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免疫调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名校
1 .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在“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佑。两位科学家分别研究的是两种蛋白质CTLA-4和PD-1,这两种蛋白质都对免疫系统具有抑制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内癌变的细胞会成为抗原,被效应T细胞攻击
B.可以通过提高CTLA-4和PD-1的活性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C.临床上通过增强这两种蛋白质的生理活性,可用于治疗癌症
D.这两种蛋白质的缺失,可能引起免疫细胞过度活化导致自身免疫病
2019-10-21更新 | 2158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
2 .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TasukuHonjo),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疫治疗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恶性肿瘤患者体内T细胞功能往往是被抑制的,这两位科学家发现,T细胞表面的CTLA-4蛋白和PD-1分子会对肿瘤细胞“手下留情”。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发生恶性肿瘤与机体免疫功能的缺失密切相关
B.对癌变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C.人体所有细胞都有CTLA-4基因和PD-1基因
D.注射对抗CTLA-4蛋白和PD-1分子的抗体,激活T细胞,可有效治疗恶性肿瘤
3 . 201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Tasuku Honjo在T细胞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膜蛋白PD-1,基于其 作用机制的研究或许就能有效抵御癌症,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PD-1和PD-L1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相同,但空间结构不同
B.PD-1和PD-L1的形成均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
C.T细胞不能表达PD-L1是因为其细胞内没有控制PD-L1合成的基因
D.PD-L1抗体可有效杀死肿瘤细胞,PD-1抗体对肿瘤细胞无作用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0.4) |
4 . 细菌侵入人体后,有些种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另一些种类存在于人体的内环境中。为探究某种细菌a的存在部位,科学家以从未感染过此细菌的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小鼠的生理状况相同),结果如下表。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步骤
组别
1给小鼠注射适量的细菌a给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分离T细胞分离血清分离T细胞分离血清
2分别注射已经感染细菌4的小鼠,培养一段时间
3检测小鼠脾脏中细菌a的数量
结果+ + + + ++ + + ++ + + +
(分离的T细胞中含有效应T细胞;“+”表示细菌a数量的多少)
(1)实验中,对照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2中小鼠感染细菌a的天数应___________,这属于对实验中___________变量的控制,在注射细菌a或生理盐水之前,还需要增加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结果分析,由于乙组和丁组的细菌a数量基本相同,说明通过___________免疫不能有效的抑制细菌a的增殖。通过甲组的结果说明细菌a生活在___________
2018-03-05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频繁爆发禽流感疫情。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当人感染禽流感病毒时,较好的治疗方法是直接注射康复患者的血清,因为血清中含有抵抗该病毒的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可以由________________增殖分化而来。
(2)禽流感病毒存在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两种类型,某同学想探究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是否可以作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的疫苗,请你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写出第二步及后面的实验步骤,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目的:探究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是否可以作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的疫苗。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和用具: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健康家禽若干只、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特殊培养液、注射器等(提示:可用特殊培养液配制一定浓度的禽流感病毒,浓度和剂量不作要求)。
实验过程:
第一步:取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健康家禽若干只,平均分为两组,编号为甲组和乙组。
第二步:分别向甲组和乙组家禽体内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假如一段时间后甲、乙两组家禽均存活,再分别给甲、乙两组注射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__,观察两组家禽的生活状况。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甲组家禽存活,而乙组家禽死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甲、乙两组家禽都死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2017年10月2日,3位美国科学家因“发现了调控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人体的褪黑素是机体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内源激素,其分泌有昼夜节律,晚上分泌得多,白天分泌得少,具有调整睡眠的作用。如图所示为光周期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生物钟的调控。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褪黑素的分泌是由反射活动产生的结果,此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调节生物钟的中枢是___________。褪黑素由松果体分泌后,经体液运输到下丘脑视交叉上核,褪黑素会反过来影响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活动,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_调节。       
(2)有人喜欢长期熬夜玩手机或电脑,从而扰乱了生物钟,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熬夜时还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褪黑素能通过多种途径来调节免疫功能,研究表明在淋巴细胞中含有特异性褪黑素受体,说明褪黑素能___________,从而影响免疫力。
(3)人体的昼夜节律打乱,对病毒的抵抗力下降。如H7N9型流边病毒入侵人体后,部分B细胞活化为相应的浆细胞并产生特定抗体。B细胞活化为浆细胞,一般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般患者初次感染时,14天后可以在体内检测到相应抗体,再次感染时第2天就能检测到该抗体。请简要解释再次感染时抗体迅速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018-02-21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0.4) |
7 . 甲、乙两人在工作时,手指都不慎被扎伤。甲因没有及时治疗引发伤口红肿,体温升高,一段时间后恢复了健康。乙按医嘱静脉滴注了抗生素,伤口很快恢复。请回答:
(1)手指被扎时会发生缩手反射,但乙在医院静脉滴注时并未发生缩手反射,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
(2)从伤口感染到恢复健康的这段时间,引发甲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细胞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种)。乙通过静脉滴注抗生素恢复健康,其中抗生素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3)甲体温恢复至正常过程中,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05-12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5月教学质量检测(高考模拟)理综生物试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0.4) |
8 . 下图1表示抗体(IgG)的基本结构,其中恒定区域(Fc),能够与受体(Fc受体)结合;图2表示抗体发挥作用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抗体是在抗原刺激下,由____________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____________;人体浆细胞可以来源于____________细胞。
(2)由图1和图2得知,抗体分子是以__________区域与病原体结合,Fc区与巨噬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_结合。这实际上在病原体和巨噬细胞表面之间形成了一个类似桥梁的联系,使得病原体与细胞接近,从而利于巨噬细胞对其吞噬。
(3)图示中巨噬细胞随后对抗体修饰过的病原体进行吞噬,属于____________免疫过程。
(4)病毒是一种依靠结合于细胞表面特定受体分子而进入细胞的寄生物。HIV的受体分子存在____________细胞表面。当HIV入侵时,抗体能与HIV结合,从而阻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将与靶细胞结合,使其裂解释放出病毒。
2017-04-25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卷生物试卷
9 . 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极其生理示意图。

(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___________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Ach);Ach与__________结合后,引发肌膜发生电位变化,引起肌肉收缩。
(2)重症肌无力患者免疫系统把Ach受体当作抗原,产生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后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信号转变过程受阻。该疾病在免疫学上属于_______________病。
(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_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_________免疫的应答。
2017-03-10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10 . I、受损伤的马铃薯细胞内酚氧化酶(PPO)和底物(酚类物质)直接接触,引起马铃薯的褐变,为探究温度对PPO活性的影响,实验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1)PPO粗提液的提取
低温下将新鲜马铃薯用蒸馏水洗净、去皮,取20g样品放入含50mL磷酸缓冲液(PH值为5.5)的研钵中,同时加入少量石英砂,研磨、离心、上清液即为PPO的粗提液,加缓冲液研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不同温度下PPO活性的测定

①实验步骤顺序有不妥之处,请改正________
②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条件,PPO具有相同的活性,从酶的特性分析其原因是____
③为进一步探究PPO最适温度,应在______范围内设置温度梯度。
II.下图表示银环蛇毒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细胞①的作用是_______,细胞③通过_____过程产生细胞④和⑤。
(2)通过途径,物质B的产生特点主要是___________
(3)人们通常将毒的银环蛇毒注入马体内,一段时间后,提取马的血清,制成抗银环蛇毒的药物。马血清中药物成分是由图中_______(填序号)细胞合成的。为了检测提取的血清中是否已含有所需的药物成分,通常用_______对该血清进行检测,该血清中有效的药物成分是马体通过_____(生理过程)产生的。
2016-12-12更新 | 4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