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1 . 东亚飞蝗是一种农业害虫,因其聚集、迁飞和暴食等特性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的“J”形曲线增长需满足的条件是___;数学模型Nt=N0λt中,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增长率=___,此增长模型中的增长率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2)某地区由于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第二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这体现了___(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3)为了防止蝗灾爆发,可通过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种群的___来降低种群的___,由此降低种群密度,从而有效防止蝗灾。
(4)为了验证种群数量的“S”形增长,某同学做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在用血细胞计数板对某一稀释100倍的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平均数为5,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___个(该实验中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16中方格×25小方格)。
2 .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淡水湖和国际重要湿地,每年10月中下旬到翌年2月份,成群越冬候鸟如鸿雁、白琵鹭等在此栖息、觅食。有生态学家对鄱阳湖的鸿雁、白琵鹭的数量进行了连续数年的调查,并绘制了如图所示曲线图(表示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白琵鹭的种群数量在t1至t3时先减少后增加
B.可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白琵鹭和鸿雁的种群密度
C.鄱阳湖中鸿雁、白琵鹭的食物及天敌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D.T3时鸿雁种群数量大于白琵鹭的种群数量

3 . 海南省具备优良的湿地生境,能为大型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地,近几年海南多地监测到小天鹅和大天鹅。天鹅是冬候鸟,主要栖息于水生植物丰富的大型湖泊或沼泽地带,每年三、四月间,天鹅成群地从南方飞向北方产卵繁殖,十月过后,又再次结队南迁,在南方气候较温暖的地方越冬。天鹅雌雄结成终生配偶,在繁殖季节,雄天鹅会把嘴和翅膀靠近雌天鹅,然后发出高亢的叫声,雌天鹅会予以回应;雌天鹅常将卵产在芦苇丛中,在遇到敌害时,雄天鹅会拍打着翅膀与对方搏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对于天鹅种群来说,性别比例接近1∶1有利于种群的发展
B.雄天鹅求偶的过程中,涉及的信息有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
C.研究某沼泽中天鹅种群数量变化时,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D.在用样方法调查天鹅卵的密度时,若地块较为狭长,则需用五点取样法
4 . 为了研究和保护我国东北地区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研究人员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获得了该保护区内某些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的相应数据,为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相关依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B.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
C.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
D.该技术能调查保护区内任何动物的数量,而且不容易受天气等外界因素影响
5 . 植保站工作人员为调查某灌木丛中生活的一种活动范围广的大型有害昆虫的种群特征,先后两次(间隔3天)对该昆虫种群展开调查,两次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该昆虫种群的数量和性别比例的最优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
B.该昆虫性别比例改变,能够预测该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两次调查间隔期内,该昆虫种群可能遭遇了性引诱剂诱杀
D.两次调查中各日龄的昆虫种群数量变化显著,但其基因库未发生改变
6 . 桦树林是东北地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代表性植被,研究者通过相关实验对该地区郁闭桦树林(人为影响较小)与干扰桦树林(适度择伐乔木)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优势度进行比较,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层次

郁闭林

干扰林

物种多样性指数

群落优势度

物种多样性指数

群落优势度

乔木层

12.4

0.17

15.7

0.16

灌木层

5.1

0.36

13.1

0.18

草本层

2.6

0.39

6.4

0.21

藤本植物

6.6

0.24

9.9

0.17


(1)使用样方法调查白花鬼针草(一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2)郁闭林和干扰林中,___________________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与郁闭林相比,干扰林中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层的群落优势度明显降低。
(3)适度择伐乔木形成干扰林,封育保护一段时间后,干扰林向郁闭林的方向变化,干扰林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演替,上述现象说明人类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域共存是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个区域,由于存在竞争关系而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某生态系统中白鹭和夜鹭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大,但白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二者的觅食时间和方向不同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2-0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天一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
7 . 内蒙古大草原,鲜碧如画,一望无际,尤其是以北部海拉尔为中心的大兴安岭西麓林缘草甸,更是目前中国最佳的天然牧场之一。图1表示该草原上某草原鼠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的数量变化,图2表示该草原鼠种群在一定时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请回答以下问题:

(1)某调查小组在10km2的调查区内调查草原鼠种群密度。初次捕获草原鼠100只,将捕获到的草原鼠标记后原地释放。数日后,再次捕获8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20只。草原鼠的记忆力较强,被捕获一次以后更难再捕捉到。由此推测该调查区的草原鼠种群密度为____只/km2
(2)图2所示时间内,草原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对应图1的____(填“曲线I”或“曲线Ⅱ”)。该种群数量增长模型会在____(至少写出两点)等条件下出现。
(3)若要有效控制鼠害,应严防其种群数量达到图1中的____点。
(4)投放一定数量的蛇能缓解草原上的鼠患,若投放的蛇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并快速繁殖,则图中a的角度将会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增加蛇的初始投放量,蛇种群的K值将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
2024-01-2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等2地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8 . 在海南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后的恢复过程中,各种不同植物类型生物量(指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状况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退耕还林后的恢复过程属于____________演替,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_____________,草本植物的生物量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___。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分层现象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2)据图推测,高灌木和矮灌木不同物种间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当该地区逐渐演替形成森林群落时,群落中还能找到草本植物和灌木,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调查该区域的某种椰子树的种群密度,应选用_____________法,取样时要做到____________。研究发现,两个种群的生态位越接近,其种间竞争越激烈,原因是____________
2024-01-2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天一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9 . 红鳍笛鲷是海南儋州的著名特产之一。科研人员调查并统计了某1000m3海域的红鳍笛鲷种群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雌鱼

雄鱼

捕获总鱼数

第一次捕捉的数目/只(标记后放生)

248

57

305

第二次捕捉的数目/只

245

55

300

第二次捕捉中有标记的数目/只

23

2

25

A.若被标记的红鳍笛鲷中有一部分被捕食,则会导致统计结果偏低
B.根据计算可得出此海域中红鳍笛鲷的种群密度为3660只/m3
C.主要根据性别比例来预测红鳍笛鲷种群数量未来的变化趋势
D.种群数量变化不仅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
2024-01-2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天一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10 .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一山地的蒲公英进行了取样调查,所取样方的面积为1m2,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取样为等距取样,不符合随机取样原则
B.该山地蒲公英种群密度约为6.6/m2,结果为估算值
C.若蒲公英数量较少,可适当增加样方数量或样方面积
D.此方法也适用于蚯蚓、跳熵、家鼠等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