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____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被天敌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
(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
(4)海洋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填“较高”或“较低”);恢复力稳定性__________(填“较高”或“较低”)。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2022-04-0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市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某校生物学小组同学野外实习分为两个小组。
(1)A组同学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hm2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__(填字母)。
A. 30       B. 32       C. 64       D. 96
②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______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__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做好防治准备工作。

(2)B组用样方法调查松树的种群密度。
①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和等距取样法。
②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松树进行计数,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松树的分布情况(图中圆点表示该种松树),对该样方中该种松树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______个。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3 . 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0m2的草地上某种常见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4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统计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m2的样方,统计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m2的样方若干,统计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的样方若干,统计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2022-03-31更新 | 934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生物试题
4 .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B.常用的样方法包括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法
C.性别比例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D.只有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5 . 据《氾胜之书》记载,在瓜田中“又种薤(xie)十根……居瓜子外。至五月瓜熟,薤可拔卖之,与瓜相避。又可种小豆于瓜中,亩四五升,其藿可卖。此法宜平地,瓜收亩万钱。”这种生产就是立体农业的雏形。现代立体农业的实例有:湖北省某林场在板栗林里栽培茶树,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板栗茶树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板栗是一种深根性树种,一般高度为3~4m;茶树是根系较浅的小灌木,高度为1m左右。
(1)题干中两种立体农业生产模式都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这是因为在有限的空间里,不同植物高矮结合,______________,提高了作物产量。
(2)题干中展示的生物群落区别于其他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______________。板栗与茶树的根系深度不同,这体现了该地群落结构的_____________结构,这有利于植物充分利用_____________等资源。
(3)由题意可知,该林场的板栗和茶树的生态位存在部分重叠,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该植物在研究区域内的,若要调查一片面积为4hm2近方形板栗林里的板栗树种群密度,可以用_____________(方法)调查。
(4)若要调查板栗园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可以用_____________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5)为对板栗林中某种害虫进行防治,该地果农十分依赖于喷洒农药,除可能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之外,请谈一谈这种做法的害处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2点)。
6 . 森林病虫害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是林业发展的大敌。研究人员连续多年对某森林中害虫甲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λ表示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害虫甲的种群密度时只能选用标记重捕法
B.第4年与第10年害虫甲的种群数量相同
C.利用昆虫信息素降低害虫甲的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
D.第16~20年,该森林可能遭受了严重的病虫害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7 . 生物竞赛的同学准备去南山某区域调查某些种群的密度,他们用到的相应方法合适的是(       
A.小朱同学准备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中华大蜜蜂的种群密度
B.小刘同学用绳子拉了边长为1米的样方调查黄桷树的密度
C.小何同学在蒲公英生长比较密集处用等距取样调查其密度
D.小张同学准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域野兔的种群密度
8 . 种群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其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C.使用性引诱剂捕杀害虫目的是控制种群的年龄组成
D.调查某种草原鼠的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样方法
9 . 2015年,我国科学家基于长期的野外观测查明:在我国东北长白山脉北部地区,共检测到东北豹42只,其中,幼体2只,雄性和雌性的成体分别为21只和17只,未能判断性别的成体2只。对上述资料分析不正确的是(       
A.对该东北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一定是标记重捕法
B.东北豹在人为保护的措施下,种群数量仍不能迅速增长,其繁殖能力差是重要原因之一
C.建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提高东北豹的迁入率可以提高其种群数量
D.监测大型动物种群数量变化也可以用采集动物粪便检测其DNA分子作为依据
10 . 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的作用是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这种因素被称为密度制约因素;有些因素虽对种群数量起限制作用,但其作用强度和种群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遭遇寒流时,某昆虫种群不论其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会死亡,寒流是非密度制约因素
B.森林中,害虫和食虫鸟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体现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
C.持续38℃高温可以引起蚜虫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高温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D.在“S”形曲线中,随种群密度的增大,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越大,食物短缺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