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环境是外界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图1和图2分别是人体肺部和肝部的局部组织示意图,请根据相关信息作答:

(1)A、B、C、D处的液体的名称分别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2)内环境的_____________和理化性质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达到内环境的稳态,而理化性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3)①②处的血糖浓度较高的是__________,③④处的氧气浓度较高的是__________。一个O2分子从肺泡腔来到D细胞内并被利用消耗,至少穿过了_________层生物膜。
(4)酒精(学名乙醇)的代谢主要在肝脏中完成,其代谢途径如图所示。

饮酒后服用或注射头孢类药物可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即乙醛中毒,严重者可出现呼吸抑制、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危及生命。由以上信息可知,头孢类药物主要抑制____________的活性。
2 . 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回地球,3名航天员历时3个月的太空生活取得圆满成功。宇航员必须穿上特制的航天服,乘坐专门的载人航天器,才能在太空中安全地生活和工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航天服、航天器能为宇航员提供呼吸用氧,并能控制压力和温度
B.宇航员只要内环境能维持稳态,生命活动就一定能正常进行
C.除了宇航员个体水平,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
D.不管外界环境变化多么剧烈,宇航员的内环境稳态都不会破坏
2021-11-18更新 | 40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11月)生物试题
3 .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是一种反射性调节。人体通过呼吸调节血液中的O2、CO2、H+水平,动脉血中的O2、CO2、H+这些化学物质的含量变化又通过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强度,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某科研工作者分别研究了血液中三种物质含量变化对肺泡通气的影响,结果见如下图,下列选项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内O2、CO2、H+通过体液运输刺激化学感受器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B.图中随血液内O2、CO2、H+浓度的增大,肺泡通气量变大,呼吸加深、加快
C.临床上给病人输入O2时,往往混合5%的CO2,以保证病人正常的肺泡通气量
D.肺炎等疾病导致机体呼吸不畅会引发血液中CO2、H+浓度增大,影响内环境稳态
4 . 人体在生活中需不断从外界补充各种营养物质和矿物质以满足生命活动所需,同时不断将内环境中的各种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排出体外。下列有关外界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尿病患者使用注射器将胰岛素注射进血管
B.氧气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中并与血红蛋白结合
C.肾脏收集体内多余水分和代谢废物并形成尿液汇集到膀胱中
D.牛奶经食道进入胃中被蛋白酶等分解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2023-04-13更新 | 240次组卷 | 2卷引用:阶段检测:第二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5 .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既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也是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教育手段。某男同学按此标准完成1000米跑测试后,其内环境的变化不包括(       
A.浓度上升B.pH值上升C.温度上升D.渗透压上升
6 . 进入海拔3千米以上地区时,第1~2日急性高原反应症状最明显,之后逐渐减轻,大多6~7日基本消失,少数可持续存在。主要表现为头痛、记忆与思维能力减退及失眠、多梦等。患者呼吸加深、频率增加。部分患者有发绀、血压升高等反应。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1)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
(2)内环境的变化不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
(3)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紊乱,此时代谢速率一定下降。(      )
(4)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由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共同完成的。(      )
(5)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
2023-08-18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1.2 内环境的稳态
7 . 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直接从内环境中选择性地吸收所需要的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正常人尿液通常可检测出下列物质中的(       
A.尿素B.生长素C.Na+D.葡萄糖
8 . 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地球后宇航员面部出现肿胀,这是因为在失重状态下,人的体液是均衡分布的,上半身和头部由于体液充斥,内压的扩张作用导致肿胀,这种现象称为“太空浮肿”。宇航员除面部浮肿外,还会出现多尿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太空浮肿现象可能与全身体液重新分布有关,其中体液包括__________,细胞代谢产生的水分能否直接排出体外,并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
(2)神经系统的激素调节模式如图所示,宇航员多尿时,体内的激素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含量较少,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该激素的受体蛋白基因表达于__________细胞。太空阴影面异常寒冷,分析参与宇航员体温调节的主要激素与图示激素调节模式的对应关系为:_________(答两种)。
2023-05-20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陕西省铜川市一中高三下学期八模理综生物试题
9 . 内环境稳态失衡可导致疾病,内环境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缺氧导致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______,使内环境的pH略有_____(填“上升”或“下降”)。
(2)某人因一次性饮水过量,会出现组织细胞肿胀、功能受损的症状,医生采用静脉注射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的方法为其治疗,使其恢复正常,该治疗方法的原理是静脉滴注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______,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注射的作用效果较_______(填“快”或“慢”),原因是_______
(3)从细胞的生命活动角度分析,人体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的意义是某同学认为,只要保证内环境的温度、pH和渗透压维持在稳定范围内,就说明内环境处于稳态,该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_
2023-11-10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0 . 下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①~④代表体液,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
(2)红细胞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穿过_________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有_____________
(3)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液体的CO2浓度___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A端;饥饿时B端液体的血糖浓度___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A端,肝细胞内导致该结果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_____
(4)①与③相比,含量上较多的有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_____
a.Na+ b.K+ c.蛋白质 d.Cl-
(5)下列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有_____________
a.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b.班氏丝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引起淋巴管阻塞
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慢性肾炎病人长期出现蛋白尿
2021-11-24更新 | 2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