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捕雄性昆虫,是通过降低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未来的变化趋势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D.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2 .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高山草甸草原上2公顷范围内的喜马拉雅旱獭的种群密度时,初次捕获并标记54只,第二次捕获48只,其中有标记的18只。假设该段时间喜马拉雅旱獭种群数量稳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通过监测发现初次标记的该种旱獭在重捕前有3只被天敌捕食,则估算的种群密度为68只/公顷
B.若该种旱獭被捕过一次后变得更加警惕不易再被捕捉,将会导致估算的种群密度偏小
C.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标记的个体与未被标记的个体被捕捉的机会应相当
D.根据题干中的数据估算该种旱獭的种群密度为72只/公顷
3 . “飞蝗蔽天,禾草皆光”。在黄淮流域,干旱与飞蝗同年发生的概率最大,故河北蝗区常出现“先涝后旱,蚂蚱成片”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蝗迁移能力强,调查其幼虫的密度宜用标记重捕法
B.鸡对蝗虫的捕食属于调节蝗虫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素
C.气候干旱是引起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
D.“挖卵灭种”的主要目的是改变蝗虫种群的性别比例
4 . 下列有关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增大环境阻力可以降低K值,从而防治有害生物
B.调查池塘中单细胞生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抽样检测法
C.记名计算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算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使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从而降低出生率
5 .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菜田中蚜虫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
B.若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则种群密度将保持不变
C.正反馈调节机制有利于维持种群密度的相对稳定
D.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密度无关
6 . 下图为小明同学建构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③表示_______
(2)利用方法②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
7 . 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和核心区,如图所示:

   

请回答:
(1)核心区的生物分布表现为斑块状和镶嵌性,这说明群落具有______________
(2)该群落的外貌在春、夏、秋、冬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群落的______________
(3)白鳍豚是生活在我国长江的肉食濒危动物,调查其种群大小可以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_。若禁止在长江捕捉各种鱼类,白鳍豚的K值将______________
单选题-单选 | 容易(0.94) |
名校
9 . 调查两公顷范围内某种松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78只鼠,第二次捕获68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30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10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保留整数)(  )
A.154只/公顷B.77只/公顷C.177只/公顷D.88只/公顷
单选题-单选 | 容易(0.94) |
名校
10 . 某兴趣小组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池塘内草鱼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到100条草鱼,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前发现有1条有标记的草鱼死亡,第二次捕获到90条草鱼,其中有标记草鱼30条。理论上,第一次捕捉前,该池塘内草鱼的条数为(       
A.297B.298C.295D.300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