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8 道试题
1 . 兴凯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包括大兴凯湖和小兴凯湖两部分。下图1为小兴凯湖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图,下图2是对大、小兴凯湖的浮游植物的丰富度进行采集和统计的结果。请回答问题:

(1)湖内所有生物和无机环境构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1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鲤与秀丽白虾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大兴凯湖每公顷的水域中,第一次捕获鲤鱼 100 只,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 120 只,带标记的 30 只,则该水域鲤鱼种群密度为_________只/公顷。
(2)保护兴凯湖的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是________保护。
(3)据图2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采集、调查。与蓝藻相比,绿藻细胞结构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从图 2 中可以看出小兴凯湖的浮游植物的丰富度___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大兴凯湖。
2021-06-06更新 | 16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理综-生物试题
2 . 近日科研团队找到推算雪豹种群密度的方法——照片重复取样法。在祁连山某区域内布设了60台红外相机,这些相机在海拔2 100~4 100 m的深山中连续拍摄了3个多月,研究人员确定研究区域约有20只雪豹。根据数学模型推算,估测在这个区域内每100 km2生活有3只雪豹。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雪豹的种群密度调查可采用标志重捕法,不适合采用样方法
B.决定雪豹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C.利用照片重复取样法可用于调查一些大型稀少野生动物的种群密度
D.若研究区域有120只雪豹,则估测该区域的种群密度是16只/100 km2
2021-06-04更新 | 572次组卷 | 7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培优班月考生物试题
3 . 在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其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标志不能过分醒目,因为该法的前提是(  )
A.不能使动物得病或感染等
B.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概率相等
C.在调查期间标志不能消失
D.要注意色素无害而溶剂可能有毒
2021-05-27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4 .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实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验的成败,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用标志重捕法
②调查种群密度时,若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估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③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
④种群数量的变化可利用数学模型描述、解释和预测
⑤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里昆虫的物种数目
⑥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沾蘸法处理时要求时间较长、溶液浓度较低,浸泡法则正好相反
⑦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的实验中,先往计数室滴加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
A.零项B.一项C.二项D.三项
5 . 在对某种兔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第二次捕获15只,其中有标记兔5只,则该种群的数量为(       
A.80B.60C.120D.100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6 . 科技人员为了检验某新型除草剂对麦田杂草猪殃殃的防治效果,随机选3块麦田,在每块麦田中做对照实验,施药60天后调查猪殃殃密度。取样方法为每个处理随机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为1m2。调查结果为对照组411.75株/m2,实验组35.00株/m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每个样方面积应以10m2的长方形才合理
B.选取的3块麦田必须麦苗数、施肥、水土状况等均相同
C.对照组调查结果计算平均值后必须四舍五入取整数
D.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防治效果显著
7 .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
B.标记个体不易重捕会增大种群密度调查值
C.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增长速率逐渐增大
D.种群呈“J”型增长是不受资源限制的结果
8 . 在玉米、大豆间种的地里,生长了一些杂草,另外还生活着一些小动物如玉米瞑、蚯蚓等。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杂草和玉米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B.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
C.农田中的玉米植株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调查土壤小动物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
2021-05-09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宁夏银川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9 . 2020年初起源于东非的蝗灾数月就席卷了东非、西非、西亚至南亚的20多个国家,这次蝗灾的主角沙漠蝗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迁徙性害虫,严重威胁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沙漠蝗虫卵的种群密度采用_________方法;种群除具有数量特征外,还具有___________特征。
(2)经调查研究发现:蝗虫数量少时是散居型,数量多时是群居型,散居的绿色蝗虫个体在群居时会逐渐变为黑褐色体色,该蝗虫体色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
(3)群居型蝗虫体内会挥发出刺激性的苯乙腈,并在遭到攻击时将其转化为有毒的氢氯酸,使其被鸟类捕食的概率降低,该化合物属于一种__________信息,这一过程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可以利用创造不利于蝗虫生活的生态条件控制蝗灾,例如修筑堤坝、疏涉河道、挖排水沟等方法,这是从根本上降低其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农药防治和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可快速有效地控制蝗灾,和前者相比,生物防治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A.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
B.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少的地区取样
C.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
D.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期间,猫头鹰大量迁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