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反射与反射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1 . 据报道,浙江等地发生多起因食用海丝螺引起的中毒事件,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是海丝螺含有的河豚毒素(tetrodotoxin,简写为TTX)。TTX是一种剧毒的非蛋白神经毒素,其具体作用机制是TTX能选择性地与肌肉、神经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钠离子通道受体结合,阻碍Na+内流,从而阻止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使神经、肌肉丧失兴奋性。研究表明,河豚毒素对Na+通道的影响可能是其镇痛的机制。请回答:

(1)正常情况下,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____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____流,细胞膜内外的电位是____
(2)图甲表示在一定浓度的Na+溶液中的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____,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
①图中三个神经元间信息的传递方向为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②若在溶液中加入一定剂量的河豚毒素,一段时间后,在a点给予刺激,b点____(填“能”或“不能”)释放神经递质,c点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3)图乙中①~④表示河豚毒素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____(填序号)。
2024-04-0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教学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2 . 打篮球是一种全身肌肉参与的协调运动,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动过程中交感神经占据优势,出现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等现象
B.躲避敌方进攻时,大脑皮层可接受躯体运动神经传来的兴奋
C.大脑皮层可对脊髓、小脑进行调控,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D.运动员传球时,脑部经和脊神经部参与支配机体内脏器官
2024-01-18更新 | 70次组卷 | 38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教学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3 . 图1是用橡皮锤轻轻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膝跳反射的示意图,图2是突触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叩击引起的膝跳反射属于____________反射。叩击使伸肌受到牵拉,刺激其中的肌梭(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元传到脊髓,使传出神经元A兴奋引起伸肌____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还使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产生______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后释放神经递质,进而导致传出神经元B支配的屈肌____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从而协调完成膝跳反射活动。
(2)图2中,细胞X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内为___________(填“正”或“负”)电位。当兴奋沿着轴突传导至轴突末梢时,轴突末梢对Ca2+的通透性增大使其大量内流,Ca2+进入突触小体内的主要作用是促进______________与①融合。大多数神经递质是小分子物质,但大多以胞吐作用释放到[②]_____________中。在①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已知细胞外钙离子较多时会在膜上形成屏障,使钠离子内流减少。若某测试者血钙含量偏高,在进行膝跳反射实验时,图1中伸肌等相关肌群将表现为____________
(4)研究表明,在突触小体未产生动作电位的情况下,用微电极在细胞Y上也会记录到随机产生的、幅度几乎相等的微小电位变化,如图3所示。结合图2分析导致该电位变化产生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细胞Y内的K+不断持续少量外流造成静息电位的连续波动变化
②未刺激时突触小泡也会随机与突触前膜融合,会释放少量神经递质引起微小电位变化
③发挥作用后的神经递质没有被彻底降解,极微量的神经递质引起微小的电位变化
④因某种原因细胞Y膜上的离子通道透性增大,少量Na+内流引起微小的电位变化

(5)在某些突触中,突触小体产生动作电位后,细胞Y上记录到电位负值增大的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如图4所示。已知K+通道和Cl-通道都参与了IPSP的形成,IPSP产生的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_
2023-11-2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4 . 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通过A→C→D→E的过程可以调节血糖平衡,这一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C.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2023-11-11更新 | 219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乙表示神经中枢,甲、丙未知。神经元A、B上的1、2、3、4为四个实验位点。现欲探究A是传出神经元还是传入神经元,某研究小组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位点2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刺激位点4,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入神经元
B.刺激位点4,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1次,则A为传出神经元
C.刺激位点1,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出神经元
D.刺激位点1,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1次,则A为传出神经元
2023-11-07更新 | 93次组卷 | 49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教学质量调研生物试题
6 . 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图甲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B.图甲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若图乙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
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7 . 俗话说“苦尽甘来”,但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即便在苦药里加糖,仍会感觉很苦。研究发现,甜味和苦味分子首先被味细胞(TRC)识别,经一系列传导和传递,最终抵达大脑皮层的CeA和GCbt区域,产生甜味和苦味(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冲动在①处传递和②处传导形式分别为化学信号和电信号
B.CeA产生的甜觉不能传至苦味中枢GCbt,所以“甜不压苦”
C.GCbt产生的苦觉会抑制脑干中甜味神经元,因此“苦尽”才能“甘来”
D.甜味和苦味分子引起大脑皮层产生相应感觉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2023-09-30更新 | 498次组卷 | 38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的B由_________组成。
(2)图2中,d是_________,内含神经递质,绝大多数神经递质尽管是小分子物质,但仍通过_________方式释放到b中,其意义在于_________
(3)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_____(填图中字母);膜内的电流方向是______________
(4)如图4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5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据图回答:
   
①图4状态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5中的_________区段的电位。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则图4的指针有何变化?_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偏转。
②图5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引起的是_________区段的变化,_________区段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到正;若细胞外液Na+浓度升高,C点将__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9 . 下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是______(填字母),图2中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_。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___(填字母),该兴奋状态的形成的原因是因为_____________的结果,其进入膜内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填“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3)下图4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装置,图5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据图回答:
   
①图4状态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5中的区段电位,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则图4指针有何变化?_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变”)偏转。
②图5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引起的是_________区段的变化。
(4)上图6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科研小组将三个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给e点一个强刺激,乙电流计指针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偏转;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b点的静息电位将________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2023-09-21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合调研生物试题
10 . 嗅感觉神经元(ORN)顶部突起形成许多短而细的嗅纤毛埋于鼻道上皮粘液腺所分泌的粘液中,嗅纤毛膜上的嗅觉受体蛋白与相应气味分子特异性结合后产生神经冲动,由ORN底部轴突形成的嗅神经可将该冲动传导至颅腔内的嗅球(嗅觉的初级中枢)。不同气味的化学分子激活不同的ORN,引起嗅神经上产生不同频率的神经冲动,经嗅球整合信号后传入大脑的嗅皮质中枢,从而产生不同的嗅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味分子与嗅纤毛膜上嗅觉受体的特异性结合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
B.茉莉花香唤起耄耋老人的儿时记忆,这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C.气味化学分子若持续存在,则嗅觉感受器可持续产生神经冲动使大脑产生嗅觉
D.嗅觉的产生需要借助功能正常、结构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是一种非条件反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