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5 道试题
1 . 在一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大量样方,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下图为磨山西峰景区南坡和北坡几种植物的频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选取样方时,要随机取样,且样方数量和样方面积要合理
B.马尾松是南坡频度最高的植物,但不一定是南坡群落的优势种
C.小叶栎是北坡频度最高的植物,说明小叶栎密度在北坡群落中最大
D.同种植物在南北坡的频度不同,说明物种占据的生态位与环境有关
2023-05-27更新 | 490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5月模拟训练生物试题
2 . 某一片小麦田中,长着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鼠、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
(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___法。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
(2)消灭某种虫害时,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__,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结果直接影响害虫的种群数量,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
(3)研究小组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内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偏大、偏小)。
(4)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中的数量变化属于______型增长。
(5)如图1时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图2表示某种草原布氏田鼠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的变化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据图回答问题:
   
图1中种群数量以A曲线增长时,种群增长率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少”)。图2中,当R值为b点对应的数值时,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___
3 . 种群研究的核心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就是该草地杂草种群的种群密度
B.由于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种群增长到一定数量就会保持稳定
C.只有影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环境因素才能影响种群数量
D.调查青蛙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
4 . 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A.样方法B.灯光诱捕法
C.标志重捕法D.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5 . 乔木种群的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可以反映种群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人员调查了甲、乙两地不同坡向某种乔木的径级结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I和II为幼年期,III和IV为成年期,V和VI为老年期
A.甲地III径级个体可能在幼年期经历了干旱等不利环境
B.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比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高
C.甲、乙两地阴坡乔木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
D.该乔木在阳坡和阴坡的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6 .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林中稀有高大乔木的数量时可采用样方法
B.可根据鸟类鸣叫的个体差异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C.估算某种山花种群密度时应舍弃数值最大的样方
D.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种群密度时应选择该植物分布密集的区域
2023-04-28更新 | 70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届湖北省武汉市一中高三5月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7 . 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在实践中有重要应用。下图1表示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图2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将1mL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3倍后的计数结果,图3是某同学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细胞时进行的操作。请回答问题:


(1)用标记重捕法对某池塘内鲫鱼数量进行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条,全部进行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160条,其中带标记的鲫鱼有10条,由于重捕过程中操作不当,重捕的个体中标记的个体死亡了2条,则该池塘内的鲫鱼约为_________条。
(2)在_________、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符合图1中“J”形曲线。
(3)图1中甲曲线是一个生物小组对一个锥形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在一定时间内为“S”形曲线,a点后引起酵母菌数量继续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整个培养过程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不断变化,种群的环境容纳量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4)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细胞时进行如图3所示的操作,统计出来的数据比实际值偏__________
(5)根据图2可知,在计数过程中,正确的计数方法是选择_________个中方格计数,再求平均值进行计算。假设所有中格内酵母菌数相等,则此时酵母菌种群密度为_________
8 .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是由五个互不连通的自然保护区组成的。2021年该地区15头野生亚洲象“离家出走”事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追踪迁徙中的象群数量可采用逐个计数法
B.大象利用耳朵收集次声波来辨别方向,大象迁徙时“迷路”可能与信息传递失调有关
C.气温、干旱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亚洲象的种群密度无关
D.栖息地碎片化会形成许多小种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9 . 青海云杉是我国特有树种,喜寒冷潮湿环境,是祁连山主要的森林植被类型。回答下列问题:

(1)某青海云杉种群中不同大小个体的数量如图所示,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型。
海云杉的种子小而轻、具有膜翅,从进化与适应的角度,分析该形态特征对于种群发展的意义是_______。进一步调查发现,青海云杉幼苗通常聚集分布于林窗(乔木层个体死亡,在树冠部分造成的空隙)下,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
(2)为探索青海云杉林群落的演替规律,于某年夏季分别在祁连山典型天然林(该区域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相邻区域演替时间为40年和10年的人工林选取样方。为保证科学性和严谨性,林地中样方的选择需保证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基本一致,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属于_________(填“空间代替时间”或“时间代替空间”)的方法。
(3)生态学上常以植物越冬时休眠芽的位置高低划分植物的生活型。对以上三种林地中不同生活型植物的物种数量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表所示。据表推测,理论上人工林自然演替过程中,各生活型植物出现的顺序是_______(以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表示)。
地面芽植物高位芽植物一年生草本
典型天然林20143
40年人工林2174
10年人工林1616
注:一年生草本以种子越冬
10 . 某研究小组对一个未受人类干扰的3000立方米自然湖利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获得该湖泊中某鱼种群的年龄结构数据并整理如下表所示。该种鱼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年龄0+1+2+3+4+5+6+7+8+≥9
个体数9218658575259785116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A.该种群属于衰退型,预测该种群在湖泊中的数量会越来越少
B.大量捕捞丧失繁殖能力的个体,不会导致该种群出生率变化
C.仅根据题干所给数据,无法得出该自然湖中该鱼的种群密度
D.若标记物使老年个体更易死亡,则调查所得老年个体数偏大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