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在①、③过程中碳以__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
(2)如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法。
(3)图乙中,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若蛇的食物有4/5来自鼠,l/5来自蛙。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J能量,至少消耗植物____________kJ,假如蛇的食物中,鼠的比例变为l/5,消耗相同的植物,蛇同化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
(5)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_________
(6)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
2 . 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该技术是在鱼塘中按一定的比例混养青鱼、草鱼、鳙鱼、鲢鱼,四种鱼一般不相互捕食,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因此能得到较大的收益。 下图表示某鱼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

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种鱼分布在不同水层,说明该群落在空间上具有_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是 由________不同造成的。
(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_________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鳙鱼与鲢鱼、青鱼、草鱼之间的种间关系主要是____
(3)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是指________。若以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标志物易脱落,则估算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数值____
(4)混养时各种鱼的投放数量,不宜超过它们在此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与单独放养草鱼相比,混合放养有助于增产增收的原因是________
3 . 下图甲是某饲养鲫鱼的池塘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食物网关系图,图乙是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为提高鲫鱼等产量,养殖户定期投放适量饲料。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把该鱼塘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那么从人工鱼塘的生产方式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甲分析,鲫鱼粪便中的有机物属于_____________的同化量。
(3)在乙图t1时捕获鲫鱼调查该池塘内鲫鱼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5条鲫鱼,全部标志后释放,一天后用相同方法捕获的100条鲫鱼中,无标志的有85条。根据两次捕获结果及图乙曲线,在图丙中绘出t0—t3时间段该池塘鲫鱼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要求在纵轴上标明t1、t3时的数量值_______
(4)一次投放饲料不当造成鱼塘水质的污染,但一段时间后,水质又逐渐好转,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2-1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南濮阳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4 . 为防治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有人尝试在荔枝园的株间种植矮小的山绿豆。对比研究荔枝-山绿豆复合种植园和荔枝单一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如图。

(1)调查各类昆虫的种群密度不能都用样方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复合种植园中害虫明显减少,原因是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通过____________等种间关系消灭害虫。
(3)山绿豆耐阴性好,营养丰富,可作为饲料,选它跟荔枝搭配种植,有利于_____________
(4)在采用此方法之前,有人尝试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来诱杀雄性害虫来防治害虫。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希望能改变害虫的性别比例以降低害虫的_____________,来降低种群密度。
2017-02-08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河南省南阳市一中高三上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
5 . 图甲表示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乙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所含内容与完整的生态系统相比,缺乏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戊与己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
(3)如果乙是生长在甲上的一种植食性动物蚜虫,则调查其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通过分析图乙,C点时该生物的年龄组成是_______________,该生物的种群数量增长变化曲线是____________(填“J型”或“S型”)。
6 . 如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一下问题:

(1)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未在图甲中体现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种群密度时,在2hm2范围内,第一 次捕获40只鼠,全部标记,第二次捕获30只鼠,其中有标记的是15只,则该鼠的种群密度是_________只/hm2
(3)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_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
(4)给牧草施加32P标记的复合肥后,检测32P在食草昆虫和蟾蜍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结果见图乙。图中曲线Ⅱ表示_________体内的放射性强度。若实验再增加对蛇体内放射性强度的检测,则其达到最高峰时的强度应_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曲线Ⅱ的峰值。

(5)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上图丙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K值得数据为________,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________调节。
7 . 为防治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有人尝试在荔枝园的株间种植矮小的山绿豆。对比研究荔枝-山绿豆复合种植园和荔枝单一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如下图。

(1)调查各类昆虫的种群密度不能都采用样方法,其原因是__________
(2)据图分析,复合种植园中害虫明显减少,原因是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通过__________等种间关系消灭害虫。
(3)山绿豆耐阴性好,营养丰富,可作为饲料,选它跟荔枝搭配种植,有利于__________
(4)用恰当的箭头和文字将图乙补充完整。无论哪种种植模式,荔枝园里都要定期清除杂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__________
(5)复合种植园中,荔枝、山绿豆、杂草等属于生产者,腐生性昆虫属于__________。与单一种植园相比,复合种植园生物的种类增加,因而其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结构更为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8 . 在稻—鱼—蛙共生农田生态系统中,除普遍农田生态系统拥有的水稻、杂草、害虫、田螺等生物外,还有鱼和蛙,它们能起到松土、除草和除虫的作用,其粪便和残饵又成为绿色肥料。请回答: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根据如下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______只/m2

样方编号

1

2

3

4

5

6

样方面积(m2

1

1

1

2

2

2

田螺数量

16

17

16

36

30

40


(2)某普通农田中有水稻、飞蝗、食虫鸟、青蛙、蛇等生物,请按捕食关系,绘出相应的食物网____
(3)卷叶螟是稻田中主要害虫之一,用性外激素诱捕卷叶螟可直接改变卷叶螟的______,从而最终达到降低种群密度的目的,该方法是应用____信息传递来防治害虫。
(4)与普通农田生态系统相比,稻鱼蛙农田生态系统______稳定性更高。
9 . 某生物科技小组对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表所示数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样方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种群密度(株/ m2

3

7

15

2

4

9

8

4

A.用此方法求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完全相同
B.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
C.该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 6. 5 株/ m2
D.利用此方法可调查池塘中某种鱼的种群
2023-02-04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二十九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火灾等偶然因素导致成熟阶段的优势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窗的现象。生态学家对某林窗的生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植物植物高度种群密度单位第2年第4年第6年第8年第10年第12年
艾蒿1-2米株/平方米5810641
紫荆2-5米株/10平方米135642
樟树10-55米株/100平方米012588
A.随着时间的推移,艾蒿、紫荆的种群密度逐渐下降,原因是林窗逐渐关闭,导致林下光照强度减弱,艾蒿、紫荆竞争处于劣势
B.在研究该林窗能量流动的过程中,第8年测得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含碳量为9690kghm2·a),除了3600kg/hm2·a)未被利用、2070kg/hm2·a)被初级消费者摄入,其余的均为自身呼吸消耗的有机物中的含碳量
C.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林窗内鼹鼠的种群密度,所得数据往往比实际结果偏大
D.该林窗内的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