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式,但免疫排斥仍是术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1)图1为供体肝细胞在患者体内发生的免疫排斥反应的部分过程。巨噬细胞是吞噬细胞的一种类型,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它与_______(答出两种)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如图1所示,可用于反映吞噬细胞具有抗原呈递能力的物质有________,图1中T细胞产生的不同类型细胞包含_______
(2)为探讨吞噬细胞表面高表达S蛋白与免疫排斥的关系,研究者将阻断S蛋白功能的抗体注射给大鼠,对照组注射无关抗体,检测两组大鼠肝移植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与肝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结果如图2所示。结果表明_______
(3)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将特异性载体包裹siRNA注射给大鼠,siRNA进入吞噬细胞干扰S基因的表达。实验如下,①②③的处理依次是________,实验结果说明干扰S蛋白表达的作用是_______

组别

1

2

3

4

实验处理

-

-

静脉注射包裹无关siRNA的载体

实验结果

有抗原呈递能力的吞噬细胞占比(%)

8.92

0.13

72.34

0.01

排斥反应程度相对值

1.4

0

8.6

0

注:排斥反应程度相对值大于3.0可判定为发生排斥反应
(4)研究者提取了上述四组小鼠的吞噬细胞与T细胞共同培养,检测细胞毒性T细胞的数量。若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则进一步支持(3)的实验结论。基于上述研究,S蛋白有望成为克服肝移植免疫排斥的新靶点,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哪些问题___________
2023-11-16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期中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2 . 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为MHCⅠ类和MHCⅡ类分子,MHCⅠ类分子的主要作用是与胞内蛋白、核蛋白和病毒蛋白形成抗原-MHCⅠ类复合物,并呈递给细胞毒性T细胞,诱发特异性细胞杀伤效应;MHCⅡ类分子主要表达于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上,主要作用是以抗原-MHCⅡ类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呈递给辅助T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MHC分子在胚胎发育中产生,在人体所有细胞上都存在
B.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呈递的是抗原-MHCⅡ类复合物
C.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会攻击自身带有抗原-MHCⅡ类分子的巨噬细胞
D.癌细胞表面嵌有抗原-MHCⅠ类复合物,因而可以被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识别
2023-02-28更新 | 504次组卷 | 27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等级考试生物试题
3 . 胰腺癌素有癌症之王的称号,在确诊5年后,患者的存活率只有5%。高死亡率的原因是在癌症晚期前没有任何症状,而且胰腺癌细胞的扩散速度非常快。胰腺癌细胞会释放出CXCL16因子,CXCL16因子能够吸引非攻击性免疫细胞在癌细胞周围聚集。研究人员试图通过提高免疫系统攻击胰腺癌细胞的效率,以达到治疗胰腺癌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主要依赖于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
B.胰腺癌细胞周围聚集的非攻击性免疫细胞有利于机体对癌细胞的清除
C.放疗、化疗方法可诱导癌细胞突变成正常细胞,以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D.使特定细胞表达出CXCL16因子的受体可能会提高胰腺癌患者的存活率
4 . 树突状细胞(DC)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吞噬和呈递抗原。当受到抗原刺激时,其表面标志性蛋白CD80、CD83和CD86会大量表达,从而激活T细胞,发挥免疫应答作用。DC功能低下的部分患者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不能产生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应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C会增强特异性免疫反应
B.DC能识别和呈递多种抗原
C.正常人体接种疫苗后,激活T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
D.DC功能低下的患者接种疫苗后,DC表面CD80、CD83、CD86的表达较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细胞因子风暴”是指机体在感染微生物等情况下,体液中多种细胞因子迅速大量产生的现象。该过程会导致组织细胞的损伤,严重时危及生命。如埃博拉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就可能引发“细胞因子风暴”。请回答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
(1)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有:促进__________的增殖和分化;在__________的协调配合中起调控作用。除了分泌细胞因子外,辅助性T细胞还能够发挥的作用是_____
(2)一般认为,“细胞因子风暴”是免疫系统对新的、高致病性的病原体的过激反应造成的。针对这样的病原体,疫苗就显得尤为重要。某科研团队研制了一种针对某新型病毒A的疫苗X,欲通过实验检测疫苗X的效果,并在该实验中探究IL-1(一种细胞因子)是否有增强该疫苗效果的作用,请完善实验及分析过程。
实验材料与药品:未接触过病毒A的实验用仔猪若干只,医用注射器若干,含IL-1的缓冲液,不含IL-1的缓冲液,疫苗X,病毒A制剂等。
实验过程及分析:
①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实验仔猪,均分为4组,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
②甲组注射一定量的疫苗X和含IL-1的缓冲液;乙组注射_____,丙组注射_____,丁组不做处理。各组仔猪给予相同且适宜的环境培养。
③7天后,检测各组仔猪体内_____,然后对甲、乙、丙三组注射_____,丁组不做处理。各组仔猪继续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④一段时间内,每天观察各组仔猪_____,并检测_____。当实验结果为_____时,IL-1有增强该疫苗效果的作用。
6 . DC是一种树突状细胞,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T细胞表面的PD-1和癌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后,使其无法识别癌细胞,导致免疫逃逸,“PD-L1”是一种免疫逃逸蛋白,让人体免疫系统产生“这是好人”的错觉;来那度胺是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临床用于肿瘤的治疗;骨骼肌细胞可通过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IL-23、IL-10对免疫细胞的活性发挥调控作用。关于以上事实推测错误的是(       
A.DC能特异性识别抗原,DC对抗原的处理主要依靠溶酶体
B.来那度胺可能减少了PD-1和PD-L1的结合进而维持T细胞的活性
C.PD-L1蛋白过量会抑制自身免疫细胞的功能属于自身免疫病
D.IL-23、IL-10等细胞因子作为信号分子只作用于B细胞表面受体发挥作用
7 . 健康人的子宫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可能引发罹患子宫颈癌。HPV入侵机体感染细胞a后,机体做出免疫应答,细胞b与细胞a结合,细胞b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颗粒酶通过细胞膜上的孔道进入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穿孔素和颗粒酶属于细胞因子,以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B.细胞b是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并裂解靶细胞
C.颗粒酶进入细胞a,可能激活细胞a启动细胞凋亡,暴露HPV
D.HPV抗体可与血液中的游离的HPV特异性结合并使其降解
8 . 某些T细胞在癌组织环境中能合成膜蛋白CTLA-4,这种膜蛋白对T细胞的杀伤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因此这个蛋白被称作“刹车分子”。科学家发现,只要使用CTLA-4抗体抑制CTLA-4蛋白,就能激活T细胞,使T细胞持续攻击癌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提高膜蛋白CTLA-4的活性,细胞免疫功能将增强
B.T细胞增殖分化前需接受癌细胞膜表面抗原的刺激
C.CTLA-4抗体抑制CTLA-4蛋白的作用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癌细胞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自稳功能
9 . 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内环境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
B.⑧可表示垂体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⑧分泌量增加
C.图中③、⑤、⑧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和激素
D.若⑥表示某抗原入侵,则不能识别该抗原的细胞有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等
10 . 引发丙肝的真正“元凶”—HCV,是一种具有包膜的RNA病毒,其基因组可编码至少10种蛋白质,包括3种结构蛋白和7种非结构蛋白。其中编码E1、E2包膜蛋白的基因具有高度变异性,使HCV容易逃脱机体的免疫防御而难以被清除。非结构蛋白NS3和NS4A可形成蛋白酶复合物,对HCV复制过程中的多聚蛋白进行加工;NS5A参与病毒的复制和组装,NS5B则是一种RNA聚合酶。编码这几种非结构蛋白的基因序列在HCV中相对稳定。HCV与肝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在细胞内进行R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组装成新的病毒后释放,会对肝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慢性丙肝患者在感染后的20~30年,有10%~20%会发展为肝硬化,其中1%~5%肝硬化患者会发展为肝癌。由于HCV感染者在慢性肝炎期几乎无症状,很容易造成感染的进一步扩散。如何防止HCV传播及持续感染并最终消灭HCV是世界各国科学家面临的共同研究课题。
(1)在HCV感染的急性期,会引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在________免疫过程中,B淋巴细胞识别HCV作为其活化的第一信号,_________细胞与B细胞结合,为其提供第二信号和细胞因子,B细胞才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_______________发挥免疫效应。此外,活化后的_______________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并发生免疫应答。
(2)当HCV感染进入慢性期后,由于病毒蛋白对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导致机体对HCV的免疫应答效果差,病毒难以被清除,尽早检测确诊成为防治丙肝的关键。下列受检者血液中的哪些指标可以作为诊断依据                
A.HCV抗体B.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C.HCV RNAD.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
(3)目前已经开发出系列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使丙肝治愈率高达90%以上。DAAs都属于病毒蛋白抑制剂,作用的靶点包括非结构蛋白NS3、NS4A、NS5A、NS5B等。研究人员发现包膜蛋白E1不适合作为药物靶点,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WHO提出2030年要在世界范围内消灭丙肝,结合文中信息,提出两种你认为可行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