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入侵生物福寿螺适应能力强、种群繁殖速度快。为研究福寿螺与本土田螺的种间关系及福寿螺对水质的影响,开展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在饲养盒中间放置多孔挡板,不允许螺通过,将两种螺分别置于挡板两侧饲养;单独饲养为对照组。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二:在饲养盒中,以新鲜菜叶喂养福寿螺,每天清理菜叶残渣;以清洁自来水为对照组。结果如表所示。
养殖天数(d)

浑浊度(FTU)

总氮(mg/L)

总磷(mg/L)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1

10.81

0.58

14.72

7.73

0.44

0.01

3

15.54

0.31

33.16

8.37

1.27

0.01

5

23.12

1.04

72.78

9.04

2.38

0.02

7

34.44

0.46

74.02

9.35

4.12

0.01

注:水体浑浊度高表示其杂质含量高
回答下列问题:
(1)野外调查本土田螺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实验一结果可知,两种螺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3)由实验二结果可知,福寿螺对水体的影响结果表现为_______________
(4)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福寿螺的入侵会降低本土物种丰富度   ②福寿螺对富营养化水体耐受能力低   ③福寿螺比本土田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④种群数量达到K/2时,是防治福寿螺的最佳时期
(5)福寿螺入侵所带来的危害警示我们,引种时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022-06-16更新 | 6497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湖南生物高考真题
2 . 金佛山景区位于重庆市南川区,含有众多宝贵的植物资源。现科研工作者对景区内的本地种金佛山对囊蕨(蕨类植物)和外来物种五节芒(禾本科植物)的生态发展及生态保护相关问题展开了下列研究,在该景区中金佛山对囊蕨主要分布于一条溪流的两侧,五节芒主要散乱分布在金佛山西坡。
(1)研究人员选取了10m×10m的10个样方,记录数据如下表:

样带

金佛山对囊蕨个体数

平均值

1

2

3

4

5

8

12

9

7

10

9.2

11

5

10

13

6

9.0

研究金佛山对囊蕨种群时,样方的选取应遵循随机取样原则,样方位置的选取采用________(填“五点”或“等距”)取样法,表中数据反映的是金佛山对囊蕨的________
(2)在获得上述数据的同时研究者发现金佛山景区内植物种类繁多,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这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而这一结构为动物创造了________,从而使动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3)五节芒源自台湾,体现出明显的入侵种生态分布特征,严重破坏了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观赏性。若对五节芒进行有效治理后,入侵地群落物种数和植物类型会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
3 . 调查研究是生态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对于种群和群落的调查常采用不同的方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______;取样方法常采用______
(2)用样方法调查某草原不同样方面积内草本植物的丰富度,结果如下表:

样方边长/m

0.1

0.2

0.4

0.8

0.9

1.0

1.1

1.2

物种数

3

5

6

9

11

13

13

13

据表分析,调查某草原草本植物的丰富度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______m2
(3)认识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______;在此基础上,再分析群落中常见物种的生态位,即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所占用的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地草原因过度放牧等导致土地盐碱化严重,通过当地人不断地种植耐旱、抗风沙能力强的沙棘等,当地生态环境得以逐步恢复;下图表示恢复过程中,该地群落类型的演替及其植物种类的变化情况。演替过程中,______植物的丰富度不断增加;改造过程中,该盐碱地上的演替速度较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与草丛相比,常绿阔叶林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原因是常绿阔叶林具有更复杂的______结构。
   
4 . 树懒是一种生活在某热带雨林中的哺乳动物,形状略似猴,嗅觉灵敏,视觉和听觉不很发达,行动迟缓,活动范围小,主要以树叶、嫩芽、果实为食,其天敌主要是蟒蛇和猛禽(如角雕)等。树懒身上长有绿藻使其外表呈现绿色。树懒身上有大量的树懒蛾,树懒蛾以嫩叶为食,且能帮助树懒养殖绿藻,树懒的粪便为树懒蛾幼虫提供食物和繁育场所。回答下列问题:
(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沿着其营养结构进行的。
(2)调查树懒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树懒与树懒蛾的关系有_______________。根据树懒生活习性,推测藻类使树懒外表呈现绿色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研究人员对该热带雨林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表中甲、乙、丙、丁为不同营养级。GP为同化量,R为呼吸消耗量,单位:×102kJ/(m2·a)]。

项目

GP

X

R

12.6

2.9

9.7

838.2

166.0

672.2

0.9

0.4

0.5

105.0

38.8

66.2

分解者

184.5

23.8

160.7

①据表分析,表格中X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树懒所属的营养级是___________,该营养级与其相邻的下一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
(4)树懒排便要到远离栖息树较远的地方,以防止天敌根据粪便中的气味信息发现家族成员,降低被捕食风险。可见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1133hm2,科研人员对一块0.1hm2样地的乔木层进行多次调查,部分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单位:株)
分层优势种群调查年份
1982年1992年2002年
顶层锥栗442
中间层厚壳桂107301
下层云南银柴170204230
(1)云南银柴与厚壳桂的种间关系是_____
(2)该自然保护区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_____(环境因素)有关。
(3)据表估算该样地1992年云南银柴的种群密度为_____。可以用该数据代表当年自然保护区内云南银柴的种群密度吗?为什么?_____
(4)此地曾经发生火灾导致动植物大量死亡,后来由于环境适宜,又变得生机勃勃。
①这种演替属于_____。该演替速度比较_____(填“快”或“慢”),原因是_____
②若火灾后,人们在其中种植了部分本地树种,这种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_____(填“速度”、“方向”或“速度和方向”)。
③该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决定植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而决定动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
2023-02-06更新 | 21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青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6 . 某林场有一片约2公顷的马尾松与石栎混交次生林,群落内马尾松、石栎两个种群的空间分布均为随机分布。为了解群落演替过程中马尾松和石栎种群密度的变化特征,某研究小组在该混交次生林中选取5个固定样方进行观测,每个样方的面积为0.04公顷,某一时期的观测结果如表所示。

树高X(m)

马尾松(株)

石栎(株)

样方1

样方2

样方3

样方4

样方5

样方1

样方2

样方3

样方4

样方5

x≤5

8

9

7

5

8

46

48

50

47

45

5<X≤10

25

27

30

28

30

30

25

28

26

27

10<X≤15

34

29

30

36

35

2

3

5

4

3

x>15

13

16

14

15

12

3

2

1

2

2

合计

80

81

81

84

85

81

78

84

79

77

注:同一树种的树高与年龄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两树种在幼年期时的高度基本一致。
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 ;根据表中调查数据计算,马尾松种群密度为_________
(2)该群落中,马尾松和石栎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马尾松是喜光的阳生树种,石栎是耐阴树种。根据表中数据和树种的特性预测该次生林数十年后优势树种是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2021-06-11更新 | 5870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湖南高考生物真题
7 . 在崇明东滩鸟类国家自然保护区中,某研究团队以4种在此越冬数量占优势的候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它们在不同觅食生境中的数量和主要的食物种类,结果如下表所示。
物种觅食生境
观察数量/只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生境2生境3小坚果茎类草屑螺类贝壳
沙砾
甲壳类其他
绿翅鸭1420070052.816.7012.013.005.5
绿头鸭1482151678.30.807.15.61.17.1
鹤鹬107406040050.025.025.000
青脚鹬4404256520033.333.3033.30.1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团队调查鸟类数量和分布时采用“样线法”,在各生境中选取长2km的样线并沿样线行进,统计样线左右两侧各50m内所观察到的鸟类。采取最大值保留法,即从数次调查的统计数值中保留最大值的一次。这里所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是_______。据表推算,青脚鹬出现在生境2的最大密度可达_______只/km2
(2)据表分析,绿翅鸭和绿头鸭之间存在明显的_______关系,理由是_______
(3)每个物种都有自己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使环境资源_______。依据表中信息,鹤鹬的生态位可以描述为_______
8 . 某地100年前发生森林火灾,所有植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消长之后,现在生态学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已知该森林存在食物链:植物→动物甲→动物乙。研究者考察了动物甲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个体数

93

187

60

56

51

61

52

34

41

39

166


注:表中“1+”表示动物甲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该地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影响该群落演替方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2)研究表明:动物甲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动物甲的年龄结构类型为__________,由此可推测动物甲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
(3)上表数据是通过标记重捕法获得的,标记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__________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动物乙捕食,则获得的估计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__(填“偏高”“不变”或“偏低”)。
(4)若动物乙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植物的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
(5)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灌木在该生态系统中沿地表随机分布,这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理由是__________
2020-12-18更新 | 378次组卷 | 5卷引用:2016年贵州贵阳高三2月适应性检测考试(一)理综生物试卷
9 . 红树林是分布在热带或亚热带海岸、以木本植物为主构成的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某研究小组以广西北海及其金海湾红树林为采样区域,对北海鸟类和金海湾红树林底栖动物海洋线虫进行调查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在北海市辖区内共记录有国家一级重点鸟类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共69种,其中包括33种隼形目猛禽,近海红树林、海岸带湿地是鸟类的主要栖息地。该调查结果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
(2)若想调查S公顷范围内某种鸟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了a只;第二次捕获了b只,其中有标记的鸟c只,并发现第一次标记的鸟类中有d(<a)只由于天敌、竞争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新个体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从生物统计理论层面上推测该区域内该种鸟的实际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只/公顷。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度,对鸟类进行标记时,除了防止标记物脱落外,还应该注意的主要事项有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3)目前已知海洋线虫有4000种,生活在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的海洋线虫具有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的特点,要调查其物种丰富度时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下表是该地海洋线虫的调查结果:

采样区域

1

2

3

4

5

6

7

种类数S

23

15

12

10

13

16

8

物种丰富度指数d

4.0234

2.5356

2.2042

1.7938

2.4692

3.0182

1.3677

物种丰富度指数是描述群落中所含物种丰富程度的数量指标,那么物种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由表可知,海洋线虫的种类数越多,其物种丰富度指数__________。在红树林中,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分析海洋线虫所起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2023-01-06更新 | 268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理综模拟测试生物试题(三)(老高考新教材)
10 . 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优势地下啮齿动物(喜食杂类草植物根茎),每年3~6月进入繁殖期,其采食、挖掘洞道及推土造丘行为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产生多种影响,为了更好的保护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和科学防控草原鼠害,某科研小组对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与环境因子的关联程度进行了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采用土丘系数法(土丘系数=实捕鼢鼠数/土丘数)调查地下啮齿动物的种群数量。调查发现9个标准地(面积为)的土丘数为a,鼢鼠种群密度为______。调查期间,每天9:00~12:00在高原鼢鼠新推土丘位置附近利用探钎探明并剖开其活动洞道,并在洞道中布设10个活捕笼,该操作的意义是______
(2)高原鼢鼠挖掘行为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产生多种影响。一方面造成草地土壤更新有利于植物多样性的维持;另一方面,当高原鼢鼠种群密度超出______时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因其违背了______原理。
(3)由于高原鼢鼠种群特征对环境因子存在滞后效应,分别在春季(3~5月)、秋季(8~10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表为2014~2019年间高原鼢鼠栖息地环境因子的变化,图为高原鼢鼠种群参数的变化
表高原鼢鼠栖息地环境因子的变化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春季试验区平均地温

4.5

5

4

3.5

6

5

春季试验区雨量指数

18

10

29

24

6

50

秋季试验区平均地温

8

8.5

9

8

7.5

8.5

秋季试验区雨量指数

8.5

8

12

16

23

15

地上生物量

23.5

30

28

33

24

34

地下生物量

740

1000

600

540

860

780

高原鼢鼠种群参数年变化(2014—2019年)
①年际间种群密度、存活率整体呈______趋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②季节间存活率和种群补充量呈______趋势,其原因分别是______
③春季杂类草生物量和高原鼢鼠种群特征有很高的关联度,分析原因______
2024-04-22更新 | 3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