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1 道试题
1 . 草鱼栖息于湖泊的中、下层水体,年龄结构可分5龄,3龄时性成熟。为研究某湖泊草鱼种群,研究人员先后用小网眼和大网眼的渔网对该湖泊进行了捕捞,小网眼渔网捕捞到的草鱼均进行标记后放回原地,两次捕捞的数据如表所示(假设3龄以上和3龄以下及全龄草鱼重捕的机率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龄级

1龄

2龄

3龄

4龄

5龄

体长/em.

<35

35~ 60

60~ 70

70~ 75

>75

小网眼渔网捕获量/条

473

107

63

53

38

大网眼渔网捕获量/条

总数

0

0

131

114

85

标记个数

-

-

27

20

15

A.该湖泊中草鱼的数量约为3907条
B.大量诱杀该湖泊中雄性草鱼会影响草鱼的种群密度
C.该草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不一定增加
D.鱼类资源丰富的自然水域中,持续选择小网眼渔网捕鱼,可显著增加总捕获量
2 .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花的开放与日照时间的长短有关
B.调查蝴蝶成虫的种群密度可用标记重捕法
C.“娇莺恰恰啼”属于物理信息
D.自然美景激发了诗人的创作,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023-06-03更新 | 19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广东省深圳市华朗学校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3 . 极端天气会使蝗虫蔓延,对农业、经济和环境构成重大威胁。中科院团队在《自然》发表文章指出:群居蝗虫释放的4-乙烯基苯甲醚(4VA)对群居型和散居型飞蝗的不同发育阶段和性别都有很强吸引力,蝗虫通过定位在锥型感器中的嗅觉受体OR35,能够快速感应4VA从而聚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蝗虫数量的这种波动属于非周期性波动
B.信息素4VA通过负反馈调节蝗虫种群密度,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C.用人工合成4VA群聚蝗虫并将其诱杀,属于化学防治
D.用样方法对蝗虫幼虫进行调查,即可得蝗虫种群密度
2023-06-02更新 | 486次组卷 | 2卷引用:生物(广东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含考试版、全解全析、参考答案、答题卡)
4 .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鳄雀鳝是原产北美洲的一种大型肉食性鱼类,大小鱼虾几乎通吃。由于生性凶猛,卵有剧毒,在自然水域中几乎没有天敌。近日,广州某高校在校内湖泊中捕获了一条鳄雀鳝,抓捕后同步开展湖泊的生态修复工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北美某大型湖泊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鳄雀鳝的丰(富)度
B.鳄雀鳝入侵改变本地生物群落初生演替的方向与速度
C.为控制鳄雀鳝入侵可以从原产地大量引入天敌
D.人工湖在修复时引入不同物种应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等因素
2023-05-31更新 | 3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三模生物试题
5 . 南海是中国岛屿和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热带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分布区。人类活动排放的CO2引起海水中CO2浓度上升、pH下降,导致“海洋酸化”,造成海洋生物多样性锐减。为研究其原因及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研究者做了以下研究。
(1)藻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
(2)CO2浓度增加能促进藻类光合作用,有利于其生长。研究者进行了四组实验,测定某种单细胞藻的增长率,得到如图1所示结果。
   
①该实验结果说明:CO2浓度升高对该藻增长的促进作用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海水pH下降对其增长的抑制作用。
②对该藻类用______法进行数量调查,用图2所示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计数室体积为0.1mm3),若将培养液稀释了100倍,经过一系列操作,检测四角上中方格的酵母菌数量分别为22、26、24、28,则估算出的种群密度约为(从以下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_______/mL。
A.4×106 B.4×107 C.4×108 D.4×109
(3)研究表明,浮游动物能排泄出HCO3- 等缓冲物质,浮游动物分布与海洋环境密切相关。人工鱼礁是人们在预定水域放置的构造物,研究者调查了四个区域浮游动物的总丰富度,结果如表
 对照区海带养殖区牡蛎养殖区人工鱼礁区
总丰富度(ind/m320.352112.1147.54
综合(2)(3)研究______区域有助于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原因是:______
(4)研究者提出“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即在水的上层,挂绳养殖海带等藻类;在水的中层,挂笼养殖滤食性贝类或网箱养殖投饵性鱼类;而在底层,则投放了人工鱼礁,并养殖海参等底栖杂食动物。这种养殖模式提升了群落_____结构的复杂程度;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_______原理。
2023-05-28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6 . 2022年紫茎泽兰、空心莲子草等物种被列为贵州省重点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紫茎泽兰是多年生草本,其入侵贵州关岭后,与农作物、牧草和林木争夺肥、水、阳光和空间,并分泌有毒物质、抑制周围其他植物的生长,对农作物和经济植物产量、草地维护、树木更新有极大影响。天牛和某些真菌能有效控制紫茎泽兰的生长,天牛可以取食紫茎泽兰;叶斑真菌等可以引起紫茎泽兰叶斑病。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路边紫茎泽兰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写具体方法)。下图为贵州关岭紫茎泽兰调查汇总后种群的年龄结构图,据图分析紫茎泽兰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型。

   
(2)紫茎泽兰入侵关岭后迅速蔓延,近似呈“J”形增长,主要原因是_____。结合其增长曲线分析,对其进行控制的最佳时机应在_____之前。
(3)关岭存在一条紫茎泽兰的食物链:紫茎泽兰—天牛—喜鹊—雀鹰。按照上面的食物链,喜鹊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_的同化量。若喜鹊同化天牛的能量为108J.cm-2a-1,喜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是12J.cm-2a-1,喜鹊粪便的能量是8J.cm-2a-1,喜鹊的呼吸消耗量为55J.cm-2a-1,则喜鹊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______
(4)紫茎泽兰在入侵后能够成片密集生长,以极强的繁殖能力排斥其他植物,导致生态系统_______稳定性降低。利用叶斑真菌等可引起紫茎泽兰叶斑病,使其叶子失绿,生长受阻,这属于生物防治方法,试描述生物防治的优点有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023-05-2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布氏田鼠(天性警觉,被捕获一次后再被捕获难度增大)、草原鼢鼠(营地下生活,善于挖掘,可在地表形成土丘,常通过调查土丘数目推算其数目)是危害草原的主要鼠种。近年来草原鼠害日益严重,威胁着草原生态和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解某草原的鼠害情况,研究人员对该草原的布氏田鼠和草原鼢鼠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布氏田鼠的性别比例影响其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其种群密度
B.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鼢鼠种群密度时,应在土丘数目较多处取样
C.调查布氏田鼠种群密度时,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的结果比实际值低
D.调查草原鼢鼠种群密度时,需首先获取鼢鼠数与土丘数的比值
8 . 帽贝主要分布于布满岩石的狭长海岸,涨潮时会脱离岩石在海水中游走并以海藻为食,退潮后再回到原来的岩石上。科学家统计了某帽贝种群的相关数据并绘制了如下图像,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退潮时调查帽贝的种群密度应采用五点取样法
B.帽贝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在A点达到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帽贝个体大小与种内竞争激烈程度呈负相关,以此实现对种群生物量稳定的调控
D.在B点进行渔业捕捞可获得品质较好的最大捕捞量
9 . 调查法是研究种群和群落特征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调查种群密度,可帮助监测和预报农林害虫的情况
B.调查某片菜地某种蜗牛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C.样方法和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均可用于调查农田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
D.调查发现某种群幼年个体数所占比例下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
10 . 为研究蓝光照射对黄瓜蚜虫种群数量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若干盆生理状况一致的黄瓜幼苗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接种80头蚜虫,实验组在晚上用一定功率的蓝光照射,对照组不做处理,每1小时(h)观察记录一次,结果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处理

不同处理时间(h)蚜虫数量(头/盆)

0

1

2

3

4

5

蓝光80±061.25±3.5850.03±4.6635.94±5.7418.41±2.5112.35±3.14
对照80±071.45±1.3765.55±1.2860.87±3.5958.55±4.6554.45±2.83
A.调查蚜虫种群密度常用标记重捕法
B.据表可知,一定时间内,随蓝光照射时间延长,蚜虫种群数量下降
C.利用蓝光驱赶黄瓜幼苗上的蚜虫属于生物防治
D.对照组蚜虫数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天敌增加、食物减少、空间资源减少等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