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群落中某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称为相对多度。科学家统计了某退耕地中五种草本植物相对多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裂科草和须芒草能将土壤中硝酸盐和氨态氮的浓度降到更低水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演替时间10到40年间,草地早熟禾因其相对多度最高而成为优势种
B.可以采用目测估计法对样方中植物的相对多度进行统计进而绘制以上图像
C.草地早熟禾在演替时间10-20年间种群密度达到最大
D.剪股颖被淘汰的原因可能是对土壤中低水平氮元素的利用率更低
2 . 敖鲁古雅驯鹿是我国唯一的驯鹿种群,一直被鄂温克人所驯养。这一驯鹿种群经过300多年闭锁、隔离驯养,形成了其特有的生活习性,是栖息在北半球最南部的稀有小种群。近年来,随着大兴安岭森林资源的不断开发,驯鹿可利用的栖息地面积和食物资源逐年减少,加上驯鹿种群规模小和长期的近亲繁殖,以及饲养管理粗放、兽害、偷猎、疾病等原因,使得我国驯鹿种群数量始终难以超过1000头,种群退化、生存状况堪忧。基于上述考虑,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敖鲁古雅驯鹿种群现状进行全面研究,开展驯鹿种群生存力分析,旨在为敖鲁古雅驯鹿种群的保护、恢复和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隔离驯养的鹿,调查其种群数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能够预测种群退化的数量特征为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研究了驯鹿在不同季节的食性,发现敖鲁古雅驯鹿全年主要以地衣类植物为主,地衣类植物的采食比例高达40%。从群落演替的本质看,森林阶段,群落中还存在地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高大乔木下分布着灌木、灌木下有草本植物,该种结构存在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
(3)影响驯鹿种群数量的灾害因素有多种,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①相比之下,对敖鲁古雅驯鹿种群数量大小影响更大的灾害是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②有兽害明显降低了敖鲁古雅驯鹿种群数量的大小,是否应该完全隔绝兽灾以保护敖鲁古雅驯鹿种群,并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2022-08-27更新 | 836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3 . 鱼类洄游指鱼类因生理要求、遗传和外界环境因素(如盐度、水温)等影响,而周期性地定向往返移动。根据洄游的目的可划分为三大类,即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鱼洄游途经某地时的种群数量
B.鱼类洄游过程中可能同时存在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的作用
C.决定鱼类洄游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作用
D.研究鱼类洄游规律,有利于制订鱼类繁殖保护条例,促进渔业生产
4 . 啮齿动物是草地上的主要野生消费者,为了合理利用草原,科研人员对呼伦贝尔草原的放牧方式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1、2、3所示;下表为不同放牧方式下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放牧方式连续放牧禁牧季节轮牧
丰富度指数(R)0.60±0.230.42±0.150.58±0.42
丰富度指数计算公式:R=(S-1)/InN,S为物种数,N为群落中所有物种个体数
A.调查啮齿动物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
B.三种放牧方式中连续放牧啮齿动物总捕获率最高,可能是连续放牧使植被变矮,易被捕获
C.三种放牧方式中季节轮牧更利于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并且能够抑制鼠害发生
D.禁牧区啮齿动物的数量最少,且物种丰富度也最低,推测禁牧可能会降低种间斗争的激烈程度,使鼠害发生的可能性变小
2022-05-08更新 | 1609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0届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科学家设计一系列50m×50 m的区域以研究更格卢鼠(啮齿类)对其他小型食种子啮齿类动物的影响。将更格卢鼠从一半这样的区域中移走,另一半保持原样。每个区域的围墙上都有能使啮齿类动物通过的孔洞;但是,移走更格卢鼠的那一半区域围墙孔洞较小,更格卢鼠不能通过。接下来三年实验数据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区域之间的其他啮齿类动物不会存在竞争关系
B.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更格卢鼠的数目时,若被天敌吃掉的个体中有被标记的个体,估算值将偏大
C.该实验因变量在不同条件下变化趋势是同步的,有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
D.更格卢鼠与其他啮齿类动物发生竞争,是因为它们的生态位发生了重叠
2022-01-03更新 | 2017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图甲是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曲线的比较,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图乙是种群的数量变化;图丙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是______(填“r对策”或“K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一种 S型增长曲线。
(2)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______(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___________。(每空1分)
(3)图乙曲线Ⅱ是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___。在调查草原鼠的种群密度时,得到的结果是N只/km2,鼠的记忆力较强,由此推测该调查结果与真实结果相比______(填“偏大”、“相等”或“偏小”)。
(4)若图丙种群为长江流域的野生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野生扬子鳄种群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若图丙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K1/K2/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7 . 某研究小组对酵母菌进行了相关研究,图1为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图2是图1某时刻台盼蓝染液染色后显微镜视野下计数室局部图像(实心表示染成蓝色),图3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之一。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方法为样方法
B.图1中酵母菌数量达到c时开始产酒,de段数量减少与酒精含量过高有关
C.图2的中方格内酵母菌活菌数与死菌数大致相等,此时对应于图1的cd段
D.酵母菌发酵产酒时,图3装置中红色液滴有可能左移
2021-12-07更新 | 3054次组卷 | 15卷引用:1.2 种群数量的变化(备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8 . 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700~5500米的青藏高原,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为食,天敌有狼、棕熊、鹰、秃鹫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________特征,要较准确地估算藏羚羊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
(2)某研究团队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图中I、Ⅱ、Ⅲ、IV分别对应大(5~8龄)、 中(3~5龄)、小(1~3龄)、 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8年左右)。则图1中甲的年龄结构组成类型为________,预测此后一段时间,________地区种群藏羚羊数目将保持增长。

(3)某草原中藏羚羊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如图2,据图分析,曲线a~b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小”或“先增加后减少”),c~d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除题图中因素外,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还有________等。
(4)藏羚羊是羌塘高原有蹄类唯一的迁徙物种。成年藏羚羊一年中除交配季节,绝大部分时间是雌雄分群。每年6月份,雌性藏羚羊逐渐集结并向夏季产羔区迁徙,6月20日至7月10日小羊羔陆续出生,完成生产后雌性藏羚羊于7月上旬回迁,8月返回越冬栖息地。图3为12个环境因子对藏羚羊栖息地选择的影响示意图,分析可知,决定产羔地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有________等3个因素,影响藏羚羊越冬区选择的环境贡献值相比产羔区更加分散,________等2个因素贡献值突出。藏羚羊选择的产羔区的食物资源和气候条件都相对较差,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9 . 为研究东北某草原水淹后恢复过程中植物优势种及其主要伴生种的数量变化,同步开展人工建立不同初始比例羊草和寸草苔实验种群研究,连续五年(2003-2007)在同一时间段进行取样和检测。部分数据如下图所示(图中比例为羊草:寸草苔初始数量之比)。

(1)调查上述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采用___________法。羊草和寸草苔均可进行营养生殖(产生分蘖株),取样时____________(填“应该”或“不应该”)将全体植株的地上部分连同地下部分一同挖出。
(2)结合图1分析,____________可能是该草原的优势种。图2中,羊草分蘖株生物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发现,水淹后恢复演替初期植物生存环境较为恶劣,土壤含水量高、部分裸露土地盐碱化。在演替中后期随着植物吸收矿质元素、腐殖质作用于土壤,土壤盐碱化降低、肥力提高。恢复演替初期羊草等植物通过种子进行传播和繁殖,不断产生定居的母株,分蘖株产生率低。演替中后期母株会不断通过分蘖株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大小不同的无性系斑块。这些无性系斑块内部来源于种子的实生苗占很小的比例,不足1%。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①结合演替过程中羊草繁殖方式的变化,分析有性生殖的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从进化与适应、营养供应与幼苗生长两个角度分别分析演替后期无性系斑块内部来源于种子的实生苗占比不足1%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3-13更新 | 162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3月一模生物试题
10 . 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S0m2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若被标记的动物中有少量个体死亡,则导致调查结果偏高
C.既要获得最大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应使该动物群体的数量保持在图2中C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D.图3中,15-20年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