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8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也就越高
C.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D.河流轻度污染后的净化恢复及火灾后草原的恢复均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2 . 某海洋牧场由于遭到严重污染,海草、海藻退化,鱼类等海洋资源的品种、数量锐减,海洋环境日趋“荒漠化”。通过开展礁、藻场和海草床建设等措施,该海域生物多样性日渐丰富,渔业资源持续高效产出。
(1)在投放人工礁的区域与未投放人工礁的区域出现环境差异,从而引起海洋生物呈现镶嵌分布,这体现出海洋生物群落的____结构。
(2)海洋牧场的生态修复过程中,要有效地选择藻类和海草的种类并进行合理布设,这体现了生态工程所遵循的____原理。人工藻场和海草床建设后,渔业资源增加的原因是____
(3)若某种鱼类以藻类为食,则其处于第二营养级,其同化的能量除去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其余能量去向为____
(4)海洋牧场A与邻近海域B、C主要消费者的群落结构指标见表。与邻近海域相比,该牧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高,据表分析其原因是____

群落结构指标

不同区域

丰富度指数

摄食来源多样性指数

海洋牧场A

6.70

5.86

临近海域B

4.61

3.29

临近海域C

4.86

4.25

2024-01-03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五)生物试题
3 . 下列关于生态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物种所处的空间位置和占用资源的情况,称为生态位
B.生物富集的渠道与能量流动渠道相同,与物质循环一样具有全球性
C.生态系统维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平衡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生态工程建设会增加生态足迹,遵循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原理
4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治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将是时代的主旋律。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都能够自给自足的系统
B.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C.对森林群落的计划火烧,是人类科学地对群落演替的控制
D.应通过合理引种吸收N和P能力强的植物来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稻鱼共生农田,即在水稻田中养鱼,是我国一种长期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1)稻鱼共生农田中存在图所示的部分营养关系,鱼与蜘蛛之间存在______关系。
(2)水稻田中常放养食谱广、适应能力强的丁桂鱼。生活在稻田中的所有丁桂鱼属于一个______。(单选)
A.种群B.群落C.生物圈D.生态系统

(3)稻田是温室气体CH4和N2O重要排放源之一,某课题小组调查研究不同稻田模式下CH4和N2O的排放量如表所示。
表“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4和N2O排放量(*表示有显著差异)


CH4(KgCO2.hm-2

N2O(KgCO2.hm-2

CH4和N2O(KgCO2.hm-2

水稻单作

5281.5*

716.1

1231.5*

稻鱼组合

3922.8*

688.2

946.8*

基于表数据,判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对减缓温室效应有无作用,理由是______
“稻-鱼-鸭”是我国稻作生产的重要模式(如下图)。其中,稻田可为鱼和鸭提供捕食、栖息的空间;鱼和鸭可疏松土壤、在取食和踩踏过程中可控制杂草与虫害、其粪便可培肥土壤。研究发现,该模式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发挥稻田的生产和养殖潜力,还对缓解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4)在图所示“稻-鱼-鸭”生态系统中,呈现的群落结构主要是______
(5)已知稻飞虱是影响水稻产量的有害生物,在“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下稻飞虱的生长曲线是______。(单选)
A.B.C.D.

(6)稻飞虱大规模爆发会造成水稻减产甚至绝收,影响稻飞虱种群数量的因素包括______。(编号选填)
①出生率       ②死亡率       ③迁入率       ④迁出率       ⑤性别比例       ⑥年龄结构
(7)假如稻田中鸭群的食物有杂草(60%)、稻飞虱(30%)和福寿螺(10%),而稻飞虱和福寿螺主要摄食水稻。若该生态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2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该生态系统中鸭群增加100kJ能量,需要消耗生产者的能量为______kJ。
(8)“稻-鱼-鸭”生态系统相比单作稻田生态系统更稳定,原因可能是______。
A.单作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存在捕食关系
B.“稻-鱼-鸭”模式丰富了稻田生态系统,延长了食物链
C.害虫与鸭群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稻田引入鱼鸭后,充分利用稻田生态位,提高了生态位效能

(9)“稻-鱼-鸭”模式相比较水稻单作具有明显的增产效应,有利于水稻生物量的积累,相关的原因可能有______
①CO2浓度增加②土壤含氧量下降③病虫害减少④杂草生长量减少⑤土壤肥力提高
6 .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可应用某些特殊植物改善农作物的生活环境和控制虫害。如利用害虫对某些特定植物所具有的视觉、触觉或嗅觉的喜好,在田间种植这些特定植物来吸引害虫,就可以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如在果园的果树下种植豆科植物苜蓿,能提高土壤中氮的含量,减少化肥的使用。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该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害虫与农作物的种间关系除捕食外还有____
(2)若某季节物种A看到物种B的数量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功能。利用特定植物来吸引害虫,主要是因为这些植物可为害虫传递____信息,从而调节种间关系,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3)种植苜蓿通过与根瘤菌蓿互利共生能提高土壤中氮的含量,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称,请从群落结构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角度分析,在果园的果树下种植苜蓿,其优点是____
(4)下图1为该果园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其中甲同化的能量通过遗体残骸和____流向分解者。甲、乙两个物种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是因为____(从营养结构或能量流动角度分析)。

(5)图2为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的示意图,假如图2中的a、c、d代表的能量值分别为n、36%n、48%n,则该动物同化的能量为____
(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是因为其有____
2023-12-25更新 | 58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入侵植物可通过3种途径影响食物网:一是入侵植物能够直接被土著草食者取食,通过上行效应按照原有的路径进入土著食物网;二是入侵植物所固定的能量通过引入新的消费者或者转变流通路径形成新的食物网结构;三是入侵植物通过非营养作用造成食物网中各级消费者的种群密度和行为活动等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土著生物群落和食物网结构。图中灰色部分表示植物入侵前土著食物网的物种组成,空心部分表示植物入侵后食物网的物种组成。

(1)三种途径中表示入侵植物不能被土著草食者摄食,而是通过引入新的草食者形成新的食物网结构的是途径____
(2)途径Ⅰ中C和N的种间关系为____,途径Ⅲ中C同化量的去向有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和________
(3)如果食物网中广食性消费者较____(填“多”或“少”),则入侵植物主要以途径Ⅰ影响食物网。
(4)以下案例是通过途径Ⅲ影响食物网的有____(多选)。
a、裂稃燕麦入侵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半干旱草原后产生的碎屑能够增加土壤的湿度,从而促进土著植物的生长,导致食物网结构发生改变
b、林下入侵植物葱芥能够通过根系向土壤中分泌芥子油苷,抑制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互利共生)的生长,从而影响土著植物的生长繁殖,改变森林群落组成
c、穗状狐尾藻入侵河口湿地后,为一些无脊椎动物和幼鱼提供了庇护场所,形成了更为复杂的水生食物网结构
d、其地入侵植物含羞草可被当地多种植食性昆虫取食
(5)某植物入侵某地区后,生长迅速,导致当地动物多样性降低的原因有_____。如果要控制该植物的种群密度,除了人工除去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写出一点即可)。
8 . 在塑料制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微塑料(直径小于5mm的含碳有机物),主要种类有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等,它们以颗粒等形态释放到环境中,影响动植物生长及人类健康。图1为某地区微塑料的迁移示意图。
   
(1)下列①—⑧中,中无脊椎动物和家禽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__,他们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非生物因素②生产者③消费者④分解者⑤捕食⑥种间竞争⑦寄生⑧共生
(2)图1中微塑料迁移到人体体内通过的食物链条数有           。(单选)
A.1条B.4条C.5条D.8条

微塑料能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功能,表为PE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图2为放线菌降解PE的模式图。

土壤微生物群落

碳利用率

丰富度

多样性

放线菌

+++

++

++

细菌

+

-

-

真菌

++

++

-

病毒

=

=

=

“+”促进;“-”抑制;“=”无影响
   
(3)含有图3所示细胞结构的生物最有可能是表中的       。(单选)
   
A.放线菌B.细菌
C.真菌D.病毒

(4)据表推测,该地区被微塑料污染后,表中的_________可能逐渐成为优势类群,这种群落的演替称为____(初生/次生)演替。该微生物类群成为优势类群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多选)。
A.该微生物类群可降解微塑料成为其碳源
B.其他微生物类群不能降解微塑料
C.微塑料抑制其他所有微生物类群的生长
D.其他微生物类群对微塑料的降解能力低
(5)据图2分析,下列编号为①—⑧的细胞结构或物质中,直接参与降解PE的有________,参与胞外酶的合成和分泌的有________。(编号选填)
①细胞膜②溶酶体③核糖体④内质网⑤高尔基体⑥DNA⑦胞内酶⑧胞外酶
(6)据表推测,在PE污染土壤后,生活在其中的放线菌的生长曲线最可能的是       。(单选)
A.   B.   C.   D.   

科研人员采用水培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的聚苯乙烯(PS)对生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得到表数据。表中C、D、E实验组均含1%甲醇用以溶解PS; RuBisCo酶可催化CO2形成三碳化合物。

组别

处理

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1)

总叶绿素(mg.g-1)

胞间CO2浓度(μmolCO2.mol-1)

RuBisCo酶活性相对值(U.mg-1)

A

对照

19.83a

7.94a

393.67a

0.165a

B

1%甲醇

19.82a

7.94a

393.00a

0.164a

C

0.25%PS

19.63b

7.51b

400.00b

0.160b

D

0.5%PS

16.44c

7.31c

422.33c

0.156c

E

1%PS

14.36d

7.05d

438.67 d

0.150d

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统计学上差异显著
(7)表中测定叶绿素含量所用的方法是           。(单选)
A.层析法B.差速离心法C.同位素标记法D.分光光度法

(8)据表中数据分析,实验组的胞间CO2浓度高于对照组的原因可能是实验组生菜幼苗       。(单选)
A.吸收的光能较多
B.吸收的CO2较多
C.碳反应强度较弱
D.光反应合成的ATP、NADPH较多

(9)以下对该实验处理及结论描述正确的是      。(多选)
A.甲醇可增强生菜光合作用强度
B.设置B组的目的是排除甲醇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C.PS可能破坏叶绿素结构导致生菜净光合速率降低
D.低浓度PS对生菜生长没有影响,高浓度PS危害生菜生长
E.PS能降低RuBisCo酶活性从而直接导致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少

某学校多个研究小组按图4所示操作步骤筛选出降解PE能力较高的菌株DL-1和DL-2。表为某一小组配制的过程③和过程④培养基的成分表。
成分过程③过程④
葡萄糖+-
(NH4)2SO4++
NaCl++
KH2PO4++
微量生长因子++
PE-+
琼脂++
“+”添加; “-”未添加
   
(10)过程③纯化培养时接种的方法一般可以是______,目的是得到______。(单选)
A.单个目的菌B.大量目的菌C.单个目的菌菌落D.大量土壤微生物
(11)表中过程③和过程④中的培养基成分配制的不合理之处有         。(多选)
A.过程③中没有添加PE
B.过程③中不应添加葡萄糖
C.过程④中不应添加PE
D.过程④中应添加葡萄糖
E.过程④中不应添加琼脂

(12)科研人员测定了DL-1和DL-2的 DNA序列,发现它们分属于黄曲霉和波兰青霉,这为研究它们的进化历程提供了              。(单选)
A.化石证据B.比较解剖学证据
C.细胞生物学证据D.分子生物学证据
9 . 某地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林地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种
草本植物灌木乔木
1草丛3620
2针叶林58162
3针阔叶混交林672719
4常绿阔叶林1103018
(1)该林地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演替,对第3演替阶段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___法对植物丰富度进行调查。
(2)研究群落的___,需要调查不同物种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情况,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___,调查发现群落中生活的不同鸟类的觅食生境相对稳定,这说明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___,其意义是___,产生的原因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__的结果。
(3)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由上述群落组成的生态系统中抵抗力最强的是___生态系统,判断依据是___。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除了控制干扰强度外,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___
2023-12-19更新 | 29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10 . 叶螨的成螨和幼螨均会吸食叶片的汁液,危害植物。某棉田中存在侵害棉株的土耳其斯坦叶螨,为防治该叶螨,棉农引进了其天敌深点食螨瓢虫。回答下列问题。
(1)棉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叶螨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若要研究深点食螨瓢虫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____(答出三点)。
(2)研究表明,当棉株遭受叶螨侵害后,能产生某种化学物质,从而抑制其他叶螨的侵害,该过程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
(3)甲同学认为该生态系统中存在棉花→土耳其斯坦叶螨→深点食螨瓢虫的捕食食物链,而乙同学认为不存在,你认为哪位同学的说法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
(4)该生态系统中深点食螨瓢虫同化的能量除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外,其余部分的去向是____。与用化学农药防治叶螨相比,棉农利用深点食螨瓢虫防治叶螨的优点是____(答出两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