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0 道试题
1 . 下表是某河流干涸后,群落经历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中,部分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的依据是_____。从第3年起,艾蒿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
(2)白杨林的出现既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创造了_____,物种丰富度进一步提高。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时,由于鼠对捕鼠器有记忆,重捕获的机会减少,则所得数据比实际结果_____。几年后,鼠害日益猖獗,有效降低鼠种群密度的措施有_____
(4)下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第6年植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有关情况。图中数据表示各部分有机物中的含碳量,单位kg/(hm2• a)。

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⑤中的“不可利用”部分是指_____中的含碳量。
2 . 下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乙和图丙表示野兔和灰鼠从不同牧草中获取食物比例在进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鹰属于_______级消费者,调查草原中某种牧草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2)当因气候原因出现蝗灾时,鹰的数量将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野兔和灰鼠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根据图乙和图丙分析这种关系在进化过程中_______(填“变强”、“不变”或“变弱”),两种生物中对环境适应能力越来越弱的是___________
(4)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作为_______信息提示野兔可以进行采食,可见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够通过__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016-11-26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综生物试卷
3 . 研究小组对某草地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并对不同生物消化道内食物组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的生物是_____,在野兔与鹰的捕食活动中,双方均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在它们的活动中起到了_____的作用。
(2)若相邻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为20%,则蛇增重10kg需消耗植物_____kg。在猫头鹰获得能量的渠道中,能量利用率最低的食物链是_____
(3)如图是野兔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常用方法是_____

①若迁入时野兔数量为a,经繁殖t代后D点野兔数量是原来的n倍,则该野兔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数量为 _____
②为有效控制野兔数量的剧增,人们进行了投药处理。从种群特征分析,在药物的作用下,野兔种群的,导致种群数量减少;存活的野兔因具有抗药性,在食物和空间充裕的条件下,种群的_____,导致种群数量增加。
(4)人工提取和加工的青蒿素能治疗疟疾,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2016-11-26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6届四川宜宾高中教育质量协同提升责任区高三一诊理综生物试卷
4 . 机场飞行跑道及场内小路旁多是大片草地,有多种动物栖息。图1是某机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图2是某食物链的能量流动图解(单位:105kJ·m-2·a-1)。

(1)此食物网中,蛇分别处于________营养级。小型猛禽与蛇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若用样方法调查蜗牛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___
(2)为保证航空安全,采用特定的方法驱赶走全部小型猛禽后,蛇的数量变化将是______
(3)草地中不同种的昆虫由于存在___________,而不能实现基因的自由交流。
(4)草固定的太阳能是________×105kJ·m-2·a-1,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
(5)飞机大量燃烧“航空汽油”,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平衡而加剧_________效应。
(6)机场迁走后,废弃地很快变成一片灌木林,该过程属于______演替,在此过程中生态系统的______稳定性逐渐升高。
2016-11-26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第二次诊断生物试卷
5 . 红树林位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岸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生态学家对深圳湾福红树林的群落演替过程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一定区域内秋茄、白骨壤等主要植物的数量变化如下所示。请回答:

(1)调查红树林中主要植物的种群数量时,常用_____法。红树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既能提高群落利用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的分层提供了_______和食物条件。
(2)红树林中的白骨壤与桐花树之间存在_____关系,它们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_____
(3)红树林生态系统中,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至少是次级消费者总能量的______倍,能量在流经各营养级时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
(4)沿海滩涂红树林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__演替,图中所示演替过程的事期与初期相比,群落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导致群落的结构发生改变。
2016-11-26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生物试卷
14-15高二上·四川绵阳·阶段练习
6 . 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植物田鼠
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
2.45×10111.05×1097.50×1087.15×1082.44×1072.25×1072.18×107

(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________
(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_____。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7 . 下列有关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田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B.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可以采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
C.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制作的生态缸不用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
8 . 某农场面积约28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实验小组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不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50只/hm2
C.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D.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2016-03-30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四川重庆市大足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
9 . 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模型建构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人体内血糖的调节机制
B.用对比实验法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C.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需要设置空白对照进行比较
D.用样方法和取样器取样法可分别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和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11-12高二上·四川成都·期中
10 . 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其花粉是重要的过敏源。下表表示某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旁路的一片闲散地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年份


种名
0102030405
豚草0.30.61.11.52.3
狗尾草10.09.286.85.5
曼陀萝3.02.11.10.30.1
龙葵3.02.00.400



① 调查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_______
② 很显然,豚草与表中所列本地植物呈_________关系。
③ 请在图中绘出豚草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___________
④ 一个物种的___________________及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
⑤ 豚草的花粉可引起很多人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医学上认为,过敏反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发生的反应。
⑥ 若要研究该地区群落的空间结构,应研究其__________结构和_________结构
⑦调查结果表明:豚草存在着明显的生存优势,对于豚草的这种生存优势的形成原因,有人认为可能是由于豚草根部分泌的某种物质抑制了龙葵等植物的生长。请你利用下列给出的材料及用具,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材料及用具:完全营养液、蒸馏水、龙葵、豚草、锥形瓶、量筒、滴管等。
方法步骤:第一步: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编号为甲,加入适量的完全营养液,取长势较好的豚草植株种植于瓶中。
第二步:将甲瓶放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全部取出其中的豚草植株。甲瓶中的培养液保存备用。
第三步:另取两只洁净的锥形瓶,编号为乙、丙,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的完全营养液。
第四步:取_______________的龙葵植株随机均分为两组,并分别种植于乙、丙两锥形瓶中。向乙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甲瓶中培养过豚草的培养液,向丙瓶中加入与之等量的适当稀释的完全培养液。
第五步:将乙、丙两锥形瓶共同放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乙、丙____________
2011-12-05更新 | 52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2012学年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