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一块棉花地里的生物情况。
Ⅰ.棉蚜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兴趣小组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
调查日期(月/日)6/106/156/206/256/307/57/107/157/20
棉蚜数量(只/株)0.424.794l.58261.731181.941976.962175.632171.462173.23

(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_____型,6月30日至7月10日期间,种群的年龄结构为_____________
(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___________;故最好采用哪种防治方式_______________
Ⅱ.该小组为进一步探究土壤中的小动物,实验装置如右:


(4)如图装置主要用来探究该农田土壤小动物的____________;一般需要用_________(填方法)获取土壤样品。
(5)这一收集小动物的装置不够完善,请你帮助该小组的同学们完善该装置___________
12-13高一上·广东中山·期末
2 .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种群呈“J”型增长
B.图中种群在时间相对值为2时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草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
D.因为植物群落有分层现象,所以种植农作物时要合理密植
2019-01-30更新 | 76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2012学年广东省中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3 . 毛竹是我国亚热带山区有发展潜力的经济生态型竹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一片毛竹林,调查毛竹的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
B.毛竹林纯林化过程中,自我调节能力降低导致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C.竹木混交林中,毛竹不断扩张并纯林化,这一过程一定属于次生演替
D.毛竹林风景优美,可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素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4 . 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________,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___________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_____________
4.当受到外界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________。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低、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_____个。
2019-01-30更新 | 821次组卷 | 9卷引用:2010年广东省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
10-11高二上·广东中山·期中
5 . 棉蚜虫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1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调查日期

(月-日)

6-l0

6-15

6-20

6-25

6-30

7-5

7-10

7-15

7-20

棉蚜数量(只/株)

0.42

4.79

4l.58

261.73

1181.94

1976.96

2175.63

2171.46

2173.23


(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_____________ 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_____型,在__________(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
(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__________(增大、不变、减小)。
2016-12-12更新 | 599次组卷 | 5卷引用:2010年广东省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
2010·山东·三模
6 . 鱼鳞藻、脆杆藻是鱼类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某研究小组调查了当地部分湖泊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可以用取样调查的方法测定藻类的种群密度
B.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鱼鳞藻的适应性最弱
C.中营养化水体最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部分
D.用脆杆藻能控制富营养水体中微囊藻的数量,净化水体
2016-12-12更新 | 583次组卷 | 7卷引用:2014届广东中山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生物卷
7 . 在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统计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某湖泊鲫鱼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及四条边上的细胞数
D.调查某农田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时以收获的玉米进行计数
2016-11-2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广东中山第一中学高二上第三次段考生物试卷
8 . 生态护坡是综合生态学、工程学和系统学等的知识,利用植被对斜坡进行保护的综合技术。下图为某种海岸生态护坡及部分食物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研究人员在建造海岸生态护坡前,采用____________法调查此地的植物丰富度和种群密度,运用此方法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图坡地生态系统中,人们在中低潮带引种一些耐盐的植物如互花米草、白茅等,在高潮带和超高潮带种植柽柳、樟毛等相对耐干旱的植物,这主要体现了群落
___________结构。
(3)经观察和测定灌草丛带中的几种生物种群及同化量 (图中字母代表)如上图。图中沙氏变色蜥与小型地面肉食性动物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沙氏变色蜥在食物中所处的营养级为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4)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系统某种大型飞行草食动物的种群密度,若部分被标记的生物被捕食,则计算得到的种群数量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实际种群数量。
(5)假设沙氏变色蜥只有地面草食动物和小型地面肉食动物两条食物链(其他动物不存在),樟毛等植物中的能量不变,将它的食物比例由地面草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沙氏变色蜥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_倍。
9 . 请回答有关农业生态系统的问题:
(1)农田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共同组成______。农田生态系统具有的功能包括: ________
(2)调查某块农田的东方田鼠种群密度,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____法。
(3)管理人员连年使用同种化学杀虫剂杀灭害虫,结果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害虫再度爆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田间除草和杀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农田被弃耕一段时间后演替为灌木林,其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
10 .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某湖泊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