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害虫降低其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
B.某种以大象粪便为食的蜣螂最多获取大象 20%的能量
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草原生态系统低
D.由于标志物脱落导致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比实际值低
2 .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某湖泊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3 .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某鸟类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造成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小
B.湖泊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C.若第二营养级生物长时间大幅度减少,第一营养级物种丰富度可能会降低
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与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抵抗力稳定性弱而恢复力稳定性强
4 . 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这种分布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C.生物课外小组学习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择某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D.“S”型曲线代表的种群数量在到达K/2后仍继续增大
2019-06-19更新 | 3135次组卷 | 10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理)
5 . 某地区一种蚜虫生活在某种植物的体表,并从该种植物吸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种蚜虫的种群密度
B.该种蚜虫在不同季节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
C.该种植物有高有矮,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该种蚜虫与这种植物具有互利共生关系
6 . 某林区在30年前发生过火灾,焚毁所有林木。火灾后该地区曾引入一种外地植物,引入物种的种群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表。现有一位生态学者对该地区进行调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基因型引入前,原地引入后5年,本地引入后8年,本地
AA50%54%58%
aa20%24%28%

A.该林区30年间发生了次生演替
B.外地植物在引入前后发生了进化
C.研究该地区的范围和边界、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D.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比实际大
7 .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标志物脱落导致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低
B.某种以大象粪便为食的蜣螂最多获取大象20%的能量
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草原生态系统低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害虫降低其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
8 .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材料、条件等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中,生态缸应放在直射光照下,以保证有足够的能量来源
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实验中,利用了土壤小动物趋光、趋热的特点。
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将稀释的样品滴在计数板上,再轻轻盖上盖玻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计数。
D.“用样方法调查某地某植物种群密度”实验中,求出所有样方该植物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可为该地该植物的种群密度
9 . 科学方法是生物学研究的精髓之一.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研究鼠等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
B.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时,应防止标志物脱落
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四边上的菌体
D.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以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各种群的数量
10 . 下列与种群和群落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仅靠种群密度不能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很难再被捕捉到,会使标志重捕法估算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小
C.草原群落具有水平结构,但没有垂直结构
D.沙丘和冰川泥上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