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5 道试题
1 . 干旱时容易爆发蝗灾,如图是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用样方法调查东亚飞蝗卵的密度
B.b点时,对应的东亚飞蝗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通过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提高蝗虫种群的死亡率,来防止c点出现
D.图中可在a点防治蝗虫,阻止其数量的增长
2024-02-2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2 . 2023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这里是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的中心区,也是极度濒危鸟类蓝冠噪喜鹛的自然保护小区,植被多样、生态良好。以下是对相关生态系统的研究。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是由生物群落和____________组成的开放生态系统,其独特、多样性的景观,是休闲度假、亲近自然的理想场所,同时在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价值。
(2)在湿地公园随处可见水鸟嬉戏的场景,不禁使人联想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诗中“关关”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蓝冠噪鹛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极危物种。全球野生种群仅250余只,为江西婺源独有。生性胆小的它们在繁殖期却喜爱聚集在村落周边的生态阔叶林中筑巢,喜食昆虫,也吃蚯蚓、野生草莓、野杉树籽等。加强湿地的科学管理可促进蓝冠噪鹛种群数量的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减少湿地及周边地区环境污染,能降低蓝冠噪鹛的死亡率,使种群数量增加
B.减少对湿地及周边环境的人为干扰,可增大蓝冠噪鹛的环境容纳量
C.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水平有助于增加蓝冠噪鹛种群数量
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只标记成鸟会导致蓝冠噪鹛种群数量统计结果偏小
(4)近年来有些群众在湿地附近进行放生,被放生的动物破坏了湿地的物种结构,使本地的水生生物的生存受到了威胁。从种群和群落的角度分析,禁止向湿地放生的理由是_______
3 . 东亚飞蝗为农业害虫,喜在坚实的土地中产卵。科研人员研究了气温、降水量变化与蝗虫数量变化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蝗灾过后的农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可以通过取样器取样法对跳蝻(蝗虫的幼虫)的密度进行调查
C.适当引入天敌或人工释放性引诱剂来降低蝗虫的种群数量,属于生物防治
D.理论上提高降水量、降低温度、在繁殖期疏松土壤,都可以降低蝗虫的种群密度
4 . 为探究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浓度变化对浮游动物竞争关系的影响,科研人员通过控制实验法,评估了在2种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浓度下,萼花臂尾轮虫和大型溞之间的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添加的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浓度不同(图1表示低浓度,图2表示中浓度),萼花臂尾轮虫、大型溞单独培养的种群数量变化不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B代表小球藻组萼花臂尾轮虫密度;B+M代表铜绿微囊藻组萼花臂尾轮虫密度;D代表小球藻组大型溞密度;D+M代表铜绿微囊藻组大型溞密度。
A.低浓度的铜绿微囊藻可增加萼花臂尾轮虫和大型溞的种群密度
B.图2中萼花臂尾轮虫在中浓度铜绿微囊藻中的种群密度低于B组
C.大型溞对中浓度铜绿微囊藻的耐受能力高于萼花臂尾轮虫
D.萼花臂尾轮虫占优势的原因仅是铜绿微囊藻的浓度变化
5 . 为了研究城市人工光照对节肢动物的影响,研究者于每日黄昏后和次日太阳升起前在城市森林边缘开展增加光照实验,每日特定时段通过多个调查点的装置捕获节肢动物,按食性分为植食、肉食、腐食三类(捕获量直接反映动物的活跃程度),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捕捉节肢动物需采用标记重捕法
B.增加光照对不同种类节肢动物活跃度的影响程度不同
C.人工光照处理对节肢动物活跃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恢复
D.增加光照后植食性节肢动物减少可能是被肉食性节肢动物捕食所致
6 . 近年来,某地山中的林木常遭到山鼠的危害,而山下石榴园也常遭遇黄蓟马(一种害虫)的危害,严重影响了当地林业和石榴产业的健康发展。
(1)下列属于山鼠种群数量特征的有____(填序号)
①空间结构   ②迁入率   ③互利共生   ④物种丰富度   ⑤种群密度   ⑥生态位
(2)现运用标志重捕法对3公顷石榴园内的山鼠种群密度进行调查,首捕数为90只,标记后放回。重捕数为50只,其中带标记个体数为10只,由于操作不当,重捕个体中带标记的个体死亡2只,则石榴园内的山鼠密度约为____只/公顷。
(3)对于石榴园中的黄蓟马,技术人员通过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的方法来降低种群数量,其原理是____
(4)黄蓟马危害的高峰期是5-9月,成虫冬天一般会全部死亡。据此分析影响黄蓟马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属于____制约因素。
(5)科研人员设定了两个种群模型:一是具有较低的进攻性行为,能相互容忍,繁殖力较高,可能有留居的倾向(型);二是具有较高的进攻性行为,其繁殖力比较低,可能有外迁的倾向(II型)。当山鼠种群密度大约在K/2时,其种群模型最可能为____型,判断的理由是____
7 . 近年来,佛山市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很多湿地公园变得水清岸美,越来越多的候鸟在此长时间停栖,其中包括一些濒危鸟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候鸟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湿地公园的建设提高了候鸟的环境容纳量
C.研究候鸟种群数量变化的常用方法是样方法
D.应及时捕捉濒危鸟类并进行人工繁育以增加其种群数量
8 . 下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种群都具有如图的所有种群数量特征
B.使用性引诱剂控制种群密度,是通过⑥影响①或②
C.⑦为标记重捕法适用于某生性隐秘而胆小的濒危鸟类的种群密度的调查
D.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中老年个体数目一定会比衰退型种群中的老年个体数目少
9 . 水稻是我国南方的重要农作物,水稻上常发生多种蚜虫,以麦长管蚜最为常见。麦长管蚜轻则导致水稻生育期延缓,稻株发黄早衰,干粒重降低;重则导致水稻谷粒干瘪不实,甚至提前枯萎。某地区的稻田中投放了麦长管蚜的天敌——瓢虫、寄生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稻田中的蚜虫构成一个种群
B.调查麦长管蚜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
C.稻田中投放麦长管蚜的天敌——瓢虫、寄生蜂可降低其种群的数量,属于生物防治
D.防治麦长管蚜时,可在种群数量达到K/2时进行
10 .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或分析正确的是(       
A.“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实验中,可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液来检测
B.“制作生态缸”实验中,生态缸需密封放置于室内通风、阳光直射的地方
C.“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中,对照组土壤应灭菌以排除微生物干扰
D.“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中,种群数量较少时可适当扩大样方面积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