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某同学构建了关于种群的概念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是指_____。若要调查某草地上跳蝻的密度,应选用图中方法_____
(2)⑤能影响②④,进而预测未来种群密度变化趋势,则②表示_____
(3)种群呈“J”形曲线增长,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
(4)分析动物粪便也可估算种群数量,调查某大熊猫种群时,第一次收集到55份粪便,经检测来自45只个体,一段时间后,再次收集到60份粪便,经检测其中21份来自与第一次相同的15只个体,其余39份来自其他25只个体,据此估算该大熊猫种群数量为_____只。
(5)有机质污染的水体中含较多藻类,定期调查藻类的种群密度可对水质进行监测。某同学从嘉陵江某处取样,将其中一份样品稀释100倍,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规格为1mm×1mm×0.1mm)对某种单细胞绿藻进行计数,结果如图,若用图中的计数结果作为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则此样液中该单细胞绿藻的密度是_____个/mL。
2 . 研究人员探究了两种浓度的天冬氨酸(Asp)对铜绿微囊藻种群密度的影响,并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数量统计,如图1所示。图2表示第4天一个中方格中该藻的数量为20(假设铜绿微囊藻在计数室中均匀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可以直接统计待测菌液中的活菌数目
B.de段铜绿微囊藻出生率大于ef段
C.图2表示的是用50μmol/LAsp处理后得到的结果
D.推测40μmol/LAsp可提高铜绿微囊藻的种群密度
3 . 金佛山景区位于重庆市南川区,含有众多宝贵的植物资源。现科研工作者对景区内的本地种金佛山对囊蕨(蕨类植物)和外来物种五节芒(禾本科植物)的生态发展及生态保护相关问题展开了下列研究,在该景区中金佛山对囊蕨主要分布于一条溪流的两侧,五节芒主要散乱分布在金佛山西坡。
(1)研究人员选取了10m×10m的10个样方,记录数据如下表:

样带

金佛山对囊蕨个体数

平均值

1

2

3

4

5

8

12

9

7

10

9.2

11

5

10

13

6

9.0

研究金佛山对囊蕨种群时,样方的选取应遵循随机取样原则,样方位置的选取采用________(填“五点”或“等距”)取样法,表中数据反映的是金佛山对囊蕨的________
(2)在获得上述数据的同时研究者发现金佛山景区内植物种类繁多,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这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而这一结构为动物创造了________,从而使动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3)五节芒源自台湾,体现出明显的入侵种生态分布特征,严重破坏了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观赏性。若对五节芒进行有效治理后,入侵地群落物种数和植物类型会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
4 . 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某山坡上的珙桐密度时可以逐个计数,调查青蛙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
B.由于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所以可仅靠这一特征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两种生物种群之间存在着的互利共生关系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
D.与灌木阶段相比,草本阶段更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优势种发生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是研究人员对某地布氏田鼠在5到10月间的种群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查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结果偏高
B.根据调查结果可确定某些年龄段布氏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接近1:1,破坏性别比例会影响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C.调查结果显示部分雄性成年布氏田鼠的生活力可能不如雌性成年鼠
D.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但未来几年种群数量不一定会增加
6 . 种群数量变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林下光照较弱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下降
B.只有影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环境因素才能影响种群数量
C.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有关
D.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
7 . 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
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
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的年龄结构
2022-10-01更新 | 2238次组卷 | 4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某兴趣小组调查1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得到了图2的变化曲线,图1是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的一个样方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统计图1中酵母菌数量时,只计数样方内的酵母菌
B.调查酵母菌数量时,采用的是逐个计数的方法,可获得准确的种群数量
C.酵母菌种群在固定容积培养液中的增长模式呈现“S”型,说明无环境阻力的存在
D.种群数量在第6天出现下降,与营养成分的减少、有害代谢废物的积累有关
2022-07-13更新 | 40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三)生物试题(重庆卷)
9 . 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三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福寿螺和以上几种水生植物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福寿螺的密度,可选择五点取样法对福寿螺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B.实验过程中福寿螺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基本不变
C.福寿螺与以上几种水生植物之间均为捕食关系,其最喜好取食水稻
D.实验停止后低密度小区可发生次生演替,可能会形成以狐尾草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10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 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黄莺聚集在树干上,后又成群飞起,体现了群落集群分布的空间特征
B.春天日照时间变长,燕子求偶、筑巢,体现了种群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C.调查某花的种群密度时,样方数量越多,统计的结果越接近真实值
D.马蹄踩到之处杂草的分布和种类不同于周边,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