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______(答出3点即可)。
(2)已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m,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则该区域的种群数量为______
(3)与标志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______(答出2点即可)。
2022-06-09更新 | 13790次组卷 | 22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见面考理综生物试题
2 . 某研究小组到学校附近的农村开展调查实践活动,他们准备开展4项调查:①调查某片荷塘中外来物种福寿螺的种群密度;②调查某块稻田中田鼠的数量;③调查某块湿地上白鹭的生态位;④调查某块菜园中1g土壤中大豆根瘤菌的数量。下列关于他们实验方案设计的描述,错误的是(       
A.采用样方法调查某片荷塘中外来物种福寿螺的种群密度
B.可在稻田中布设若干台红外触发相机来调查田鼠的数量
C.可调查白鹭的栖息地、食物、天敌等方面来研究它的生态位
D.可利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土壤样液中大豆根瘤菌的数量
2023-02-12更新 | 50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届云南省玉溪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
3 . 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蓝细菌爆发形成水华,从而引起水中动植物大量死亡。科研人员研究了同一水体中部分沉水植物的浸提液对蓝细菌密度的影响,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蓝细菌大量繁殖会造成水中植物死亡率升高,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
(2)调查蓝细菌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若操作时未充分震荡试管,所得结果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差值不确定”)。
(3)据图分析,____________浸提液对蓝细菌繁殖的抑制效果最好,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本研究还发现苦草能吸收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从而防止水华的发生,该研究结果不能直接用于治理其他地区的水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4 . 害虫防治是生态农业的一项重要课题,害虫的趋光特性有季节性的节律变化。为探明几种常见农业害虫的趋光行为间的差异,为灯光诱捕器类产品研发改进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人员通过室内比较研究在不同光照强度的荧光灯刺激下,几种常见农业害虫的趋光行为,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间接影响某害虫种群密度的数量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某些害虫迁入农田的初期,其种群数量在较短一段时间内呈现近似“J”形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害虫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不会全部流入其天敌,原因是其中的一部分能量________,一部分能量暂时未被利用。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田害虫防治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被调查的几种害虫中__________最不适合用灯光进行诱捕。利用灯光诱捕害虫时,需要考虑光照强度、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增长的“S”型和“J”型曲线都是在K/2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D.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均是估算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6 . 下列有关标记重捕法和样方法这两种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调查对象为濒危物种,不适合选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应采用逐个计数的方式调查种群密度
B.选择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时,使用网孔比较大的渔网不会影响调查结果
C.可以使用样方法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要做到随机取样,样方边线上的所有个体都要计数
D.调查田鼠、蚜虫和跳蝻种群密度时要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若所做的标记容易脱落,则可能会造成调查值偏大
7 . 滇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濒危物种,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北部高海拔原始云、冷杉林中,喜食松萝、嫩叶,也食昆虫等。云南白马雪山等多个自然保护区建立后,经过40多年的努力,滇金丝猴的数量增至近4000只。下列与滇金丝猴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食物链“昆虫→滇金丝猴”中,滇金丝猴位于第二营养级
B.滇金丝猴和云、冷杉等动植物共同构成了森林生物群落
C.可用基于声音等特征的个体识别技术调查其种群数量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滇金丝猴最有效的易地保护
8 . 为了解某种外来入侵植物在其入侵地的地位或作用,科学家对该入侵植物在研究区域内的种群密度、出现频率和对当地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等,进行了调查和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称为这个物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估算该入侵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法调查。
(3)如图为该种入侵植物在该地4个不同地段内出现频率的示意图(图中●表示该种入侵植物,▲表示当地原有的某种植物A)。

图中植物分布呈现___________分布的特点,可体现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4)要调查当地的物种丰富度,需要先确定合适的调查面积。下图为物种丰富度与调查面积的关系。

据图分析,应选择的调查面积为__________,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9 .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调查植株上跳蝻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C.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性别比例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10 . 单子叶植物A分布于干旱荒漠生态系统,一种该地从未分布的双子叶植物B出现在该生态系统中,使植物A数量减少。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植物B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法,影响调查结果的因素有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2)植物A和植物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物种间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是__________
(3)“荒漠变绿洲”并非神话,但需要人类不懈努力。若没有进行人工生态修复,荒漠地区的群落演替很难形成树林,原因是__________
(4)将荒漠植物凋落物和有机碎屑的混合物灭菌后均分为两份。对照组不作处理,实验组加入小型节肢动物,一段时间后,实验组凋落物和有机碎屑的混合物剩余量少于对照组。据此分析,小型节肢动物属于该荒漠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