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2 道试题
1 . 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如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回答:

(1)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_____
(2)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_____
(3)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_____
(4)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_____
(5)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_____,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2022-08-14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三生物试题
2 . 下列左图表示某流速缓慢的河段,因A、B、C排污口不断排放氮、磷、有害物质a等污染物,使河段水体污染逐渐加重,1、2、3、4表示不同的调查段。如图表示该河段中3号调查段各营养级的部分生物种类受污染的情况。

(1)受污染的河段中,若生态系统能够恢复稳态,恢复速度最快的是______号调查段。
(2)该生态系统除右图中所涉及的成分外,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_。生物体内物质a含量沿食物链逐级增加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
(3)在4号调查段,若水生植食动物营养级中的鱼类出现大量死亡,将引发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调节,进而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崩溃。这说明外来干扰因素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本身就会受到损害。
(4)研究人员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银鸥的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时间间隔太久,有些被标记的银鸥已经死亡,则所得数据比实际结果________(用“偏低”/“偏高”表示)。
2022-04-0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等三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____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被天敌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
(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
(4)海洋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填“较高”或“较低”);恢复力稳定性__________(填“较高”或“较低”)。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2022-04-0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市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某城乡接合部回收农田建造人工湿地,将生活污水排入,利用植物(芦苇、藻类植物等)、动物(青鱼、浮游动物等)、微生物等多种生物对其进行处理,然后再排入自然水系,保护水体,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湿地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理由是_____。此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_____,从而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_____稳定性。
(2)如果大量污水排入湿地,会导致藻类暴发,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虾等死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能力是有限的。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会加重水体污染,这属于_____调节。藻类刚暴发时,为修复该湿地生态系统,从种间关系来考虑,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甲(3.56)、乙(12.80)、丙(10.30)、丁(0.48)、戊(226.50)是该河流中具有捕食关系的5个种群,括号中的数值为输入各种群的能量,单位是J/(cm2·a)。由它们构成的食物链(网)应为_____。丙会依据甲残留的气味寻找到甲,甲也会依据丙的痕迹躲避丙,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的功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乙为能量流经仓鼠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草原生态系统的土壤中有蚯蚓,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______
(2)图乙中能量C表示____________;在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中,A来自图甲中的______;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3)调查图甲中麻雀的种群密度宜采用____________法;调查牧草种群密度时,要成功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_;图中麻雀和蝗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4)在该生态系统中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狼和野兔,狼能够依据野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野兔,野兔也能依据狼的气味躲避猎捕,这说明了信息传递具有______的作用。
2022-01-09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杨-麦间作”是山东省推广的一种农林间作模式:“杨”指的是窄冠黑杨,“麦”指的是小麦。窄冠黑杨树冠小、遮荫小、根深,不与小麦争水肥。炎热的时候,窄冠黑杨可以调节农田小气候,为小麦适当遮荫,可避免小麦因干热风而提前干枯死亡。回答下列问题:
(1)山东的“杨-麦间作”比单独种植杨树或小麦每亩增加收入明显,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对增产的麦田进行调研发现:与单纯的麦田相比,“杨-麦间作”的麦田中害虫的数量很少;高大的杨树上栖息着多种鸟类。据此可以推断杨树上栖息的鸟类很可能属于______消费者。农林间作的麦田中不易爆发虫害,其原因是由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比较强。
(3)“杨-麦间作”的农田中需要不断地施肥,原因是_________(至少答出一点)。需要除去害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2001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植物与草食性昆虫之间的关系是,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请回答:
(1)甲种蛾幼虫与天敌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甲种蛾幼虫与烟草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甲种蛾幼虫与乙种蛾幼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
(2)由此可见,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烟草叶片释放出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属于___________
(4)写题中涉及生物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8-2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如图为某条小河流从高山湖泊进入大河的示意图及A处不同浮游植物在一年内的变化曲线图,其中工厂会向河流排污。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在调查高山、河流、湖泊中植物种类和数量时,在每个采样点要做到_____,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图中高山、河流、村庄在生物种类上的差异属于群落空间结构中的________结构。
(2)食品工厂向河流排污,导致鱼类因为缺少________而大量死亡使水体变浑浊,但是在村庄附近的河流又保持清澈见底,这依赖于该河流的________能力。
(3)根据图示推测,A处1~2月份无机盐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12月份限制浮游植物繁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4)调查表明,近年来高山冰川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加速了碳循环的哪一个环节?____________
2021-08-1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9 .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图中所示生物类群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____________是初级消费者
(3)丙和丁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流入丙中的能量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生物丁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长期遭到大量捕杀而导致灭绝、使得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
2021-08-13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
10 . 研究者采取“以蛛控虫,养螺灭草肥田”的主要措施,在某地实施了“稻—蛛—螺”的生态调控大田实验,与化学防治比较以研究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与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化防田相比,在稻田引入蜘蛛和螺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_的复杂性,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通过_______________调节有效控制虫害,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     
(2)用样方法调查稻田杂草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以研究“稻—蛛—螺”对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
(3)稻田实验期间,杂草和水稻之间构成_________关系,杂草和害虫的种类与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个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_
(4)“养螺灭草肥田”是因为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能将螺的粪便分解成无机物以促进水稻生长,其利用的能量属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
(5)研究表明“稻—蛛—螺”模式既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又能大大提高能量的______率,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2021-07-28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