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稳态与调节 > 免疫调节 > 免疫功能异常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21 题号:837997
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其花粉是重要的过敏源。下表表示某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旁路的一片闲散地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年份


种名
0102030405
豚草0.30.61.11.52.3
狗尾草10.09.286.85.5
曼陀萝3.02.11.10.30.1
龙葵3.02.00.400



① 调查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_______
② 很显然,豚草与表中所列本地植物呈_________关系。
③ 请在图中绘出豚草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___________
④ 一个物种的___________________及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
⑤ 豚草的花粉可引起很多人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医学上认为,过敏反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发生的反应。
⑥ 若要研究该地区群落的空间结构,应研究其__________结构和_________结构
⑦调查结果表明:豚草存在着明显的生存优势,对于豚草的这种生存优势的形成原因,有人认为可能是由于豚草根部分泌的某种物质抑制了龙葵等植物的生长。请你利用下列给出的材料及用具,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材料及用具:完全营养液、蒸馏水、龙葵、豚草、锥形瓶、量筒、滴管等。
方法步骤:第一步: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编号为甲,加入适量的完全营养液,取长势较好的豚草植株种植于瓶中。
第二步:将甲瓶放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全部取出其中的豚草植株。甲瓶中的培养液保存备用。
第三步:另取两只洁净的锥形瓶,编号为乙、丙,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的完全营养液。
第四步:取_______________的龙葵植株随机均分为两组,并分别种植于乙、丙两锥形瓶中。向乙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甲瓶中培养过豚草的培养液,向丙瓶中加入与之等量的适当稀释的完全培养液。
第五步:将乙、丙两锥形瓶共同放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乙、丙____________
11-12高二上·四川成都·期中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8分)人和动物体内,温度、pH、血糖的含量、水和无机盐含量等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这种相对稳定是通过复杂的调节实现的。回答下列问题:
(1)在炎热的夏季,当人走进空调房间时,房间内的冷空气会刺激冷觉感受器,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通透性增加,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膜外侧。所产生的兴奋会沿传入神经传到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冷觉。
(2)正常人饭后,胰静脉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激素的分泌一方面是因血糖浓度升高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另一方面是下丘脑可通过神经系统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来控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
(3)已知导致糖尿病的病因有多种,下图表示糖尿病患者出现的一种机制,图中R为抗体、T为靶细胞膜上S的受体。当T与S特异性结合时,能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而该患者体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R也能与T结合,导致靶细胞膜上与S结合的T的数量大大减少,甚至没有T与S结合,由此可推断该种糖尿病还是一种____________病。
2020-03-30更新 | 8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I.根据免疫基本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请回答: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______;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______,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______细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表示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______
(2)根据病毒入侵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规律,为提高人体对病毒的免疫能力,应采取的措施是向人体注射(  )
A.灭活的抗原B.抗体C.抗生素D.抗病毒药物
(3)B细胞和T细胞依靠细胞膜表面的______识别抗原。
(4)机体免疫系统误将自身的某些细胞成分当作“异己”时,便会导致__自身免疫疾病,这类疾病常见的如(  )。
A.乙肝B.流感C.艾滋病D.系统性红斑狼疮

II.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5)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______处理。
(6)从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_______,说明血清中的________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无明显变化,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______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______
(7)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_______,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_______天。
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

(8)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______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
(9)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的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
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f.细菌X
(10)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
2023-09-22更新 | 344次组卷
【推荐3】胰岛B细胞是可兴奋细胞,与神经细胞一样,都存在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系列反应,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另外胰岛素分泌还受到有关神经的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后,细胞内ATP浓度升高,进而____,最终引起胰岛素分泌。
(2)与血糖浓度增加引起的胰岛B细胞兴奋相比,通过图中神经末梢引起胰岛B细胞兴奋的信息分子是____
(3)胰岛素水平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这是因为激素调节具有____的特点。胰岛素可通过促进组织细胞____,使血糖降低。
(4)某些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高,并伴有高胰岛素血症。这类患者胰岛素靶细胞上可能缺乏____。在部分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检测出的抗胰岛B细胞的T细胞和多种抗体会使胰岛B细胞受损,造成体内胰岛素含量不足。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此类糖尿病患者应采用____(免疫抑制/免疫促进)药物进行治疗。
(5)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作____
2023-12-19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