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在高强度放牧压力下,内蒙古羊草草场退化演替为冷蒿群落,为研究不同治理方式对退化羊草草原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三块类似样地,分别进行围栏耙地、围栏封育(自然恢复)和不围栏放牧。一段时间后分别取0~10厘米和10~30厘米的土样,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采用样方法调查羊草种群密度,应随机选择样方大小
B.围栏封育处理后,真菌数量在10-30厘米土层的增长率较高
C.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D.围栏耙地对浅层土壤透气性影响明显,促进了某些真菌和细菌的繁殖
2 . 生活在我国青藏高原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研究人员通过航空遥感技术监测藏羚羊数量变化,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注意的事项有______(答出1点)。
(2)某研究团队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8年左右)。则图1中甲的年龄结构组成类型为______,预测此后一段时间,_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地藏羚羊种群的数量将保持增长。
(3)图2是某草原中藏羚羊在数年内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不考虑迁入和迁出,a~b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_______,c~d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_。(两空均选填“增加”“减少”“先增加后减少”或“先减少后增加”)。
(4)图2中,如果在第c年,该草原迁来少量藏羚羊,则该草原藏羚羊的K值将______,原因是____
3 . 长江口滨海湿地曾经广受互花米草入侵困扰,在清除互花米草后,其原植被恢复效果不佳,科研人员猜测是因为水鸟(多为肉食性)减少的结果,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猜想水鸟减少影响植被恢复效果,其依据是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在海岸线上选取样点,在样点处对经过的水鸟进行直接计数,以统计水鸟的数量。样点选取一般采用____________取样法,以确保取样的____________。相对于标记重捕法,直接计数的优势是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希望进一步研究水鸟对植被生物量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填写表格:
步骤操作
选取样地选取大小相同、①____________的数块样地均分为三组,去除其中②____________,记为A组、B组和C组。
样地处理在A组、B组和C组样地中种植等量的某种单子叶植物,A组放置拦鸟网阻拦水鸟进入,B组③____________,C组引诱更多水鸟。
数据统计一段时间后,收获A组、B组、C组各样地所有植物,烘干并④____________(不直接用样方法计数,原因是⑤____________)。
结果预期若⑥____________,说明水鸟对植被恢复有利。
(4)科研人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水鸟数量增加会提高湿地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土壤微生物增加对植被恢复的影响是___________
4 . 我国科研人员鉴定出飞蝗群聚的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4VA),它能诱导蝗虫从低密度的散居型转变为高密度的群居型,最终形成蝗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提前收割粮食是防治蝗灾的可行办法
B.利用4VA诱杀蝗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C.蝗虫从群居型转变为散居型种群密度增大
D.常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蝗虫的若虫(跳蝻)的种群密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研究机构对某草原的野兔进行了调查,下表表示通过某种方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的结果。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项目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32321418
重捕3641818
(1)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则该草原野兔的种群密度为___只/hm2。若一部分被标记的野兔被狼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该调查方法称为___法。
(2)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野兔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__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探究实验。在500mL的已煮沸、冷却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接种一定量的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请回答:
(3)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逐个统计非常困难,可以采用___法。
(4)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___。该实验___(“需要”或“不需要”)重复实验。
(5)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___再计数。该实验中酵母菌数量估算值见下表:(该实验中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16中方格×25小方格)。
时间(天)1234567
酵母菌数量(万个/mL)32762824819821820
第2天观察计数时;发现计数室四个角上的4个中方格中共有36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的有4个,计数时应选择___(无色/蓝色)的酵母菌。则表中第2天酵母菌数量约为___个/mL。
下图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6)前10年中鼠的种群密度最小的年份是第___年,第8年时若调查鼠群的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和图乙中的___相似,此后两年中种群数量将___(增加、减少)。
(7)现如今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抢人”大战,引进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从种群数量特征角度分析其目的是最终改变该城市人口的___,进而增加人口密度。
6 . 鼠兔外形酷似兔子,身材和神态很像鼠类,体形较小,是典型的食草性动物。科研人员对鼠兔的被捕食风险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根据某草原上甲、乙两种鼠兔种群数量的调查结果绘制的曲线图,L值表示甲鼠兔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M值表示乙鼠兔的种群数量。乙鼠兔在第1年年末迁入该区域,不考虑甲鼠兔种群的迁入和迁出。回答下列问题:

   

注:警戒距离是指当高原鼠兔有警戒行为时与捕食者之间的距离,其与个体被捕食风险呈负相关。
(1)由图1可知,植被群落高度越高,鼠兔被捕食的风险就越______(填“大”或“小”)。
(2)为了调查该草原某区域中甲鼠兔的种群密度,捕获了30只甲鼠兔,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50只甲鼠兔,其中有3只带有标记,该甲鼠兔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只。如果标记物脱落,则调查结果会比实际数值偏___(填“大”或“小”)。
(3)由图2可知,第2年甲鼠兔种群L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4)由图2可知,甲鼠兔种群在第2年年末的年龄结构为______,甲鼠兔种群数量在第______年年末达到最小值。
(5)若乙鼠兔大量繁殖,则可能对草地造成危害,要进行防治最好将其种群数量控制在______只以下。根据所学知识,提出1条合理控制乙鼠兔种群数量的建议:______
7 . 山东沂蒙山区多地退耕还林、荒地造林卓有成效,下图是调查人员对鸟类丰富度的统计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退耕还林、荒地造林后群落演替的速度改变B.灌丛比农田生态系统对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
C.调查各种鸟的种群密度时需要随机选取样方D.图示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农田生态系统
8 . 有一片长着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叶混交林,对两个树种的存有量(指调查范围中某树种的个体数)逐年进行统计,其中C值=马尾松存有量/山毛榉存有量,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马尾松和山毛榉的种群密度,关键是随机取样
B.山毛榉与马尾松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马尾松处于优势
C.b~d年份两树种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没有发生变化
D.调查期间,群落所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9 . 下表为科研人员开展野外人工降雨围栏实验时统计的相关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克氏针茅

羊草

糙隐子草

其他

半干旱

24

6

55

15

增加降水

24

32

33

11

表1植物物种相对生物量(%)

克氏针茅

羊草

糙隐子草

其他

半干旱

57

23

8

12

增加降水

31

49

6

14

表2田鼠食谱组成(%)
A.以鼠洞洞口数量多少作为田鼠种群大小指标时,可在洞口附近使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由表可知增加降水更利于羊草的生长,田鼠食谱比例也发生改变
C.由半干旱时期糙隐子草的相对生物量比例最大,可知田鼠最不喜欢摄食糙隐子草
D.雨季时随着田鼠种群密度大幅增加,会导致此时期羊草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10 . 红腹锦鸡是我国特有的鸟类。一般生活在秦岭地区,为山地雉种,主要取食植物的种子,偶尔也会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我国科研人员为研究气候变化对红腹锦鸡潜在地理分布的影响,在四川省及周边地区调查了红腹锦鸡的适宜分布区,并预测未来红腹锦鸡栖息地将向甘肃、陕西等山区不断迁移。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红腹锦鸡的种群密度适合用__________________法。研究人员发现在红腹锦鸡数量较多的区域,草地的物种多样性更高,试用“收割理论”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山区生物群落区别农田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推测红腹锦鸡会向更高纬度地区迁徙,生境碎片化程度加剧。为更好地保护红腹锦鸡生境,可以在彼此孤立的生境间建立生态廊道,提高红腹锦鸡生境连通性,以利于红腹锦鸡种群间进行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为进一步探究保护红腹锦鸡的方式,对红腹锦鸡秋季繁殖期能量收支及采食量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忽略性别差异,以下均为平均值):
体重(kg)每日摄入能量(J)每日粪便能量(J)每日体重增加对应能量(J)
0.666230052930400
①红腹锦鸡平均每日同化量为__________________J,呼吸作用耗散量为__________________J。
②进一步研究表明,红腹锦鸡的呼吸作用耗散量明显小于以上计算量,推测计算量与实际量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资源有限,该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会争夺____________________。山区中的红腹锦鸡和其他动物通过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食物选择,占据了不同的______________,从而能在同一区域中共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