮元素绝大部分以氨基酸形式存在,但无法完全满足蚜虫的需求。蚜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来源如下表。

氨基酸

组氨酸

异亮氨酸

亮氨酸

赖氨酸

甲硫氨酸

苯丙氨酸

苏氨酸

色氨酸

缬氨酸

植物提供

\

布氏菌合成

\

注:“-”代表低于蚜虫需求的量,“+”代表高于蚜虫需求的量,“\”代表难以检出。
蚜虫大量吸食筛管汁液,同时排出大量蜜露。蜜露以糖为主要成分,为蚂蚁等多种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
蚜虫利用这些策略应对各种环境压力,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
(1)蚜虫生活环境中的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从生态系统功能角度分析,图中实线单箭头代表了_______的方向。
(2)蚜虫为布氏菌提供其不能合成的氨基酸,而在蚜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中,布氏菌来源的氨基酸与从植物中获取的氨基酸_______
(3)蚜虫能够持续吸食植物筛管汁液,而不引起筛孔堵塞,可能是因为蚜虫唾液中有_______的物质。
(4)从文中可知,蚜虫获取足量的氮元素并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对策是_______
(5)从物质与能量以及进化与适应的角度,分析蚜虫在冬季所采取的生殖方式对于种群延续和进化的意义_______
2022-09-08更新 | 6276次组卷 | 14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I.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第一次捕获了50只灰苍鼠,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第二次捕获了52只灰苍鼠,其中有标记的个体13只。
(1)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为______只/hm2。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可能会偏________
II.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图1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2)图A、B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3)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型。
(4)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水平,因为此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福寿螺原产于亚马孙河流域,我国引入后进行人工养殖。后来,由于福寿螺在野外迅速蔓延,种群密度逐渐增大,一些地方的秧苗遭到啃食,农作物减产。福寿螺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5)在亚马孙河流域,由于鸟类、鳖等与福寿螺之间形成了________关系,由此可以看出,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进行。
IV.现有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 mm3的血细胞计数板。将1 mL酵母菌样品加99 mL无菌水稀释,用无菌吸管吸取少许滴在盖玻片边缘,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6)观察到图中所示a、b、c、d、e 5个中方格内共有酵母菌44个,则上述1 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____________个。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